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子唐三藏

少年侠气,在敢于递剑。

一剑复一剑,不达目的不罢休。

唐三藏昨日最精彩的一剑,当属对镇元子的最后一剑。

这也是镇元子欣赏唐三藏的一点。

年轻人嘛,没有点朝气那还叫年轻人吗?

这一晚两人聊了很多,唐三藏厌倦了。他想找回小猴儿,而后归隐山林。

至于报仇,大家平安就好。

唐三藏还提到黑衣人的事情,镇元子冷笑,敢闯五庄观,横尸于此也莫怪他人。

第二日。

唐三藏经过一晚的恢复,身体轻快了很多,虽然还有一些不适,但也无碍。

唐三藏招呼着徒弟们收拾行囊,准备继续上路。

临行前,镇元子抱了会儿小猴儿,送了他一把长命锁。

危险来临时,小猴儿只要默念咒语,就可以在体外形成一道光罩,护住他半柱香时间。

说起来,小猴儿还是镇元子的晚辈。说不得还要叫一声师叔,送自家晚辈一件宝物,也是应有之义。

世俗间,谁家过年还不给孩子一个红包呢,对吧。

路上,小猴儿吃着树上采的野果子,几个大男人带着小孩儿追兔子撵野鸡,风儿唱,鸟儿鸣,这一路倒也有趣。

“观碑城。”

唐三藏师徒一行来到了观碑城。

观碑城是混乱之地的一座边陲小城,小城不大,寥寥数万人口居住在这里而已。

流民、妖人、戴罪之人大多都躲在这里。说是鱼龙混杂也不为过。

不过鱼龙出没之地,多有“豪气”!

此城得名,还有一番故事在里面。

数十年前有一位苏姓的年轻书生,科举中一举摘下三甲探花。

得中新科探花郎,自是喜不自胜,家里的父母兄弟,乃至整个家族都与有荣焉。

本是小门小户的一家,在这之后腰杆子也直了,就连与邻居说话嗓门也大了几分。

苏姓书生,探花郎当然也是红光满面,得意之情跃然而出。

一日与同窗吃完饭,书生半躺在马背上,拿着酒葫芦,喝着小酒悠悠然转回家中。大路的右面,有一面石碑,刻写着一篇传记。

书生酒未停,马未歇,一篇传记须臾间就背诵下来。回家后复述下来,竟不差分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见长安花。”

没多久,王朝发生叛乱,书生想着好歹也学过几年剑术,怀着能救一人是一人的想法,偷偷跟着粮草押运上了前线。

可是啊,命这个东西,你不信还真不行,叛军主力军队虚晃一枪,没有跟平叛大军死磕,反而直接对上了书生所在的粮草押运部队。

他要偷粮!

混乱中书生奋勇杀敌,刀刀见血。可是人力有时穷,在斩杀了十数名敌酋之后,最后寡不敌众被乱箭射杀。

为了纪念这位死战不退的书生,远在混乱之地的家乡小城改名为“观碑城”。

城门前并立一碑,上书八个大字:将军书生,倶是袍泽。

唐三藏一行人穿过城门,入得城中。

中央大街上一位年轻后生身穿大红袍,胸前系着丝绸大红花,喜气洋洋的骑在一匹枣红大马上,后面跟着一队人吹吹打打抬着一顶花轿。

今日良辰,后生娶亲。

小孩子都是爱热闹的。小猴儿从天蓬的肩膀上爬下来,晃荡着两条小短腿,小跑着跑到人群前头。

可能是第一次看到娶亲这种热闹场面,小猴儿开心的拍着小手,笑得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唐三藏无奈的摇摇头,带小孩这事儿确实不太擅长。如果可以选择,宁愿去跟人打一架。

“小猴儿,回来。”

看了会儿,唐三藏就把小猴儿叫了回来。弯腰,把恋恋不舍的小猴儿抱在了怀里。

“走吧,找家客栈吃点东西,歇歇脚儿。”

观碑城虽然城小,但是找个客栈还是不难的。

走了没多会儿,就找到了一家。

“贾家客栈”。

“师父,就这儿吧,看着也挺干净,人少也素静点儿。”

小客栈不大,四层楼高。一楼简简单单摆了几张四方桌,一边一条木头长凳。拐角处有一楼梯通向楼上客房。

几人抬腿正往客栈里面走,忽然一人踉踉跄跄的从里头撞了出来,一下扑到了唐三藏身上。

“哎呦呦!可撞死我老人家了。”

“你们这几个俊俏后生,走路不看着点儿人,我老头子这一把骨头,够你们撞的嘛!”

“哎呦呦,可疼死我啦!啊……”

没等唐三藏说话,老头儿就先嚷了起来。一边揉着腰,一边用眼睛偷偷瞄着着唐三藏一行。

老沙又好气又好笑。恶人先告状嘛这不是。

明明是他自己从里面鬼鬼祟祟的往外走,撞了自己却说是师父撞他。

唐三藏倒是心平气和,看他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还有一道道黑泥。想必也是无儿无女无人照顾,不跟他一般见识便是。

抬手阻止了正要说话的沙悟净,他弯了弯腰,对着老头儿柔声说道:“老人家,是我没看清,撞了您。您有没有受伤。”

说着,唐三藏就要扶他起来。

老头儿一看这个后生还挺好说话,眼珠子一转,不仅没起来,反而顺势躺了下去。

“哎呦,哎呦哎呦。疼死我了!我的老腰啊,我的腿啊,都疼死啦!”

说着,老头儿双手紧紧保住了唐三藏的腿,生怕他跑喽。

“快来人呐!有没有人管一管啊,快看看这些人撞了我这老胳膊老腿,我要是躺炕上,可怎么活呦!”

“哦对了对了,还把我的酒葫芦给装撒了。啊,我的酒啊,上好的五年份老酒,就这样,全没了啊。三两银子啊!”

老头儿不知羞。

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地上又哭又喊的。

就差再打几个滚儿了。

还不忘冲着过往的行人郑重地比着手指头。好像在告诉人们这酒多贵。

唐三藏听懂了,这是讹人来了!

还不是讹别的,

就想讹酒喝!

也是个新鲜事。

客栈里头,有食客看不下去了。

“嘿,老酒鬼!你一大把年纪了别干这种丢人的事了成不成!

你自己撞到人家后生身上了,却反过来倒打一耙。

你那酒,哎,就你破葫芦里那酒,三两?只花了十几颗铜板好吧,我这都在这儿看着呢!”

老头儿听人说了实话,也没觉得多害臊。中气十足的冲着客栈里的食客嚷嚷道:“滚滚滚,老子明明花了三两银子!”

唐三藏以手抚面。

大意了,大意了!

“一斤酒。”

“十两银子外加一斤酒!”

老头朝着唐三藏挤眉弄眼地坏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