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围魏救赵(二)(2/2)
据说他曾经写过一部《庞子兵法》,由于某些原因,却没能流传后世。
不过,根据他善于背诵记忆,而拙于灵活运用的特点,大概仍是复述前人的经验和自己过去的战例,不会有什么新东西吧?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
期间魏与各国之间,虽然仍冲突不断,但却是小规模,看起来“用战争消灭战争”是个有效措施。
但更重要的是消灭产生战争的根源,否则,蛰伏一定时间,就会卷土重来,例如魏惠王和庞涓便是如此。
经过十年修整,除了庞涓那种自负的弱点难以克服外,魏国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尤其是军队,猛增到五十万人,创空前绝后的世界纪录,而且素质仍属一流。
望着台下这庞大的“战争机器”,庞涓和惠王又得意地笑了。
魏惠王那好大喜功、固执偏见、自以为是的毛病也丝毫没改。
因而拒绝了相国公叔痤的临终推荐,致使商鞅这样的人才流入秦国,为秦的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庞涓现在已把齐军和孙膑视为主要对手。
不清除这个障碍,称霸天下的梦想,就难以实现。
所以他设计的战略战术,都是建立在对齐作战的基础上。
但为了检验新部队的作战能力,他决定对秦国小试牛刀。
这一战“武卒”们以急行军发起突袭,用强弓硬弩的密集射击做掩护,攻下以险峻著名的秦国东部屏障函谷关并向西推进。
幸亏楚军来援,从侧面造成威胁,而且庞涓也不想把战争扩大,给秦国一个教训后就收了兵。
这一“试”的效果不错,轰动了“全天下”,看到魏军的强悍,各国都有点儿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