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李彦仙夤夜复陕州 宗汝霖临终呼过河(3/4)
逾月,天子以翰林学士朱胜非为尚书右丞,复命宇文虚中为资政殿大学士,充金国祈请使。因金兵渡河,遣宗泽、韩世忠等将逆战。
河北制置使王彦,以八字军渡河。宗泽以王彦孤军无援,不可独进,遣人招河北制置使王彦至东京议事。王彦见宗泽以书信相招,既将兵万余渡黄河回京,金军以重兵尾随却不敢击之。后五日,王彦至汴京来见宗泽,宗泽大喜,谕以京师国家根本,宜宿兵近甸,遂命其军屯滑州之沙店。
宗泽又上书天子,劝驾还京道:“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圣人爱其亲以及人之亲,所以教人孝;敬其兄以及人之兄,所以教人弟。陛下当与忠臣义士合谋肆讨,迎复二圣。今上皇所御龙德宫俨然如旧,惟渊圣皇帝未有宫室。望改修宝箓宫以为迎奉之所,使天下知孝于父、弟于兄,是以身教也。”天子乃降诏择日还汴京。
先是宗泽闻河北都统制王彦聚兵太行山,即以王彦为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制置两河军事。王彦所部勇士万数,以其面刺八字,故号“八字军”。王彦方缮甲治兵,约日大举,欲趋太原。
宗泽亦与诸将议六月起师,且结诸路山水寨民兵约日进发,上奏朝廷道:“臣自留守京师,夙夜匪懈,经画军旅。近据诸路探报,敌势穷蹙,可以进兵。臣欲乘此暑月,遣王彦等自滑州渡河,取怀、卫、浚、相等处,遣王再兴等自郑州直护西京陵寝,遣马扩等自大名取洺州、赵州、真定府,杨进、王善、丁进、李贵等诸头领各以所领兵分路并进。既过河,则山寨忠义之民相应者不啻百万,契丹汉儿亦必同心抵御金人。事才有绪,臣乞朝廷遣使声言立契丹天祚之后,讲寻旧好。且兴灭继绝,是王政所先,以归天下心也;况使金人骇闻,自相携贰邪?仍乞遣知几博辩之士,西使夏,东使高丽,喻以祸福。两国素蒙我宋厚恩,必出助兵,同加扫荡。若然,则二圣有回銮之期,两河可以安贴,陛下中兴之功,远过周宣之世矣。愿陛下早降回銮之诏,以系天下之心。臣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
宗泽疏入,黄潜善、汪伯彦等奸佞怕宗泽成功,从中梗阻。
宗泽叹道:“吾志不得伸矣!”
宗泽前后奏请天子还京二十余书,每为黄潜善、汪伯彦等奸臣所抑,七月末,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诸将刘衍、王善、王策、王宣、秦光弼、张德、赵世兴、岳飞、王再兴、李贵、王大郎、陈淬、孔彦威等将,探问疾病。
宗泽矍然道:“吾固无恙,正以二帝蒙尘之久,忧愤成疾耳。尔等能为我歼灭强敌,以成主上恢复之志,虽死无恨!”
众将皆痛哭流涕道:“敢不尽力!”诸将拜出。
宗泽叹道:“我知此病不能好转了,古语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次日,风雨昼晦。宗泽无一语及家事,但三呼:“过河。”须臾而薨。寿终七十岁。京中百姓知宗泽已死,日夜号恸不绝。宗泽遗表犹请天子还京。高宗天子知宗泽死,追赠宗泽为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宗泽质直好义,亲故贫者多依以为活,而自奉甚薄。常曰:“君父侧身尝胆,臣子乃安居美食邪!”所得朝廷赏赐,遇寒士与亲戚贫困者,辄分给之,养孤遗几百人。宗泽死之日,京城百姓、军民为之号恸,朝野无贤愚,皆相吊出涕。
宗泽曾诏集群盗,聚兵储粮,结诸路义兵,连燕、赵豪杰,自谓渡河克复指日可待。有志弗就,识者恨之。
宗泽悲愤而死数日,将士去者十之五六,京中百姓请朝廷使宗泽之子宗颖为东京留守,继任父职,时因朝臣吕颐浩、张浚所荐,天子已命北京留守杜充字公美,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郭仲荀为东京副留守。宗颖为判官。杜充此人乃相州人氏,喜好功名,秉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
杜充自任命东京留守后,一反宗泽所为,颇失人心,宗颖屡劝争辩,杜充不听,宗颖乃请归家服丧。自此豪杰不被杜充任用,宗泽所收降将王善、杨进等人又复去为盗,由是中原不可守矣!
宗泽死后,王彦即以所部兵马付留守司,率亲兵趋赴行在,奏请北上抗金,迎回二圣。王彦至见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力陈两河忠义延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大举北伐,言辞愤激。汪、黄二人大怒,遂阻王彦晋见天子,以王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