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章 七玄弩(1/2)
大宋龙凤七(大元至正二十一,公元1361)年
正月,由于朱元璋在龙湾大战后,扩大了实际占领、控制的领地,大宋朝小明王韩林儿「正式」封朱元璋为吴国公,随后朱元璋也对重要人员,陆续进行大规模升迁。
二月,分枢密院(位于金华府)改为中书分省
三月,改行枢密院为大都督府,枢密院同佥朱文正(朱元璋亲侄子)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中书省参议李善长兼司马事
枢密院同知邵荣,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实际兵权转到朱文正之下)
枢密院同知徐达,升为中书省右丞(仅次于邵荣,高于常遇春)
枢密院同佥常遇春,为中书省参知政事,三位大将都有升迁,已位居高位。
四月,原中书省参议李善长,也升为参知政事。
五月,原为「佥枢密院事」的胡大海,也升为中书分省(后改制为浙东行省)参知政事,镇金华,总制诸郡兵马,合作许久的都事王恺,也升为分省的左右司郎中。
………
这一年,是朱元璋扩大地盘的一年。
朱元璋听降将李明道言,陈友谅军已军心涣散。
八月,搭着龙湾一战获得的巨舰「混江龙」,改名的「龙骧巨舰」,一路浩浩荡荡的往上游驶进,攻打今年七月又被汉朝张定边攻陷的安庆城。
张定边除了是陈友谅的结拜兄弟外,绰号「蟒张」,向来「枭勇」善战,也才能官至太尉,还能服众,以致朱元璋军久攻不下。
刘基认为,另一个猛将张必先及五王陈友仁,据探已回汉阳整军,张定边又在安庆,便建议朱元璋,直接攻打陈友谅汉朝所在的汉都:江州。
舟师大军压境而至,早未经历实战,先前又在龙湾惨败的陈友谅,吓的携着后宫妃嫔们,迁都徐寿辉的老巢:武昌汉阳。
朱元璋水陆大军到了江州,陈友谅所属的原徐寿辉旧部,果然如李明道所言,更是望风披靡,纷纷纳城投降。
十二月,鄱阳湖南部地带,最重要的大城,龙兴路(城)所治,陈友谅所属的江西行省署衙,其行省丞相胡廷瑞、平章祝宗,也遣使诣江州,向朱元璋纳降。
大宋龙凤八(1362)年正月
朱元璋帅大军进驻龙兴城受降,并改龙兴路为「洪都府」,以佥枢密院事郑愈为守将,而与刘基同时受朱元璋所请的叶琛,则任洪都府知府。
………
二月,金华府
中书分省署衙,皆已升官的胡大海及王恺,这日在官衙大厅闲聊。
王恺道:「还是胡兄有眼光,找来了王山,这王山可真是个当世「鲁班」,制作的器具精良,据说「七玄弩」千人装备也做出来了,正交给刘震所属部队装配。」
胡大海也哈哈笑道:「不说还不舒服,去年李明道攻信州,我那小子(指胡德济,胡大海养子)闭城固守来求援,这刚初步完成的七玄弩就立了大功。」
王恺也道:「是啊!立了大功不打紧,捉到了的这个李明道,送去建康,据说主公很高兴,还特地探问陈友谅军情,说是将士皆离心,政令不一,擅权者多。也才有主公后来的『西征』。」
去年八月,朱元璋可是造立大旗在龙骧巨舰前,大大地写着「吊民伐罪,纳顺招降」,浩浩荡荡往上游征伐。
胡大海也高兴地说道:「倒是期待,若七玄弩可装配个千人队,那我们大军野战,就真是无敌了。」
王恺也道:「岂止野战,七玄弩用来守城也是利器啊!」
………
金华府.八咏楼
楼上包厢里,坐着元帅刘震、蒋英与李福等人。
他们原本都是大元朝廷下的苗军统帅,从湖广地带一路随主将杨完者征战,后来杨完者升任为江浙行省左丞,驻守杭州;因杨完者与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不合,遭达识帖睦迩与张士诚联合杀害,三人便携众外逃到桐庐。
而朱元璋势力愈来愈大,已进逼他们的守城桐庐,自知军势已不能敌;听闻胡大海礼贤下士,肯重用降将,所以便一起投靠过来。今日三人,则在八咏楼一起喝着酒。
蒋英道:「震兄,参政(胡大海)要王山装备在部队的七玄弩,已发下来了,这七玄弩可真是利器,去年与李明道作战时,杀了个他们的骑兵片甲不留,只要装备好我们的部队,还怕谁啊!」
李福也道:「是啊!震兄,我们一起打拼多年,有了这项利器,还怕成不了大事!」
蒋英又道:「是啊!震兄,我们当初也是要做大事、立功业的,如今屈居人下,成不了大事的。」
刘震道:「可是,参政待咱们不薄,不仅给我们最精良武器,也帮我们往上呈报战功...。」
蒋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