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恋劫缘

过去曾有一个穷书生名字已无人可知,年代亦已不详,相传大约为清末之人,年少时三次乡试不中,遂剃发出家为僧法号忘心,三年后蓄发投身道观号曰遗青,三年后还俗再考科举仍旧不中,遂隐居秦岭,三年每日南山种田。离开秦岭后在西安府任官员幕僚做馆教书,待稍有积蓄两鬓已有白发,辞别亲友,独身一人,背着一把折断的宝剑,游历各处。

某年夏日来到今河南境内的一处不知名小山,见到一个山洞,站在洞口感到凉风习习,书生四望见周围也无人家或行人,一手指着山洞倚杖笑曰:今晚便住在此地了。入洞中渐闻水声潺潺,洞顶及四周满是钟乳石,洞内见两道瀑布悬于洞壁,汇聚而成的泉水流向洞子深处。

水潭边有几块石版,石版上许多文字已由于水流冲刷难以辨认,依稀可以看出记载的是西岐伐纣的故事,而且可以判断的是这上面记载的故事与许仲琳所做封神演义中的故事多有出入,书生用山间泉水洗一把脸,望着远去的流水,躺于水边,入睡后梦到一位肩膀上趴着一只白色狐狸的僧人从水边划着小舟而来,僧人将小狐狸抱在怀里登上岸给他讲述了石版上的故事后又乘船而去。书生一觉醒来,面前却是一道光秃秃的墙壁,书生靠着墙壁望着洞口发了一会儿呆,忽的站起向洞口跑去。

在附近的村子寻一处茅草屋住下,打算凭借记忆将梦里的故事记录下来。三日后,一只黄色的猫和一只白色的狗相伴来到他的门前,每日趴在他的桌前。文稿完成的那个午后,猫与狗紧紧贴着彼此,在温暖的阳光下闭上了眼睛,书生轻抚着死去的猫狗看着桌上初成的的文稿喃喃道:“想某一生孤苦,却也能由这笔替某经历如此的一生,此文因梦而起,今此梦已毕吾当去矣”。遂将断剑吞入口中而亡,书生死后邻居遵其遗嘱和猫狗一起葬于那出山洞,那把断剑插在坟头的中心,这份文稿被附近几个识字的朋友收起,后经战火多有遗失,但一些故事被零散的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