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演绎

第九十三章 夫唱妇随(2/2)

  祸不单行,楚顷襄王也送来一份揭发孟尝君有“不臣之心”的材料。

  为了恢复齐、楚关系,楚怀王曾把太子送到齐国当“人质”。

  怀王死在秦国,顷襄王归国前,齐愍王曾对他提出过以领土做为允许他回国的条件。

  当时他假意答应,回去后又婉言拒绝。

  其实孟尝君当时并不同意采取这种乘人之危的手段。

  顷襄王最后能顺利回国,孟尝君还是起了积极作用。

  但秦王却致信给顷襄王说齐扣住他要地,是孟尝君的主意。

  并把当年楚怀王约五国军攻秦惨败,及后来在秦被软禁而死的责任,都推到孟尝君的身上。

  最后又提出要把妹妹嫁给顷襄王,永结秦、楚之好……

  楚顷襄王弃父仇于不顾,立刻投入秦的怀抱,并按秦的主意控告孟尝君。

  当然,秦王拉拢楚并不只是为了陷害孟尝君。

  连楚顷襄王都如是说,齐愍王下了决心。

  愍王对这位堂叔还算客气,只让他交出相印、自己辞职,但这也与拿不到任何证据有关。

  孟尝君的官瘾不大,对罢官并不在意,但正如辛垣衍所估计的那样。

  他的三千门客都认为是“大树已倒”而纷纷散走,十不余一。

  唯冯谖驾车,送他回到薛城。

  薛城百姓都以最热烈的仪式欢迎孟尝君归来。

  他们搞不起什么花样,只是万户人家老少全部迎在郊外。

  见到孟尝君,便以如雷的掌声致敬,献上的酒食虽然粗陋,却洋溢着无限的深情厚意……

  孟尝君拉住冯谖的手:

  “田文到今天才明白您所说的‘义’了!回想过去的‘义’名满天下,其实一文不值!”

  冯谖随后又频频进行外交活动,并把自己的计划告之信陵君。

  得到他的密切配合,很快,魏、秦、楚各国布告天下纷纷表示准备聘任孟尝君为相国……

  愍王慌了,他非常清楚:

  孟尝君入相别国,对自己大大的不利,权衡再三,终把孟尝请回。

  不久,散走的食客们又陆续回来“请罪”。

  孟尝君不愿再收留他们,冯谖劝他:

  “这些人多是为衣食名利,您当齐相,能让他们得到自己的需要,自然要侧肩争门而入;

  罢相后,所求已不在,散游各处并不奇怪。

  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荣辱盛衰,‘富贵多朋友、贫贱少知己’,是人之常情,您不必看不开。

  而且您的声望,与身后有大批食客、人才济济的关系甚大。

  大丈夫要有藏污纳垢、容忍别人缺点的度量。

  您不能因为他们的势利眼而使自己失去支持的力量。”

  楚顷襄王曾伤害过孟尝君,现在也想挽回影响,又怕人家不给面子。相国昭雎建议:

  向他发出正式邀请,做国事访问。

  到后盛情招待,再向他解释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才多有得罪,道个歉。

  孟尝君乃豪杰之士,必不能像普通人那样鸡肠鼠肚地对旧怨纠缠不清。

  坦率地说,孟尝君对顷襄王的印象不好。

  原因不仅是诬陷自己,最瞧不起的是他父亲尸骨未寒就认贼作父、投靠秦国,人格欠缺。

  但既然他发出“友好”信号。

  从政治角度上说,多一个“朋友”总比使他完全站到敌方为好。

  面对强秦,要以国事为重,孟尝君抛开了个人恩怨、情感好恶,接受邀请,来到楚国。

  楚王接待孟尝君的礼仪规格不用说,是最高级别,谈判中也一再表示歉意,归咎于自己年轻没经验……

  果然,孟尝君也只说:

  “事过则忘,大家都是上了狡秦的当。

  只要今后齐心合力,团结一致,过去那些不愉快,就不必铭记于心……”

  孟尝君属于“一诺千金”的人物。

  有他这句话,楚王就可以放心了,接着又签订了《齐楚友好条约》。

  也可以使楚获得一段时间的安宁。

小说推荐阅读: 没有人比我更懂猎魔待一生我在万界搞破坏叶天传之历劫涅槃我有一个魔法大陆生来彷徨之十年钻石案沉默的囚徒我能进入暗物质世界JUDGEEYES死神的遗言千灵马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