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子唐三藏

“阿哥!”

“阿哥…”

唐三藏恍惚间听到有个女童在叫他。

好多年前,唐三藏还不是唐三藏的时候。妹妹在山顶依偎在他怀里,看着眼前的云海,问他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美最漂亮。

“是夕阳。

是即将跃入山下的那一刻的夕阳。”

这时的太阳是温柔的。没有了凶烈的白色炽焰,好似一团即将燃尽的篝火,温暖但不灼人……

“妹妹走了。”老父走到他的房间,对他说道。老父神色呆滞,一脸茫然。

“妹妹,走了!”

说着,老父就靠在门上一点点的滑坐在地上。几十岁的汉子,以手掩面,号啕大哭。

唐三藏当时听到老父说完,脑袋“翁”的一下炸开,半边身子都是麻的。

他不相信。

他不相信妹妹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走了。他不明白,被捧在手心里,宝贝心尖似的妹妹怎么会走。

他一遍遍的问,一遍遍的确认,可是没能听到他想要的那个答案。

夜里,他咬着被子泪流满面,没有发出一点点声音。

后来。

他跟老父终于接受了现实。

在一个微风的日子,两个人去了附近的寺庙祈福,为了妹妹。希望她能少一点受罪,来世快快乐乐的生活。

唐三藏手持清香,跪在蒲团上,便拜了下去……

思念是止不住的。没有人可以真的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

老父经此打击后,精神恍惚,思虑成疾。没几年也去世了。

从此,只有他孤单的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何处是家,何处为家?

人啊,无去处,无归处,这心啊,也就难放了。

老父的墓被放在妹妹旁边,这样,妹妹也不会再害怕黑夜,老父也可以保护妹妹不被人欺负。

世事无常,世事难料。

人生不如意十之七八九,哪可能,偏生只得那一二三。

“即将下山的时候,他又染红了周围丝丝缕缕的白云,编织成了最美的一道霞披。

好像在对人们说着祝福的话语,又好像是新娘入轿那一刻,挥手告别时的泪眼婆娑。”

伤心,难过,身欲死。

落山,渐暗,归人,点烛台……

“呼!”

唐三藏睁开了眼睛,用手背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掀开被子,穿上衣服鞋子,推开了房间门,阳光照在脸上暖洋洋的。师兄们挑水的挑水,扫院子的扫院子。看着生活了十几年的寺庙,心中的不快一扫而空。

“啊!”唐三藏伸了伸懒腰。

“不过是一场梦。”

幸好,只是一场梦!

穿过藏经阁,沿着碎石小路到了大雄宝殿,老师领着诸位师兄弟在做早课。

唐三藏轻手轻脚的走到门口最里侧的位置,盘膝坐下来开始了今天的课业。之所以选在角落里,是怕被老师发现今日来晚了被责罚。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诵经结束,木鱼声停。众人凝神冥想,稍倾,依次井然退出大殿。

老人缓缓起身,朝着唐三藏走过来。唐三藏忙站起身,搀着老师慢慢走出大雄宝殿。

慢慢,

慢慢度着步子,

两个人,走着,一言未发。

良久,老人开口。

“徒儿啊。师傅昨日梦到佛国使者了,他来,是告诉师傅说,师傅修行到了,不久,便可以飞升佛国了。

师傅这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活了六十多年月,信佛信了一辈子。扫地未伤蝼蚁之命,山下村子里有谁家老人去世,师傅也去给诵诵经,祝他早登极乐之地。

这辈子侍奉我佛,不曾亏欠心中信仰半分。”

老人侧过头看了看自己的徒儿,拍了拍徒儿的手。

“可是师傅放心不下啊。

你啊。是师傅捡的弃儿,刚见到你的时候啊,就那么小小的一只。

师傅一点一点米汤,算是把你给喂养长大了。当时师兄们都说你是灵童,是我佛教光大的希望。可是为师不乐意啊!

你是我捡来的,没想着让你青灯古佛,跟我一样在这寺庙一住一辈子。

我就想啊,把你养在寺庙里,等养大了,就打发你下山,该娶亲娶亲,该生子生子。没道理被老和尚捡到就要做那小和尚嘛。”

“来,徒儿坐下,歇歇。”老人领着唐三藏的手,拍了拍小路上的石凳。

“只是徒儿啊,咱们大唐刚刚立国没多少年。前些年战乱死了多少军卒多少百姓啊!不说十户九空,却也差不离了。

可盼着,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世道,人们也能吃口饱饭,冬天也能穿上棉衣。”

“唉。”说着,老人叹了口气。

“只是这老了老了吧,有些事总会浮现在眼前。世道好的时候,什么都好,什么都过得去。可是一旦这人啊,穿不暖吃不饱就会由人沦为牲畜。

什么两脚羊,易子而食。这种事师傅我啊,都见过。我就弄不明白,人怎么就成了恶魔一样。

那天,佛国使者给我了一个答案。

西天大雷音寺有度人佛法,可教化世人。我想着,哪怕不能让人人成为菩萨心肠,可大抵也能度化人们心底的恶念吧。

徒儿啊,为师老了,走不动了。为师想你去走这一遭,带回佛法,好叫世人种下善根。”

“我的好徒儿啊,师傅自私这么一回,你别怨恨师傅好不好?师傅啊,代天下人拜你一拜。”

老人不觉间,泪流满面。

说着,就要躬身拜下去。

“师傅,师傅,你这是做什么啊!不就是走一趟西天的事嘛,徒儿我走这一遭又有何妨呢,无非费点脚底板的事。”唐三藏闪到一边,赶忙拉住老师的手臂,不肯受这一拜。

老人很欣慰,这孩子没白养,没白教。

只是这一拜,老人依旧要拜下去。

“傻徒儿。我不是为我自己啊孩子,我是为世人拜你。

此行西天,千山万水,必然一路千难万阻。山海可越,意外难挡啊。求取真经,你当有大功德。徒儿,莫推辞。”

唐三藏听罢,缓缓收回了手臂,后退一步,掸了掸身上灰尘,站直身体,表情肃穆。

“老僧定法,代天下世人,谢江流儿为吾辈求取真经之大恩,请受一拜!”老人一揖到底。

“徒儿啊,若事不可为,切记早点回转,勿搭上大好性命。师傅还想抱孙孙呢。”老人站直身体后,笑着对唐三藏小声说道。

“师傅放心,江流儿定不负师傅所托。”说着,唐三藏也是一揖到底。不是要还回老师的一拜,而是郑重的接过了老师的愿望。

这一日,唐王出城,百官相送。

这一日,寺庙僧众,颂渡往生经。

这一日,有人白衣白马东出长安,有人端坐莲台西升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