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萧干大战幽州城 岳飞从军真定府(2/5)
童贯、蔡攸北伐契丹,即降旨妄议此事者必罚无赦。执政廷臣皆不敢言,独宋昭上此书论之。书既上,王黼见之大怒,除名勒停,送广南连州编管。
后金人派遣徒孤且乌歇前来,商议两军夹攻辽国之期。宋庭为伐辽无失,派遣赵良嗣与马政、马扩父子以海上之盟回访金国,再议夹攻幽云事宜。
何为“海上之盟”?还需简单叙述一番:原来宋、金两国欲要联盟,却苦于辽国在中相隔,陆地不能通信,只有乘船于渤海湾水路相通,方能达成合议,遂称“海上之盟”。
九月下旬,辽将郭药师率所部八千人以涿、易二州归宋,道君皇帝大为欢喜。
郭药师本是渤海铁州汉人,青年少壮,人多附之。辽国募辽东人为兵,使报怨于女真,号曰“怨军”,药师为其渠帅。女真咸州军帅完颜斡鲁古攻辽国东京道显州,郭药师乘夜攻袭,斡鲁古与知东京事完颜斡论败郭药师于城下。天祚帝亡保天德,耶律淳自立,改“怨军”为“常胜军”,擢拔药师诸卫上将军、涿州留守。耶律淳死后,太后称制,萧干掌权,杀太尉李处温,始对汉人不信。萧后与萧干惧常胜军有变,将欲图谋。郭药师见事不好,囚禁监军萧余庆等人,不愿依附金人,只好遣团练使赵鹤寿率精兵八千、铁骑五百,奉涿、易二州降宋,被封为恩州观察使,仍知涿州军事。与其同降的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赵鹤寿等人各有升迁,归于刘延庆麾下。
道君皇帝得知郭药师来降,见燕京收复就在眼前,十月改燕京为燕山府,并令童贯、蔡攸、刘延庆父子火速进军。
童贯、蔡攸接了旨意,便令刘延庆与郭药师领军出雄州渡白沟,入新城。又令刘光世领军出安肃渡易水,过易州。两军共二十万人马会合于涿州。
郭药师降宋后,萧后急招文武百官议事,不得已向宋、金同时奉表称臣,乞念前好。萧后所遣萧容、韩昉二人,见童贯、蔡攸于军中,言道:“女真蚕食诸国,若大辽不存,必为南朝忧。唇亡齿寒,不可不虑。”
童贯骂道:“辽奴,燕云本为宋有,陷契丹多时,今日正当取回而已,再敢多言不走,将你头颅悬于辕门。”
萧容恐被童贯所杀,扯住韩昉出门,韩昉仍一头走一头叫道:“辽、宋结好百年,誓书具在,汝能欺国,还能欺天么?”童贯以为小事,不报于朝廷。
二人回禀萧后,萧后听闻宋庭起重兵必取燕云十六州,已知做番臣无望,只得令萧干、耶律大石尽起两万人马拒敌宋军。
却说刘延庆与子刘光世领军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以王渊为护粮将督促粮草,向北进发。郭药师见刘延庆行军毫无纪律,叩马谏道:“如今大军拔队起行而不设备,若敌军设伏兵击之,首尾不能相顾,则全军溃败,如之奈何?”
刘延庆不听,笑道:“辽国大势已去,争奈片刻土崩瓦解,我提虎狼之师二十万,何惧区区伏兵?郭将军休要小题大做!”
宋军人马行至良乡卢沟河南岸,扎下大营。未到一刻,远看烟尘起处,辽将萧干率军一万而来,旌旗上非龙非凤,却绣着青牛。两军射住阵脚,列成阵势。
萧干两脚点镫,战马窜出阵前,勒住丝缰,厉声大叫道:“宋军何人统兵?快来受死!”辽、宋两国语言不通,自有通事官阵前翻译,不必细说。
刘光世欲出阵,被刘延庆止住。刘延庆举目看那辽将时,髡发红脸,鼻直口方,鹰视狼顾,双眉倒竖,胡须飘摆。身穿一副镶龙鳞金甲,脚踩一双翘尖牛皮靴,胯下骑一匹宝马唤做赤毛骥,手握一杆凤翅鎏金镋。左带一张弓,右挎一壶箭,阵前扬威,骁勇无双。怎见得?却是:
虎头牛项鬼王面,紫雾虬髯眼如电。
饿食人肉饮熊血,契丹绰号罗刹魔。
萧干非是一般辽将可比,又名萧翰、回离保、夔离不。字挼懒,奚王忒邻之后,善骑射,矫捷而勇。本为上界罗睺星投生,身高八尺有余,膀宽三停,腰大十围,两臂有千斤之力,曾经一拳打死一头疯牛,因而名震天下。有尉迟恭夺槊之勇,怀安禄山反唐之心。
刘延庆见萧干出阵,出马来到阵前,高声问道:“对面蕃将可是萧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