后记:2021年6月8日随笔(2/3)
这三本小说的名字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每个标题都有双重含义,同时,三个标题连续起来又是德鲁伊教的命运的伏笔。但小说并不只是填充世界观,更重要的是对人物的刻画,所以这三个标题同样是对应了小说中几个主人公的命运。
《霞光》和《风暴》写起来是比较顺利的,其中结合了很多现实凯尔特人和德鲁伊的故事,比如大家看到梅尔林斯的时候应该就立刻想到“梅林”这位疑似德鲁伊的大魔法师的身影了,当然,这些故事只是做了一定小借鉴,即便不阅读也不会对阅读小说造成任何影响。而小说中也留有一些小谜团,比如克瑞提斯的两个伙伴对智慧和勇气的选择,这些我既希望说明,但又希望留下悬疑,写的时候的确纠结了很久。
《灰烬》是相对难写的,也是这三篇中我认为写的最不好的。主要是这是三篇小说里涉及魔法最多的一部分了,高强度的魔法描写很容易破坏小说整体的流畅性和合理性。最后对克瑞提斯的心路历程、经历也是用了一种似真似假的幻觉、幻境的方式处理,这是我觉得比较好的方式,可是我并不善于写,尤其是很难将这段文字和其他内容穿插起来,所以无论怎么修改总有生硬感,这大概是最大的败笔了。
3、《沙林之王的诞生》 2017
这篇是我最不满意的一篇,理由很简单,不光没有写完,而且还难以写完。
我很难从一个人类的角度去描写动物的伦理,这总会对我造成很多障碍,例如:对于动物来说,狩猎人类其实是也是保护自己、猎食、野性驱动,它并没有善恶之分。这其实很符合对德鲁伊教的教义的设定,也符合菲索尔兹姆这位神灵的神性,德鲁伊本就是固守平衡的,他们并不在乎善与恶。
但这显然是不好描写的,艾门尼斯认识到了德鲁伊的艰难之处,所以她才会选择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探索正义之道。可对于其余的兽群来说,这真的重要吗?而且作为开启灵智的兽群,他们同样有一定的文明、社会,他们又和纯粹的野兽区别开了。
所以种种矛盾使得这个故事难以写完,我对整篇故事重新构思了四五种不同的结构和写法,仍然难以下笔。所以如今只能以最纯粹的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篇应该也是未来修改时最值得重新反思的一篇吧。
4、《跨越时代的新生》 2018
这篇文章写的时代是诸灵时代的开端,是浪漫时代的开端,所以我在整理剧情的时候也尽量使它更浪漫一些,而不是被细枝末节的战争、冲突所干扰。
伊尔莎是大爱吗?我想并不能这么说,因为伊尔莎其实真的不懂政治,也不懂文化,她没有对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只是在实现自己的心愿,说到底,这不能算做大爱。但伊尔莎的心愿其实才是最符合大众的心愿:战争消弭、和平到来、心爱之人能够不再被痛苦和仇恨折磨。所以从凯尔纳人起义到日漫特崩溃,伊尔莎都是导火索,却不是引导者。
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能从故事里看出所罗门王和大卫王的故事,这的确是有很大的借鉴的,这告诉了我“相对一神教如何转变为有严谨神学的绝对一神教”,也写了“神权战胜王权”的原因。浪漫时代并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它等待着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带给人民真正的和平和幸福,但在这之前,不妨先让诸神庇护的人们享受片刻安宁吧,重建美好时代的人们总能唱出最美好的歌谣。
5、《芙兰纳花园》2019年4月
原本是已经准备睡了,但是忽然看到巴黎圣母院火灾的新闻,就立刻做起来看直播了。其他的并不需要多在这里讨论,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市民们开始唱起圣歌,教堂大火也在歌声中平息。这才会有感而发的写下这一篇小说的核心意义:“为他人祈祷时,奇迹方临。”
弥尔赛是真正的圣女吗?这我不能说。修蒙拉尼最后的结局如何呢?这我也不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萨奎尔斯的清派革命和修道院制度的确是将修蒙拉尼创立的“弥尔赛派”视为先驱者。这即是这个世界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对这个故事的评价。
修蒙拉尼的几封信原本并不是这样的格式,读者和我说故事里缺少了宗教氛围,所以我将这些内容重新整理起来,用信件的方式来渲染一下气氛。这几封信件的内容并不是暗示修蒙拉尼在怀疑圣主的存在,而是揭示了当时的日漫特人已经开始厌倦了无休止的战争,也写了日漫特祭司们在研究神学时候所面临的的困境:战争耶瑞尔塔斯已经难以承担人们的信仰的。这也是为凯尔纳战争后的日漫特神学改革埋下了伏笔。
6、西米拉尔三部曲《密教之仪》、《诸神的密语》、《巫师的精神》 2021年3月-5月
西米拉尔三部曲的计划是2018年时候就有确定的,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