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演绎

第六十九章 贵人相助(2/3)

  犀首本名公孙衍,魏国阳晋人。

  少年时与张仪曾同居一村,所以可称为“老乡”。

  他也非平庸之辈,用智常出人意料之外。

  但气量狭窄、无容人之量,对重大事件缺乏应变能力,难以左右国际局势。

  所以虽然也曾高位,“太史公”却只把他附于《张仪列传》之后。

  由于苏秦的“合纵”,已使秦日益感到窘迫。

  惠文王多次召见犀首,下令催促让他想出对策,可惜他废寝忘食,仍是束手无策。

  对于张仪西游咸阳,他本有反感,因为人家毕竟是“名师高徒”,而自己只是“自学成才”。

  除因“相形见拙”由自卑而生嫉妒外,更怕被其取而代之。

  所以对张仪在咸阳的大肆活动,他一直装聋听不见,从未主动找老乡联系。

  现在却陷于“用人之际”,他很想能借张仪之力以渡“难关”,听说张仪来拜,自然亲迎。

  犀首心焦,客套不了几句,就提出了自己面对的困难。

  张仪笑了:

  “苏季子乃我同门,他的那点儿本领我全都了解,不值一谈!”

  哇!竟敢自称是苏秦的“克星”?别是吹牛吧?

  “兄有何策以破之?还望见示。”

  张仪仍是微笑:

  “他的‘合纵’非一日所建,破他之策也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请带我见秦王,可以吗?”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只得让张仪去见秦王,起码,自己还有“荐贤之功”吧?

  惠文王此时已后悔不该撵走苏秦,以致使他鼓吹“合纵”遏制了自己的“东扩”战略,从而改变了对“说客”的观念。

  “鬼谷子高徒张仪”在咸阳朝野的名声,他也频频入耳,很想见见。

  就在这时,丞相犀首把张仪带来了,水到渠成,自然是“请”!

  也是张仪合该发迹,福至心灵,所说之言,惠文王听得句句入耳。

  尤其对他所献的“连横”之策,既可破苏秦的“合纵”,更有利于秦日后发展。

  使惠文王喜出望外,立即拜为客卿,倚为心腹。

  不愧张余子之舌,一夕竟夺君王心!

  张仪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贾含人也要告辞!

  回想起此之前的那些艰难困苦、坎坎坷坷,张仪不禁抱住贾含人放声痛哭:

  “我今天能得到的一切全靠您,您不能走!不许走!”

  贾含人轻轻分开他的手,扶他坐下:

  “我是个市井小人,不懂为官之道,怎能陪伴您?

  还是让我到江湖上去漂流吧。”

  张仪仍抽咽不止:

  “你我萍水相逢,却如此仗义相助,足令苏季子愧死!

  既然不能留秦为官,我与你结八拜之交,同生共死,万世不了!”

  贾含人忽然跪下:

  “果念情谊,请恕小人欺瞒之罪!”

  张仪大惊,一把拉起:

  “这是为什么?”

  “请不要再怨恨苏相国,从我去大梁接您,直到助您在咸阳得到重用,其实全是苏相国亲自设计的一幕幕悲喜剧。

  我和‘门卫’都是他的食客,我花费的所有金钱,也都是相国提供的。

  您在大堂上受辱时,我就躲在人后观看,还有什么资格与您结交?”

  张仪惊讶得张大了嘴,直喘粗气:

  “他、他为什么这样安排?”

  “相国深知,以先生之才,纵横天下,在他之上;

  若靠他得了出息,久困之后易安于小小的满足,不再大展宏图。

  这才步步设计、请君入瓮,屡受挫辱,激励君志。

  再令我伴君西游,广开门路,使君得逞于秦王,尽示君才。

  苏相国可以说是为先生用心良苦吧?”

  张仪又不禁垂泪:

  “果然……季子不愧为余子的知己兄弟也!

  但您功不可没,我还是要重重地报答您!”

  贾含人笑了:

  “要报答,还是得报答苏相国,他送您入秦发展,也有自己的目的。

  您知道,苏相国目前正以赵国为依托促成‘合纵’,尚未完成。

  各国救援不及,就会使‘合纵’夭折于中途。

  他思虑再三,认为天下人只有您才能迅速得到秦王的信任,掌握权力,决定秦的进退。

  现在您已进入这状态,他希望您能帮他的忙,起码暂时不要攻赵。”

  张仪长长出了一口气:

  “原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没有人比我更懂猎魔待一生我在万界搞破坏叶天传之历劫涅槃我有一个魔法大陆生来彷徨之十年钻石案沉默的囚徒我能进入暗物质世界JUDGEEYES死神的遗言千灵马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