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第一百零一章 诸葛亮治蜀(3/3)

第三次,建兴七年,攻武都、阴平,大获全胜。第四次,建兴九年二月,复出祁山,粮尽退军。第五次,建兴十二年春,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于渭南。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染病死于军,时年54岁。离他27岁出山辅佐刘备,正好27年。诸葛亮不折不扣地实践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总的来说,诸葛亮北伐,消耗甚大,伤亡甚大,得地甚少,得不偿失。陈寿论及诸葛亮北伐失败,总结了五条原因。一是将略为短,非其所长。二是攻战对手,时值人杰。三是众寡悬殊,蜀弱魏强。四是缺少辅佐,蜀无名将。五是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如果再加上一条,就是人心向背。三国鼎立后,人心厌战,曹魏休养生息政策很是得人心,而诸葛亮一再北伐,打消耗战,民穷兵疲,不败若何?

  诸葛亮北伐没能成功,除了蜀汉国小力弱,以一隅敌全国之外,他没能协调好战略战术的关系,片面求稳,将己方置于不利位置,也是主要原因。北伐以汉中为基地,北出秦川,隔着一道秦岭。兵出渭水,夺关中居高临下以窥中原,就是当年刘邦的出兵路线。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是这样规划的。在荆州已失的现实下,诸葛亮以稳为主要考虑,绕道出陇右,夺取雍凉,蚕食魏境,结果形成蜀魏在边界对峙打消耗战的局面。蜀的国力远不及魏,以小搏大,不出奇兵,哪有胜利的可能?历次北伐,都是弱蜀攻坚,强魏守险,边战皆北,就是必然的结果。诸葛亮星落五丈原,留下千古遗恨。

  诸葛亮忠实地履行着“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等儒家思想精髓。尽管他留下的著述,多以形而下的治事为要,极少形而上的学理阐发。但他一生实践,就是一个忠贞不二的儒者,儒家理想的践行者,一代大儒,真正的儒。

  首先,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依然到处都是诸葛亮的影子,蜀国的国家机器仍然能正常运转。

  诸葛亮担任蜀国宰相期间可谓是呕心沥血,对蜀国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碑。他在位期间全心全力辅佐两位皇帝,在蜀国经济、农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上都有很大功绩,可以说诸葛宰相就是蜀国发展的总设计师!

  

小说推荐阅读: 噬者末日暖晴传赤暗灵斩诡道倾天盛世敦煌深卿穿越成癞蛤蟆怎么办苟在魔门加点修行长生入梦末世之分裂追求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