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耀

这是龚夏在温尔轩家里的第n个周末。当然,他不只是在周末来;温尔轩开车载着龚夏回了宿舍一趟,两人就把值得留下的东西都给搬回来了。

这对温尔轩来说也是件好事。毕竟,煮一锅咖喱并不比半锅咖喱麻烦多少。

————

在温尔轩家里待久了,龚夏才知道客厅居然还有一道衣帽间的暗门。

温尔轩的衣服里,风衣龚夏穿着基本上都不太合身,毕竟温尔轩的肩是要比龚夏宽上一些的;而商务休闲装和休闲装,两个人倒是时常混穿。

当然,混穿的也都是温尔轩的衣服,毕竟他的衣服比较贵。

最让龚夏耿耿于怀的是,温尔轩居然还有一些连他穿着都嫌羞耻的……

“哥,你这衣服……也太花了吧???”龚夏嘴角颤抖着拎过来一件夹克和与之配套的裤子,虽然全套总共只有六种配色、且都不算特别鲜艳,但从上看到下大概分了五六十个不规则色块,色块的风格更是让龚夏想到了自己看过为数不多的画作之一——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额,……”温尔轩感到一阵头疼,严肃冰冷的斯内普教授都有自称“混血王子”的中二时期,他怎么就不能年轻时候穿得潮一些了?

“这是CK 2018年下半年推出的子线品牌,叫EST. 1978,风格定位就是大胆、前卫,在国内还不好买呢。”

温尔轩没有说的是,之所以国内不好买,是因为这个系列大多蕴含美国国旗等元素。当然,他这套的美国国旗已经完全变成了《格尔尼卡》的解构画风,如果不是了解这个系列根本看不出来哪里有什么国旗;毕竟他也并不喜欢美国就是了。

最后,温尔轩还是经受不住龚夏的百般央求,屈辱地在家穿上这套衣服给龚夏看。很快,就轮到了龚夏被报复,他在温尔轩的强迫下穿上了这套衣服出门;两人在外面逛了一天还看了电影,回头率和意料之中一样高。

不过没多久,龚夏就喜欢上这套衣服了。他发现,温哥哥还真是有些品位,这件刚开始看觉得接受无能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确实好看的很;像极了一线明星在海滩休假,只是比起沙滩服的材质过热了点,只能逛空调凛冽的商场室内。

至于穿在哥哥身上……或许当年一定也很好看吧……

说不定以后,他也还会重新再适合这件衣服呢,毕竟他终于越来越爱笑了,嘻嘻。

————

回到家洗澡的时候,龚夏突然想到,温尔轩的内心其实比他还要像年轻人,一遇到新事物他就内心无比激动、表面波澜不惊地去尝试。

不仅是在这种新潮的衣服上温尔轩有着极高的接受能力,还有桂圆枸杞味、紫薯糯米味的饮料,拌菜或炒菜用的牛油果油、核桃油、山茶油、紫苏籽油……据说对哮喘有些作用、起码比激素药物健康的口服桉树油,还有各种龚夏也叫不上来名记不住功效的保健品(温尔轩倒是时常逼着他吃其中几样)……最后是偶尔像个小孩子一样用清新的热带复合水果味、偶尔又心血来潮用重口的肉豆蔻加玫瑰味的产地意大利的牙膏,甚至是龚夏此刻正在用的、自称蕴含维C、洗澡对皮肤好的花洒滤芯……温尔轩真的是来者不拒。

————

夏天到了,上海的天气越来越热,徐家汇更是三度成为全国最热的地方。这天,龚夏与温尔轩躺在床上吹着空调,谁也不愿意起来,相互依偎着看最新的职场综艺节目。

“哈哈哈哈,这孩子一找回自信就又开始夹杂英文了。像他这种还算可以忍受,有的说什么‘Tomorrow我的friend要交homework’就最气人了。”观察室里的主持人如是谈笑到。

温尔轩不屑地“哼”了一声。

“你啥想法?”龚夏敲敲温尔轩的胳膊,好奇地问到。他知道温尔轩一向不喜欢这位成名已久的主持人;据他所说,这位原本口碑极佳的前辈,在被大众夸的太多之后就有些飘了,而且年纪和心理也越来越不能胜任新的时代。

“很多领域中英混杂都是应该的,因为近代许多思想理论都来源于西方;毕竟新中国建国时间还不算长,社科的研究投入更是晚于工科。”

“比如经管商科——我若是提到员工的commitment,指的是员工愿意为公司工作、愿意留在我们这儿不离开的程度,也就是你高中学过的commit oneself to 或者devote oneself to 的‘投身于’、‘致力于’。”

“然而,中国学者对这个词的翻译是‘承诺’、‘组织承诺’。但这根本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承诺,也就是Promise;只是因为中文实在想不到合适的词能完全对应这里的commitment。”

“中国学者还在西方三种Commitment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opportunity commitment,译为‘机会承诺’,能猜到是什么意思吗?”

龚夏想了想还是摇摇头,他第一个想到的是领导给员工画的大饼,但温尔轩既然会用这个举例子就一定不是这个意思。

“是和‘机会成本’相似的——因为没有更好的跳槽机会,所以留在现有的公司。”

“哇……”从‘机会承诺’四个字完全看不出来啊。

————

“你还能想到什么例子吗?”温尔轩又开始了职业病。

“额……我猜还有人名、游戏角色名……品牌名、公司名这些吧,比如Facebook译成脸书就太难听了;Instagram、Paypal这些也都没有中文的翻译吧。”

“嗯不错,你这么说我倒是又想到一个。我有次和人讲,某某同学毕业去了宝洁,别人说他上学时候挺厉害的啊怎么会去做保洁?”

龚夏噗嗤笑出了声。

“如果我说他毕业去了P&G,即使这人不知道P&G是哪家,也起码知道是去了外企。所以,如果英文用的准确,有时反而是提高沟通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