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七尺
域外战场的事端在大秦林秋荣以及大端朝一位久不出世的鬼谷门高手的强势姿态下渐次趋于稳定,但是这样的消息在真正的高层听来,却不会真的放下心来。
一剑之后的林秋荣御剑远走,无人知其目的所在,但是那个鬼谷门高手所发布出来的消息中来看,域外那群妖邪或许已经有了一种催生十一境的手段。
虽然众人猜测这种手段必定不会轻易达成,且催生出来的东西战力也弱的可怜,但那毕竟是十一境的存在。
十一境,几乎已经是站在这片锦绣天下顶端了,战力再怎么不行,也不是普通十境修士可以比拟的。
这个消息在中下阶层并没有走漏丝毫的风声,但是这些人在看到自己老祖前辈们的沉重脸色,总觉得有一种风雪压城城欲催的压力。
远在秦南云州游山玩水的两个人或是真的寄托于山水,对于近期发生的这些大事竟是丝毫不知,也怪不得他们,毕竟地处云州,虽然也是大秦国土,却终究少了能够排列至大秦朝最前端的那些顶级传承宗门。
因此,林一与李长乐,一大一小,一路过山蹚水,一直走到了中州地界,才第一次听到了这件事的风闻,但也只是片面,林一只是觉得那片地域的腌臜东西,终究能够翻出来什么浪花不成。
倒是有一件挺让林一意外的事情,那就是闭死关的那个老东西竟然提前出关了,这让林一当下很矛盾,倒底是陪着宁小子继续游山玩水砥砺心性还是架长剑以遨游,还是提前去长安看看那几个老不死的。
好好思索了很久,林一最终还是压下了心头的思念,想着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不差这几个月的。
再说了,此前外出游历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回去看过。
……
除了域外战场,中原江湖最近又发生了几件大事。
其一就是佛道儒三家联手,外加一位剑修,重开了古蜀洞天,天下剑修,均可凭机缘自洞天取剑。
其二,佛道儒三家终于是确定了承教之人。
……
青微山千年以来有大气象。
先不说千年之内举道飞升的道人不知凡几,单说四百年之内,便已有三人证道飞升。在道教之中可谓执牛耳者。
不管是武当山的正统还是龙虎山的锋锐,皆是被其斩压了不止分毫。
这日,青微山崎岖的小道上缓缓走上来两人,为首的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道人,鹤发童颜,山路崎岖,却未见其有多么吃力。
跟在屁股后头的却是个娇小玲珑的女孩儿,七八岁的模样,粉雕玉琢的样子,人见人爱。
青微山作为道教一脉,自有自的风采,以怪石名传天下。山上怪石嶙峋,各有各的绰约风姿,似龙似虎,似飞禽走兽,似花鸟虫鱼。
女孩儿抓着老人的右手小指,一路走走停停,一双明媚清澈的眼睛中满是震撼。
老人任由女孩儿抓着,随着她的脚步,从没有显露过丝毫不耐烦。
前面过了那座上书道法自然的牌楼便是真正意义上面进入了青微山的地界了,牌楼门口站着一位样貌约莫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淳朴厚重的脸庞上带着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
见到了老道人和小女孩儿,中年男人快步上前,行礼一丝不苟。
“小师妹?”
老人笑着点头。
中年男人看向小女孩儿,小女孩儿先是有些认生,畏畏缩缩地躲在老人身后,只是探出一颗脑袋来,见者眼前的中年男人那张温柔而朴实的脸,不知怎么得就不那么害怕了。
“路还长,来,师兄背你上山。”中年男人伸出手来。
小姑娘没了害怕,大大方方伸出手来让中年男人拉着,然后被男人抱着坐到了他的脖子上。
或许是因为视野忽然变得辽阔起来,小姑娘咧着嘴笑了。
江湖上面对于青微山掌教王若甫到最后选择了一个小女孩儿作为承教之人大为不解,各执一词,倒是同样作为道教正统的龙虎山与武当山并不发表任何意见,江湖人见人家道家都不曾说些什么,各种风言风语便很快散了去。
从此之后,青微山上不再单调沉闷,只是因为多了一个不爱读书,不爱修行,只爱天天爬上爬下,疯玩胡闹的小姑娘。
……
江东聊城,孔圣故居,少年书生临窗而坐,手中拿着经卷,目光却不在书上。
窗外有青葱幼草破土而出,有干枯枝桠枯木逢春,有南归候鸟盘旋起落,有一位中年夫子瞪着眼睛恨其不争……
少年书生看到窗外的中年夫子,先是一愣,随后赶紧低头,故作沉静,低声诵读着先贤文章。
“你这疲懒货,又忙里偷闲呢。”中年夫子虽是责怪话语,却听不出多少责问语气。
少年书生讪讪一笑,不予回答。
看着少年书生这反应,中年夫子气笑道:“说了多少遍,这荣辱春秋,花开花落,生死轮回凭借你现在的境界强行感悟只会使你珠玉灵胎不堪其重,还未长成便会胎死腹中,你怎么就不听!”
少年书生知道老人是关心他:“知道啦知道啦,你前前后后都不知道废话了多少遍了,我又不傻。”
中年夫子吹胡子瞪眼,少年含笑临窗。
最后老夫子叹了一口气,转身走远。
少年书生闭上眼睛。
连中年夫子都未曾发现的是,少年书生的珠玉灵胎迎着这初始春风茁壮成长,整个灵胎上面散发着一股朦胧却不飘渺反而犹显厚重的光晕,其上文字流转,不知转过了多少前辈先贤的道德文章。
“天下间何事最重?天下间文字最重!”少年书生低声呢喃。
……
相比于道家的无为,儒家的育成,和尚就显得努力而谆勉。
白马寺的由来已久,但是世人对其知晓得并不多,主要是那些顶着锃光瓦亮的头皮的僧人真的少有人在俗世间走动。
然而毫无疑问,这座偌大的江湖没有人会轻视作为佛家扛鼎般存在的白马寺。
不像传统那般寺庙非得建造在深山老林里面,世人上香得要走出长长一段山路才能显出心诚。
白马寺就在人间烟火中,所以大雄宝殿里面的香火总是会昌盛几分。
大秦重法而轻百家诸子,却不代表会在百家争鸣的时候耍些手段干预,而是任由其发展。
大秦历代君主雄才伟略,这才有了除去法家超然之外诸子百家中流击水,蒸蒸日上的大面貌。
大雄宝殿中的金身佛像手捏慈悲像,一手衡平托举,一手竖于胸前,面容柔和,目光看向众生,却又不像在看众生。
佛像横着的手掌心里躺着个小沙弥。
小沙弥眼里有股子精怪劲儿,但是却并不惹人讨厌,反而会让人喜欢那股子活泼劲儿。
小沙弥手里拿着经卷,摇头晃脑,却不出声,只在心里默念,这是他自己的一套背书方法,迅捷而有效。
执事和尚看着这一幕,无奈地摇摇头,主持师兄说小沙弥能见如来,便给他取了个“如见”的法号,不过也确实神奇,这小子平时古灵精怪的,但只要看到如来佛像,便会定心定意,没来由地欣喜,唯一不雅的地方便是这小沙弥喜欢爬到金身佛像手里坐着,但是主持师兄没说什么,也便放任自流了。
主持静觉和尚说如见能见如来,能见众生,能喜世人之喜,能悲天下之悲。小和尚却没有这样的觉悟,日日看书念经,额中神海光芒大放,在修出慧眼僧人眼中,如如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