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楚州城枢使巡边 东窗下夫妇密谋(3/4)
以张、岳二人议事不和,张俊复往镇江措置事务,岳飞留行在。
却说兀术有求和意,纵莫将、韩恕二人自涿州归宋报之,并遗秦桧书道:“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仇。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秦桧得兀术之书,先告于官家。官家对大臣道:“此殆上天悔祸,敌有休兵之意尔。”
秦桧道:“每恨敌情难保,未能仰副陛下悯乱之意,今日敌人愿讲和,幸事。”而后辞了赵构,归家唤其妻王氏于东窗下,密谋道:“我本意将韩世忠下狱,奈何岳飞作梗,如之奈何?况且北边金兀术有书信来,必杀岳飞,方能和议。”
王氏笑道:“汝为宰相,却无计较?岳飞愿做好人,可先除之后快。”
秦桧问道:“怎地下手?”
王氏笑道:“这有何难?可使与岳飞有恨之人,上书弹劾,罢其枢密副使,而后再使其下统制诬其谋反,罪可定矣。”
秦桧大笑,夸赞道:“夫人女诸葛也。”桧亦以岳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至是岳飞自楚州归,始定计杀岳飞矣。
秦桧以右谏议大夫万俟禼与岳飞有怨,让万俟卨早朝弹劾岳飞,疏言:“枢密副使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坠。今春敌兵大入,趣飞掎角,而乃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久之一至舒、蕲,匆卒复还。幸诸帅兵力自能却敌,不然,则败挠国事,可胜言哉!比与国列按兵淮上,公对将佐谓山阳为不可守,沮丧士气,动摇民心,远近闻之,无不失望。望免岳飞副枢职事,出之于外,以伸邦宪。”
帝谓大臣道:“岳飞倡议不修楚州城,因将士戍守山阳过久,欲弃之。岳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朕能有什么可说?”
秦桧道:“岳飞之意如此,朝廷内外或许未知。”
岳飞得知,累章请罢枢柄。
右谏议大夫万俟禼既劾岳飞罪,未报。秦桧又使御史中丞何铸、殿中侍御史罗汝楫复交疏论之,大略谓:“岳飞被旨起兵,则略至龙舒而不进;衔命出使,则欲弃山阳而不守。以飞平日,不应至是,岂非忠衰于君邪!自登枢筦,郁郁不乐,日谋引去。尝对人言:‘此官职,数年前执政除某而谋不愿为者。’妄自尊大,略无忌惮。近尝倡言山阳之不可守,军民摇惑。使飞言遂行,则几失山阳,后虽斩飞何益!乞速赐处分,俾就闲祠,以为不忠之戒。”万俟卨章四上,又录其副示之。朝廷遂罢少保、枢密副使岳飞复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奉朝请。岳飞不死,秦桧不肯干休。
那秦桧、张俊又谋以张宪、王贵、王俊皆岳飞将佐,使其徒自相攻发,因及岳飞父子。秦桧又谕张俊令劫王贵、诱王俊诬告张宪谋还岳飞兵。命军器少监鲍琚去鄂州,根括宣抚司钱谷。
张俊得了秦桧钧旨,乃招王贵至镇江,问道:“去岁颍昌,汝临阵怯战,岳云将事告知岳飞,岳飞大怒欲斩汝,得诸将求免,仍脊杖四十,可有此事?”
王贵道:“却有此事,不知枢相何意?”
张俊道:“话不长说,岳飞恶了秦相,必欲除之,汝乃岳飞统制官,可有凭证使其有口难言?”
王贵道:“岳公为大将,免不得赏罚用人,此乃常理,我若因此为怨恨,则军中怨恨者多矣。”对张俊一拱手,便要离去。
张俊大喝一声:“来时容易,去时则难。”两边各撞出二十军健,将王贵一顿棍棒,打翻在地,绳捆索绑。
张俊又道:“汝若识时务,须不连累家小。”
王贵只叫道:“岳万寿实不曾有罪。”
张俊怒道:“你这厮好个贱骨头,今日先把你下在牢里,明日差人取你家眷,一并收押。”
王贵听了这话,只得叫道:“枢相且慢,只有一句,我亲耳听得,或可为证。”
张俊道:“何话?”
王贵道:“岳飞曾言:‘己与太祖俱三十岁建节’。”张俊听了大笑,令人与王贵松绑。
张俊又招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诱道:“汝虽为岳家军统制,实乃国家将士,朝中秦相掌权,汝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这王俊自出身以来,无非以告讦得官,军中绰号“王雕儿”,雕儿者,击搏无义之称。以奸贪屡为张宪所裁,本是个吃里爬外的人。
王俊听了张俊这话,便晓了八分意,拱手道:“王俊不才,愿听教诲。”
张俊问道:“你可有让岳飞下棘寺的证据么?”
王俊想了想,躬身回道:“小人曾随岳飞自鄢陵撤军,夜晚路过一个寺庙闲坐,岳飞当时拔剑出鞘,问众人‘天下事终将如何’?我等皆不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