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七尺

青云两州的江湖,说到底林一是看不上眼的,不管是青州的一门三宗还是云州的两阁两宗,林一有过耳闻,却没有太过在意。

当然,这是之前的林一。

现如今带着李长乐,林一不得不开始重新着眼于眼前的这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的江湖。

云州的版图相较于青州的狭长,显得较为匡正。

青州在大秦堪舆图上是一笔干净利落的“一”字,像是被越江与断南山脉压迫得有些过分。

云州多山少人,虽然有着较为阔大的版图,却人烟稀少,往往城镇之间相隔数十上百里,中间群山相隔,在李长乐看来倒有了小镇的味道在里面。

只是林一告诉李长乐,山体大多在云州偏南,一路向北,山脉大势会愈加减少,虽仍然地处高原之上,却再不用走崎岖多变的山路。

李长乐一路上欲言又止,林一也不点破,一路上介绍着云州的地理人情。

晚间时候,李长乐一如既往地拾掇好干柴,起好火,林一在不远处靠着一棵树坐着,看着眼前的少年郎,其实说真的,他现在有些看不透李长乐,或许因为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同,李长乐骨子里还是乡野小镇里面远僻孤陋小民形象,性格中有太多的人情味。

生好火,李长乐走到林一身边蹲下,用数值巴拉着火堆。

林一忽然对李长乐说道:“要不和我说说你小镇上的事情吧。”

李长乐先是一愣,不知道林一怎么就好奇起那座偏远小镇的事情起来了。但是一想到小镇,李长乐整个脸上都像是冒出光来,眼眸明亮地吓人。

“用外面的话说我们那个小镇,大概就是淳朴这个词吧。

小镇虽然小,一年到头就那么几件事情,耕务劳作,但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一年四季,除了农作时段,小镇大体上算的是宁静平和的,大老爷们儿聚出一堆,各家的娘们儿又能聚出一堆,插科打诨,说着一些粗鄙的笑话或者一些小孩子听了都会脸红的荤段子。

记得小镇上的大叔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劳作结束后三五一群,喝着最次的酒糟,吃着炒熟的花生,聊着小镇内外在他们看来顶风趣的事情。或许在他们看来,这就是顶高兴的生活了。”

不远处的柴火明明灭灭,火舌忽高忽低,烧着黑暗,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

“小镇人们没有机会看过什么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很多人终其一生,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这个小世界,在他们眼里,小镇便是他们的整个世界了吧。

小镇对于外面的了解大体上都得靠城南私塾的李老先生的口述,你要知道,李老先生二十年前可是中过秀才的,这在当时的小镇,可是顶了天的大事。

小镇上并不设镇府巡衙,隶属小镇向西五十里开外的那座南城辖管,只是小镇一年到头也并没有什么大事,每年的税收交过之后,那座府衙便再没了管理小镇的闲心思,当然了,小镇人民也乐得自在。”

“瑾叔说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其实我吃得最多的还是王姨家,王姨真的是一个顶了天的好人,温柔善良,和每个人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王姨和谁起过争吵。现在都已经离开一个多月了,也不知道王姨他们现在生活怎么样,有没有想我,我是挺想他们的。”

李长乐抬起头透过树桠间的缝隙看着,天空渺远,没有月亮,但并不黑暗,让人心不自觉的便静下来。

“不知道李婶儿家的小子书读到了哪里,不知道长根叔家的泗湖鲤鱼是不是一如既往的肥美不腻,不知道周家叔叔的铁匠铺生意怎么样,不知道那个总喜欢窝在摇椅里抽旱烟的陈郎中的现在是不是很孤独……”

李长乐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酸意,转过头来对着林一咧嘴一笑,“这就是我生活的小镇了,每天捯饬这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从来不会让人觉得有多无趣,每个人都是在花尽心思的生活。”

“所以你在青州城渡口才会那样对吗?”

李长乐想了想,重新看着那对柴火:“瑾叔之前总是告诉我说这是一个讲道理的世界。道理在人心,自觉地对得起自己的本心就好了,不用强求。

只是我觉得城主府做错了,所以我想在我有能力的范围之内,帮着那一老一少同城主府讲讲道理,我只是单纯的想要一个公平公正。

我记得李老夫子教导我们小镇上的孩童时候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就是道理比天大,不欺人,不怕事,行端坐正。

我从来不觉得我李长乐是一个多么理想化的人,这是道义所在,错了就是错了。

瑾叔说这个世界不是我看到的这样,小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现在有点明白了,或许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决定了我的思维,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人生在世,总要有些自己需要坚守的东西。”

林一叹了口气:“会很累的。”

李长乐咧嘴一笑:“没关系啊”

林一无奈地摇了摇头。

李长乐挪到火堆旁,给暗淡下去的火堆添了点柴,用干枯的树枝拨拉着:“瑾叔之前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他之前的事情,每天操心着案台上的猪肉。只是他会给我讲故事,讲为了这座整座武林江湖的钟灵毓秀,无数修士如过江之鲫慷慨赴死却无怨无悔的江湖天下,我还记得我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现在看来,是我有些想当然了。”

林一走到李长乐身边蹲下来,在李长乐诧异的目光下手掌一翻,从不知道什么地方便翻出来一坛子酒,坛子不大,两只成人拳头大小。

拍开封泥,顿时酒香四散开来。林一将坛子向着少年推了推,“来一口。”

李长乐点点头,抓起坛子,喝了一口,辣气入喉,李长乐却没有咳出来,将酒在嘴中转了一圈便咽了下去。

林一拿过来坛子,自顾自地喝着,眼神渺远:“这座江湖,又有谁能够说自己看的真切呢?我也曾少年意气,我也曾豪情万丈,现如今还不是被打磨了棱角,虽然还有着想到山巅看看风景的豪情,但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可以为了喝酒偷偷跑下山门四处晃悠找酒喝的少年郎了。”

“其实这个江湖上面,有很多道义与道理是看不见的,藏在某处,需要你自己去寻找,相比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座江湖总体而言其实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

李长乐从林一手中接过来酒壶,狠狠灌了一大口酒,看着跳跃的火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不过啊,总要有些坚持需要留在人心不是吗?”

李长乐忽然开口:“现在嘛,不想那么久远的事情。未来如何,要走过才知道,当下如何,要经历才知道。我才不去想未来种种如何,我生活我的,总不至于这样了这座江湖还不满意吧。”

林一笑了,忽然觉得小师叔让自己做这小子的护道人应该还有一层深意,只是自己当时没有去深思。

小师叔让李长乐以送信的名义在江湖里蹚过,是让他先打马过江湖,走一遭,修心。

这何尝不是自己修心的一个机会?师傅临走前让我藏锋,藏的是什么,锋锐?不见得吧。

或许,藏锋,更多的是藏自己的内心吧。将年少的理念,现在的思想藏而不发,待到山花烂漫时,喷薄而出,这才是师傅他老人家的深意所在吧。

看着眼前的少年郎,林一心中忽然一动:“李长乐,明天跟着我练拳吧。”

“昂?”李长乐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你的剑我不敢教,你的拳,我总能教一教吧。”林一笑了笑:“正好我在观中道藏里看过一本拳谱,明天教给你。”

“哎。”李长乐脸上一片通红,不知是被火光映照还是怎么。

林一看着面前这位少年,将坛子里的酒喝尽,心中有个东西慢慢氤氲开来。

道义与道理,看不见又如何,知道它在那里,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