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从书生词条肝经验值
考棚外,设置一个大大的告示牌。
上面用墨笔写清了每位考生的座次顺序。
县衙礼房的胥吏们站在门口,检视考生们所携物品是否合规。
细细对比名册中的年龄、身面等特征,才允考生们进入。
光文书检查就有好几项,这些检查流程,似乎比前世中高考还严厉些。
在医馆住了这些时日,临时赶考未得准备,得亏是陈夫子心思细腻,早早为陆寒备好了考场的证明文书。
进了考场,入席之后,只听得一声炮响,便有一名大腹便便、身着青色官袍的官员进来了,其后还跟着县学的学正。
想必这位,便是郭北县的县令了。
静坐片刻,便有卷纸发了下来。
不得不说,县学夫子们水平确实高,这份卷子的式样考题与平日县学的考核颇为相似。
第一面是纯靠记忆和些许理解的帖书和墨义,陆寒几乎没怎么花时间便完成了。
自从晋升到LV3的书生,他的记忆力似乎就上了一个台阶。
如果说以前LV1和LV2时的书生词条,更多是让他思路变得更加敏锐,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那么LV3才真的算上了一个小台阶。
之前在背诵一些复杂的篇目时候,他还需要借助天赋技【绝对悟性】的加持,才能将所学和感悟如信息被储存在硬盘里。但自从晋升LV3后,他的记忆力得到大幅提升后,在日常学习中虽谈不上过目不忘,但也的确比以往容易了很多。尤其是前世之中那些有些模糊的记忆,也变得清晰起来。
待翻到第二面,陆寒微微一怔。
居然是一篇试经义文。
题目是《君子之道,辟如涉水必先备,辟如登高必跬》,考官又加了一抹注笔,意思是根据这句话来写一篇关于“求学”的文章。
该文出自这世界四书五经之《锺书》,意思就是君子行事,需谋定后动,然后坚持一点点去做,比如涉水不易,需要预先有所准备;登山虽难,一定要从一小步走起。
《锺书》是县学必学之书,也是县试范围。
但《锺书》更多是古之大豪对人生哲理和天地至理的感悟,相对于县试而言过于晦涩,因此《锺书》更多用在府试或者乡试,却不知为何出现在今日的县试之中。
以《锺书》中名句为题,自由发挥,做一篇词赋,题材不限,字数不限。
这出题形式,与后世中高考中开放性较强的议论文颇为相似。
只听得考场内阵阵低声的哀嚎。
便是县学学正,看了这题目,也不由地皱起了眉头,微微摇头。
见了题目,陆寒思索片刻,倒是微微一笑,有了主意。
笔尖轻舔墨水,陆寒提笔写下第一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
若非书生词条晋升了LV3,恐怕陆寒都想不起前世高中时还学过荀子的《劝学论》。
细细将《劝学论》中一些典故用这个世界的典故替代了,然后将《劝学篇》中不合题意的部分修改了些,陆寒只觉自己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最后认真检查了一番是否有错漏。
在所有人愕然的眼神中。
陆寒施施然起身。
交卷!
巡场的考官,县衙礼房的胥吏们都十分吃惊,在阅卷之时,他们都自忖,若是自己在考场中,恐怕都需绞尽脑汁。
却没想到有人居然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交卷了。
认出了该士子是陆寒,县学学正更是有些恼怒。
之前县学考核中,陆寒惊人的诗赋才华让他颇有几分另眼相看。
但此时,这少年居然做出这等行径!
一炷香的时间,堪堪只够写完卷面。
怎么可能完成审题-立意-谋篇-行文整个过程。
除非…
他不假思索,一气呵成。
怎么可能?
要知道,写诗这事确有天赋,史册之上不胜枚举。但考场之中的试经义文,无异于“带着镣铐起舞”,需要在考官给出的范围内切合题意,同时行文明晰晓畅。
纵是文曲星下凡,也需要思索的时间啊!
看来,陆寒确是在诗赋上有些天赋,但是终究学习浅薄,无法应对这试经义文。于是这少年打起了歪心思:倒不如提前交卷,博个狂傲之名。
终究是个狂狷书生,心念急动间,县学学正便对陆寒下了定义。
“学生,你可是确定要交卷?”县学学正冷声道。
陆寒温醇一笑,轻轻点头。
只是这笑容,在县学学正看来,更多像是无可奈何后放弃挣扎的苦笑。
罢了,还有唐莫明和张少安两名学子在,县学学正只得这么安慰自己。
念及于此,县学学正也只得按捺心中的脾气,收了这试卷。
试卷入手,皆是清秀隽丽的字迹。
再细细一看,全卷居然无一处涂抹痕迹!
看着陆寒气定神闲走出去的背影,县学学正眼中浮现一丝疑惑之色。
莫非?
然后他捧起卷纸,细细读了下去。
开篇明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己。
倒是贴合经义。
见这一句,县学学正的神色不由得严肃了几分。
再看下去。
他的眼眸中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
待看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一句,他几乎要跳起来!
鞭辟入里啊!
县学学正也是个老学究了,这么多年经手的卷纸莫说上万,也得有数千了,但他从未有过如此的震惊和事态。他的双手不由自主在颤抖,眼眸中满是狂喜。
一篇好文,若一盏清茶,初尝时便入喉顺畅,继而回味无穷,待放下茶盏,亦然是胸有回甘。
此时的老学究,只觉得自己就像是饮了一盏醇厚至极的馨茶,酣畅淋漓之余,又有醍醐灌顶之意。
惊世好文!
天佑我大周,居然此等佳才!
原本老迈的县学学正捧着陆寒的卷纸,便似个孩童般屁颠屁颠跑向了后院。
他实在是等不及拿给知县大人看了。
地方之上,出了此等惊人的文采华茂学子,便是一地主官,也是与有荣焉。
…….
模糊记得前世王朝的县试似乎有好几场?陆寒前世对此也不甚了解,但这个世界的县试不同,只有一场。
无所谓,一考定乾坤,倒也省却了许多麻烦。
陆寒施施然走出了玉山考棚,却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考棚场外翘首以盼。
只见郭北县巡检田武,换了一身便衫,与一个清秀的中年女子站在一起。他们身后还跟了一个小厮模样的少年。
那女子长相清丽,眉眼间与田三壮颇有几分相似,想必就是田三壮阿娘了。
见陆寒出来了,田武挥着那双胖手,口中不住地叫着:“贤弟…贤弟….我在这里…”
陆寒只得走上前去,恭谨一揖。
田武赶紧招呼小厮端过一把椅子,又亲自拿过茶水和水果来。
长辈有请,便不敢辞,陆寒只得坐下。
县试并不限时,只要太阳未落山,考生皆可答卷。因此田家在玉山考棚外搭了一个偌大的棚子,备满了茶水和吃食,显然是田三壮父母给心尖尖儿子提前预备好的后勤。
脑海里回想着田三壮在考场中抓耳挠腮的狼狈样,此刻的陆寒,喝着甘甜的茶水,啃着郭北特产的春梨,心中不禁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听闻陆寒居然在一炷香的时间便完成了考卷,即便是不懂文墨的田武此时也震惊了。
要知道田武已经陪着田三壮考了数次县试了,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我滴乖乖!
莫不是文曲星下凡哩!
再想想自己那混球儿子,田武又是一声长叹!
———–
PS:感谢各位的打赏,还有一位“江燕归林”书友大大这几日每天都会打赏。
其实我想说,我不太需要打赏的,各位喜欢这本书,追读到最新章,便是这世上最温柔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