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狩猎长白山

摇人不能摇外人,需要摇关系近的人。

陷阱里的是野猪吗?不,它是喷香的红烧肉,是冒着金光的票票。

如果摇来外人,外人必然要分一杯羹。

王国庆健步如飞,跑着离开。

他再次到来时,身后跟了三个人。

一个是他们的父亲王有水。

一个是他们的三叔王有田,他脸上有一道吓人的疤痕。

三叔王有田是专业猎人,常年进山打猎。

常在河边走,总有湿鞋的时候。

有一次,王有田打猎遇到猞猁(俗称老虎崽子),被猞猁近身,爪子划过他的脸,留下一道深深的伤口,自此他脸上多了一道恐怖的疤痕。

三叔身旁有一个年轻小伙,年龄与王国强相仿。

他是三叔的儿子王国胜。

三叔看了一眼陷阱,以及陷阱里的两头野猪,举起猎枪,打了几枪。

两只发狂的野猪,倒下了,没有了威胁,成了案板上的大肉。

三叔说王国强走了狗屎运。

类似这样的陷阱,三叔在长白山上挖了无数个。

从来没有哪个陷阱,一次抓到两只野猪。

王国强何止走了狗屎运,他有逆天的大气运。

作为重生者,他熟知未来40年的发展趋势。

只要不犯糊涂,

只要运筹帷幄,

只要步步为营,

他就能乘着时代的东风,一飞冲天,成为人中之龙。

雷布斯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上天。

王国强已经站在时代的风口上。

不过,他不做飞天的猪,他要做飞天的枭雄。

五个大男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两头野猪从3米深的陷阱抬到地面。

三叔砍了两颗枯死的小树,树干搭配树枝、绳子,做了一个简易的爬犁。

把两只野猪放到爬犁上。

王国强让他们四人先带着野猪离开。

他去检查昨天布置的绳套,看看有没有抓到野兔。

总共抓到4只野兔。

王国强拎着野兔,跑步离开。

跑了二里路,遇到父亲一行人。

走进村里,有一些年老的乡亲在街头闲坐。

乡亲满眼羡慕。

有人想分一块肉吃。

在他们这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山财不可独享。

意思是说,从长白山收获的猎物,属于大山的财富,不能独享,要分给乡亲们。

哪怕只给一个猪耳朵,一个猪尾巴,这也叫分享。

王有田满口答应。

回到家,烧一大锅热水,把野猪放进去,刮毛,开膛破肚,取出内脏,把野猪肉分解成一块块。

分割野猪的活儿,不是王国强操作,而是身为猎户的三叔在做。

把两只野猪分割完,太阳已西斜,到了下午时分。

王国强让父亲去生产队借来驴车。

他打算现在就进城卖肉。

父亲让他明天去。

现在已是下午。

他们村距离县城有50里路。

驴车慢悠悠。

现在去县城,估计卖完肉,天都黑了。

王国强的想法是,即使天黑也要去县城。

必须尽快把野猪肉卖掉。

现在是炎热的夏季,如果把野猪肉放一夜,就变得不新鲜,还有可能臭掉。

父亲去生产队,借来驴车。

把野猪肉装进筐里,放到驴车上。

猪内脏留下,另外留下10斤五花肉。

这是留给家人吃的。

其他的猎物,飞龙和野兔,都带上。

还有珍贵的人参,也带上。

王国强哥俩赶着驴车,向县城出发。

三个小时后。

来到县城,夕阳染红天边。

县城大街上,人来人往。

有的人骑着自行车,有的人三三两两并肩步行。

路人大多穿着蓝色或深色的工装。

他们是各个工厂的工人,比如纺织厂、纸厂、鞋厂、化肥厂、玻璃厂等厂的工人。

这个年代,基本上每个县城都有这些企业。

县城虽小,五脏俱全,各个类型的企业都有。

据说这样安排,是为战时做准备。

工人们下班了,各回各家。

王国强的目标客户,正是这些工人。

工人工资高,待遇好,手里有钱。

王国强赶着驴车,来到纺织厂家属院大门口。

掀开筐子上的白布,露出野猪肉。

王国强吆喝起来,“野猪肉送来了,大家快来买啊。”

一声声吆喝,吸引了一些路人的目光。

路人瞄几眼驴车上的肉,转身离开,不带一丝留恋。

没有一人买肉。

这年代的人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经历了吃糠咽菜的年代,他们养成节俭的习惯。

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如果必须花钱,那就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王国庆有点绝望,有点心灰意冷。

来县城的路上,王国强给他画大饼,畅想野猪肉火爆畅销的画面。

例如,野猪肉刚摆摊,就被路人抢光。他们赚了200多块,美滋滋回家。

怎料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如此大。

想象有多美好,现实的打击就有多严重。

“强子,要不咱们换个地方卖吧?”

野猪肉卖不出去,王国庆认为,可能跟他们所在的位置有关,或许换一个家属院,销量就起来了。

王国强在心里分析了一番。

他做出改变,换了一种吆喝方式。

“新鲜的野猪肉,好吃不贵,都来看,都来买。”

与刚才的吆喝相比。

他这次的吆喝突出野猪肉的两个特点:

一、突出新鲜。

二、突出价格便宜。

主打一个性价比高。

一个中年妇女被王国强的吆喝声引过来。

打量驴车上的新鲜野猪肉。

她看中一块满是肥肉的肉块,问王国强多少钱一斤。

王国强说,“婶儿,你眼光真好,这是我车上最好的肉,本来卖4毛钱一斤,这不天快黑了,俺哥俩想早点回家,所以便宜处理,3毛一斤卖给你。”

“便宜点儿吧,2毛一斤。”

“婶儿,你砍的太狠了,不卖。”

“你不卖我走了。”

妇女转身就走。

按照常规买东西的套路,当顾客假装离开时,小商贩立刻挽留,说几句客套话,比如“为了交你这个朋友,低价卖给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我给了你最低价。”

妇女走了几步,没听到王国强的挽留声,她又转回来,把那块肉买走。

在妇女看来,那块肉确实是一块好肉。

不光是她,换做其他人,也认为肥肉越多的肉块是好肉。

如果按照几十年后的标准,好肉应该是五花肉或者瘦肉多的肉块。

但是,这个年代不一样,大家认为肥肉是好肉。

因为肥肉能熬出猪油,还有脂渣。

瘦肉的利用价值,比肥肉差一些。

凡事都是开头难,有了第一个买肉的,就有第二个,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