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你的人生之工具
第三十三章
黄教授接着说道:“其实害国误国的朝臣在历史上是经常见到的,在各国也不少见,比如有一个权力世袭的国家,有大臣实行愚民政策,我就不太苟同。
历史上实行愚民政策大致上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弱其智,实其腹。尽量减少让百姓动脑的机会,一切生活保障都安排好,只需要坐享其成。第二是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争。不争不抢就没有不平衡的感觉,就不会产生嫉妒心理,也不会产生对朝廷产生不满!第三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尽量少的让百姓了解到本地生活以外的生活状态的信息,使人安贫乐道,避免产生比较,一但产生比较,人们总是对比别人获取的多和自己获取少的方面,否则会索取更多的财富,这是人性贪婪使然。
现在那国假货遍地、骗子横行,百姓日防夜防,被迫学习各种知识,锻炼脑力、智力,几乎人人都成为全科的专家,学习的越多眼界必然越开阔,分辨力也就越强,而且,百姓生活压力巨大,居住、看病、子女教育等无法实现保障,还用弱其智实其腹的方法,自然就会受到反抗;不贵难得之物,更是不说也罢,岂止难得之物,即使不常见之物都贵上百倍,因为贪婪的欲念,人人争抢,致使个个争名逐利,视金钱为神祗!得到的炫耀奢靡又想得到更多,得不到的渐生怨恨,那些底层的,既得不到又看不到,却又能听到,又生出种种不满仇恨来,到最后那穷的、富的全部矛头指向抱怨社会不公生活昏暗;至于第三,现在网路发达别说外地,就是获取他国生活信息也很容易,不可避免的产生对比。就应该因势引导,既然失去了信息封闭的环境,就不要再用封闭的方法,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产生反作用,越封闭他就越认为是真的,信息本就庞大复杂良莠混杂,其中更不乏各种假伪信息,但要流入国内,不加分辨一概认为是真,才是大祸患。时代在改变,还用老方法,岂不文不对题”。
黄教授一口气说完,众人均低头沉默若有所思。
黄教授咳嗽一声,喝了一口水,转身对方青岩说道:“方兄弟,没想到你的古文字知识如此的扎实,真是不可多见,我希望咱们回宇都以后多沟通,我那儿有一些古籍,咱们也可以多探讨一下”。
“我真的很愿意跟您多学习一下。”方青岩说道。
黄教授点了点头,“这个竹简上所记载的文字,确实是小篆到楷书过程中的变体字。它结合了一些当地的本土文化在这种文字里面,就是你说的运笔书写方法的问题,由于陆东国在历史上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种变体字很快就被取代了,由此可见你的古文字知识是非常扎实的”。
“我也是运用了林中老人教我的方法,不管它这个字的笔画如何旋转盘旋,运笔怎么纵横,只把它当作横竖或撇捺来看,就可以大致找到写作的规律,这也叫万变不离其宗。”方青岩说道。
“那位林中老人确实是位高人。你是活学活用,也很聪明。”黄教授向他伸了一下拇指,“如果我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变体字,说不定还要请方兄弟一起来参谋参谋”。
方青岩笑道:“那可不敢,您是调笑我呢!”
黄教授也是一笑,转身向众人说道,“咱们也是洗苹果才发现这个地面纹饰的,还麻烦大伙儿把这一层,再仔细的找一找,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疏漏的地方”。
“都几点了,老黄,你看看快夜里2点了,先休息,明天再找找看。”楚教授打着哈欠说道。
第二天吃过早饭,众人便开始进行连续不懈的寻找,接连两天却始终没有在地面或者墙壁上选找到,比如搬动或者文字之类的有价值的信息,除了他们所发现的那个地洞之外,其他的再无纹饰盖板之类的东西了!
就在众人开始放弃寻找的时候,保障陈他们一组沿着右侧的石壁搜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在他们第一天来的时候,发现的右侧石壁与洞底石壁转折的地方,由一组高大钟乳石,排列紧密,彼此融合形成一排,除了两根是联通天地的石柱以外,其余的都是高大的石笋,当时并没有在意,好在洞穴底部的洞顶并不是太高,现在仔细观察,这些石笋所对应的山洞顶部,并没有对应的倒垂的钟乳石存在,顶上一片凹凸不平,就是没有钟乳石的痕迹。
众人都围上去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石笋有的奇特之处。
韩教授解释道:“一般地面上的钟乳石的形成,不会是自下而生的,而是有上层的石钟乳向下滴水,要经过亿万年的累积而形成的,所以说一旦形成,一般肯定是上下两两相对的,即便是对应的顶上的钟乳石因体积过大脱落下来那么在洞顶上也会留下一定的痕迹,现在这几根巨大的石笋对应的洞顶上,没有丝毫钟乳石痕迹。很有可能是被人为摆放成这样的”。
“你看,这边也有一组石笋。”魏教授说道。
众人转过这排石笋,发现在对着洞底石壁这个方向,也有一排类似的石笋,也是彼此融合在一起,而且,和右侧石壁那一排石笋大约呈60度角交汇,也差不多是右侧石壁与洞底石壁的交汇角度!
“不对,这个交汇角度是人为的。”韩教授说道“我们看到的石壁交汇的角度,实际上是这两排石笋交汇的角度。”韩教授一面说着,一面用手电观察第二排石笋的顶部,同样的凹凸不平,没有钟乳石的痕迹!
众人于是绕过这两排钟乳石查看,对着右侧这排石壁的石笋基本和右侧石壁连在一体。在对着洞底部的这排石笋与洞壁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可以容一个人正身通过,用强光手电照射进去,正好照射到右侧那排石笋,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地面上也不像有人工处理过的痕迹。
“我进去看看”梁教练说着,就挤了进去!
韩教授让他拿上取地址标本用的铁锤,以防有危险的发生。
梁教练大约走了两米多的左右,就是右侧那排石笋紧接着人就忽然就不见了,接着梁教练就探出身子来说道:“发现一个向右的拐弯,我去看看”。
大约一分多钟梁教练就回来说道“里面有个洞口,是向上的。右转发现的这条通道,正好应该是对着洞口方向的,很容易被发现,这两排石笋互相交汇,正好把这条通道隐蔽起来,加上正好利用石壁的转折交汇的地方,所以更不容易让人发现!”
于是,还是由梁教练领头,众人陆续跟了进去。
大伙儿走了没有两三米便发现这个通道是向上延伸的,并且发现了人工铺设台阶的痕迹。又向上走了大约3米左右的时候的位置,通道有一个转折,台阶踩上去吱吱作响,众人低头仔细观看,原来在石头台阶的面上,又铺上一层木头,因为年深日久的风化,石头干裂,所以踩上去吱吱作响,这下大伙的好奇心又被吸引上来你。“为什么在石头台阶上又专门铺上一层木板?这是下面几层洞穴的台阶上所没有的。”又大约向上行进了有五六米的距离,在阶梯的尽头,赫然发现有两扇半开着门。
梁教练一侧身,对后面的黄教授说道:“教授,你看。”梁教练并没有敢触碰,害怕木门风化太厉害,一碰之下就塌陷了!
黄教授借着梁教练的手电光,先多角度拍了照片,然后凑近仔细查看木门。
木门是用门框固定的,门框直接固定在两侧的石壁上的,门框上部连着2、3米左右长度的木板,直接延伸固定到上面的石壁上,而且木门上面有明显的刷过漆的痕迹,很可能因为年深日久漆面大部分都脱落了,但肯定是做过防腐处理的,所以木门保存还是很完整的,木质的纹路还很清晰。可以确定是外面山上就地取材的木料。考古黄用手指轻轻的触碰了一下,感觉到这两扇木门还是很艰硬。便轻轻的用力推了一下,没有遇到上面阻力,木门便吱吱的又开展了一些,梁教练和黄教授两人对望一眼,手上存着力,缓缓地一人推一扇,木门在吱吱呀呀的声音中完全展开!
手电照过去迎面正对着木门两三米左右的地方,好像一个木质的屏风。地面是由木板铺就的,踩上去吱吱作响,黄教授用力试了试,确定没有问题,才近前观察了一下,确实是一个木质的屏风。所用的材质与木门一样,全是外边山上就地取材的木料,屏风上面没有任何的雕琢或者文字,就是有长宽相等的几款木板制成的,只是除了屏风腿之外的三面都帮了边。黄教授照例拍了照,大伙都观察议论一会儿,就绕过屏风,向里面走去,等众人绕过屏风,那强光手电所照射到之处,当时众人都惊讶的目瞪口呆。
这里整个上层空间全部用木质地板和木质墙壁,装修装饰起来的。目光所及之处,整个空间是呈长方形的,屏风背面所对的就是长的一面。
黄教授他们蹲下来仔细观察地板,害怕木质经过长年累月的岁月侵蚀,不足以承受众人的力量,于是没有敢贸然前行。
木板每条都在2米左右,十分规整,但是粗糙,没有经过细致的打磨抛光等处理,有的木板已经出现了裂纹,有的木条已经收缩了,所以木条与木条之间缝隙较大,通过木条之间的缝隙发现,木条下面的全部被人用填实了抹平了,也就是说,全部用碎石石灰之类的把下面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实抹平之后,再在上面铺上木板,这样即使木板因为风化发生断裂,也不会造成危险。
楚教授用力抬脚踩了上去,除了木板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情况发生,看来这些木板当年也是经过刷油防腐处理的。
这个空间并不大,也就300多平方米的样子。只是不知道到木墙后面有多大,但就眼前所看到的空间而言,墙壁、地面包括天花板,全部用木板包起来。
在左侧和右侧的墙壁边。可以看到保存又有两张简易的木桌和几张椅子。
众人走过去发现,这些木桌木椅和他们的材质和地板,所有木材是一样的,而且制作的比较简单,只是在原木上刷上桐油之类的油漆,再无其他的雕刻和装饰了。
正对着屏风背面的木墙前面,摆放着一张大一些的木桌,大约有两侧木桌的三倍大小,黄教授和方青岩走过去,发现除了用料粗大一些之外,桌子外侧面和桌腿上,都刻着和藏宝洞石板上面一样的云纹,李芷楠递过来一张湿巾,方青岩把桌面上的浮尘擦掉一块儿,发现,桌面周边也刻着一圈云纹,此外再无其他的纹饰了,桌子后面并没有椅子。
方青岩看看黄教授,黄教授点点头说道:“再看看”。
桌子后面的木墙所用的材料和地板以及桌椅所用的木质是一样的。拼接的参差错落,但也整齐划一,只是看上去要雅致一些,上面也没有半点的雕刻和装饰。
木墙目测大约有近15左右长。高度大约有5米多左右。直到顶上的木质天花板。
除此之外,除了进来的通道,再无任何门户。
“这不对,应该还有门才对,大家四处找找。”黄教授说道。
众人于是开始在四壁寻找通道,黄教授和方青岩一面仔细观察,大桌子后面的木墙,一面用手试探的轻推着,用力有小到大,推遍整面木墙,却没有发现有门的痕迹,其他三面木墙也是同样的情况。
“难道这只是一间办公用的房间吗、后面就是石壁吗?肯定不对!”黄教授自言自语着说道。
“会不会是往外拉的。”方青岩说道。
“也不对,如果往外拉,应该有拉手儿的,刚才没有发现有任何拉手儿的痕迹。”黄教授说道。
这三面木墙木板拼接的十分紧实,并没有出现如地板上面出现的收缩和风化的裂痕,除了进来的时候右侧木墙上面,有一道儿较宽的缝隙之外,其他的都链接的分外紧密,没有一丝木缝隙存在,而且,那条缝隙,透过手电的照射可以看到木墙背后确实是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