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救大唐!

第二回 郭太后巧诓二妃,李天子追忆初恋(2/4)

皇帝正坐在龙榻上,三人赶忙行礼,懿宗皇帝抬其满是白发的头看向他们,示意他们起来。

  “听说你不要结婚?”皇帝咳嗽了几声,表情严肃地问道。

  “父,父皇……”李晔一惊。“儿臣不是那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小小年纪,就知道违抗圣旨,你可知罪?”

  “父皇……儿臣知罪,只是,儿臣尚幼,纳妃的事,是否晚两年再说?”李晔紧张地答道。

  “十七岁了,还小!”皇帝有些生气地说,“朕在你这个年纪,都已经做了父亲了!”

  “儿臣……”李晔欲言又止,转头看了看母亲,在得到肯定的目光后,赶忙低下了头。

  “陛下,杰儿不懂事,您不必生气”,王贵妃转头对李晔说,“傻孩子,你可知父皇给你选的,是哪家的千金吗?”

  “是谁…谁啊?”李晔斜视着母亲和姐姐,为难地问道。

  “韦国公家的三女儿,衔草。”昌宁公主微笑道。

  “衔草?”李晔隐约记得,小时候曾和她见过几面,这丫头,从小就是个母老虎,九头牛都拗不过她,要是把她娶回家,那还不……李晔不敢再往下想了。

  韦国公作为本朝勋略,世代与皇家联姻,家族甚是尊贵,其子韦昭度更是咸通年间的进士,朝廷的尚书郎。这些,李晔虽然都知道。但结婚对他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他不愿意自己的婚姻,就这么草草的被人定下了。

  “父皇,我……”

  “你不要再说了,只要好好准备结婚,其他的就莫操心了”。皇帝用命令的口气说道,“日子朕已经选好了,下月十五,你和韦衔草即刻完婚。完婚之后,你就不要叫李杰了,朕给你选了一个新的名字——李晔!”说罢,皇帝起身,扬长而去。

  李晔满脑子一下子全被大婚的窘迫装满了,一想到婚后截然不同的生活,长期以来悠哉悠然的好心情便一扫而光……

  转眼,二月十五如期而至,李晔每天掐算着日子,从此,他的人生就要翻开心的篇章了。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大婚当日风和日丽,京城内外,花团锦簇,大唐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盛世的模样。韦府的门前更是车水马龙,送礼祝贺的官员挤满了整整一条街。

  晌午刚过,迎亲的花轿在吹吹打打的喜乐声中向皇宫走去。朱雀街上,早已粉刷一新的围墙边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人们满心欢喜地看着迎亲的长队缓缓驶过,灯笼,彩球,舞龙舞狮,俨然一派节日的气氛,老人们不由得感叹,大唐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花轿由左银台门而入,过崇明门,经蓬莱山、太液池,直奔寿王妃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司仪花鼓列队朝迎。卯时,帝后由含元殿启程,过光顺门而至。百官跪迎。依礼,鸣鞭十五响,继而,鼓乐齐鸣。

  新王妃由众人牵扶下从寝宫正门而入,李晔从侧面甬道而出,在侍女手中接过乾坤结,夫妻二人同入正堂,叩拜帝后。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批红挂彩的正堂内,帝后端坐中间,众官环立两侧,目睹新人拜堂,不胜欣喜。

  “礼成。”司仪官长奏,众人依次至后堂入宴。

  皇帝起身,答谢文武众官:“今日良宵佳宴,新人喜结良缘。朕,欣喜不已。李晔既已大婚,依礼当前往封地就藩,至于封号,可由礼部酌情拟定。”

  “陛下福泽万里,各位皇子皆是天纵英姿,此乃我大唐之福!”韦国公起身言道,“在此,臣等仅贺陛下福如东海,我大唐国祚万年!”

  “亲家免礼,今日我们不论君臣之礼,只叙亲戚之谊。来,让我们共同举杯,祝福我大唐国泰民安吧!”皇帝缓缓说道,抬眼却看见王贵妃正在流泪。

  “今天是什么日子,哭什么哭?”皇帝小声严责道。

  “是,臣妾不敢,只是一想到杰儿以后就要到外地就藩,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京。”

  皇帝似是而非地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可明眼人看得出,皇帝急的给各位皇子许亲,就是为了让他们赶紧就藩,好给太子李儇扫清障碍。

  “皇帝老了,老糊涂了。”尚书郎韦昭度低声道。

  “是啊,要不然也不会立那位当太子。”徐彦若摇头道。

  “李儇嘛,呵呵。”韦昭度请抿嘴笑了笑,便不再作声了。

  李儇是何等人也,在京师小儿的口中,只是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在妇人之手的皇家浪子而已,只因为酷爱蹴鞠,所以被宦官相中,极力推荐成为太子。也该着这大唐倒霉,这昏君,是一个,连着一个……

  是夜,大明宫里火树银花,皇城内外更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

  待众人离去,洞房内,只留下小夫妻二人。李晔手持玉箸,蹑手蹑脚地走到新娘跟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女尊的平淡生活随时可能穿越的我我真不想做天子苟在魔门加点修行凡人,开局给陈师姐喂忘忧丹假装我是仙人转世我能夺取他人气运没错,你是主角师傅你确定小师弟天赋很差我在阴间当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