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团圆
一天,尚全福兄弟俩和大山商量好,再去村委会拉树苗,下午休息起来,尚全福和四福兄弟俩套好牲口,拉上车去找大山,准备一起去,来到大山家不远处,却看到一辆白色小车离开了大山家,二人都认为这是王云家的车,四福忍不住说:“这王大山还真是好福气,能结上这么有钱的亲家,乖女还三天两头的回来探望。”
尚全福也叹气说:“是呀,人各有命,就桂香那脾气,我都不相信人家怎么会忍受得了?”二人闲聊着来到大山家门前,四福先看到大门紧闭着,说:“哎呀,哥,这感情是一家子都不在了呀!”
于是尚全福走近看了看,又爬在大门上往里面瞧了瞧,更加确定了,说:“是,大门都锁了,估计是去亲家家了吧!”
四福说:“这个大山,走的匆匆忙忙的,不去拉树苗,也不说一声,悄悄地就走了。”
尚全福却没有那么多的抱怨,只说:“这走的匆忙,估计也是有什么要紧事吧,别管了,咱们去拉吧。”说罢,二人掉转车头去拉树苗。
晚上,忙完活,尚心奶奶在家里和面,做面片,由于天天吃面,尚心不愿意吃,嘟着嘴说:“奶奶,星期一到五都吃面,就星期六日吃米饭,你也太偏向哥哥了。”
尚心奶奶笑了笑说:“星期六日你没吃米饭吗,怎么能说奶奶偏心呢?”
尚心又说:“可是平时没吃米饭,都是面。”
尚心奶奶有些无可奈何,不得不哄着孩子:“心心呀,天旱了三年,咱家没有米了,大米又贵,实在买不起,如果天天吃米,估计下个月就没得吃了,等不到秋收时节了。”
尚心这才明白了,笑着对奶奶说:“奶奶,咱们平时都吃面吧,我爱吃面!”
正当奶奶为孩子的懂事而高兴时,尚心四奶奶推门进来了,爽朗的笑着说:“嫂子,做饭呢?”
尚心奶奶一看是孩子他四奶奶,赶紧让坐下,一边拉面片一边说:“四妹子,吃饭没?”
四奶奶说:“吃过了,收拾完才来找你的?”
尚心奶奶听到她这样说,赶紧捞出锅里的面片,坐下说:“四妹子,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尚心四奶奶犹豫了一下说:“嫂子,是这么回事儿,铁柱回来了,还带了个女人和孩子。”
“啥?铁柱回来了?什么时候?”尚心奶奶真是不敢相信这事,一直问。
“是的,回来了,今天下午回来的。”
“哎呀,真是太好了,这混小子,一走就是十来年,那女人是怎么回事,结婚了吗?”
“没有,我也就大概了解了一下,铁柱说他这些年一直在市里的一座煤矿上打工,那母子俩是他师傅的孩子,他师傅待他特别好,教给了他全部的技术,只是他师傅命薄,还没见到孩子出世就离开人世了,这些年,他一直照顾母子二人,希望带他们回来,起先是这个媳妇儿不愿意,觉得会委屈孩子,后来是婆婆阻挠,一直到前段时间,二人才克服了重重困难,能够在一起了,这次回来,也是为了征求我和他爹的意见的。”
尚敬奶奶听完,同情的说:“这铁柱也真是傻,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早早回来解决,非要自己死扛着这么多年,好在是回来了,还要成家了,你和他爹也能放心了。”
孩子四奶奶也有些激动:“是呀,老嫂子,你知道我盼了那么多年,终于回来了,说着,忘了正事了,嫂子,我来是想问问你,你还有没有米了?给我挖上两碗,明天好给人家吃。”
尚心奶奶还没张口,一旁听的糊里糊涂的尚心,就数这句话最清楚不过了,抢着说:“四奶奶,没有了,刚才我让奶奶给我吃米饭,她都不同意。”
四奶奶一听,为难的“唉”了一声。
尚心奶奶打断她的话,说:“大人说话,小孩子家别插嘴,只是四妹子,你家怎么会没有米呢,你平日里可是最会过日子的。”
四奶奶说:“还不是那个死老头子吗,前几天听说,米很贵,面便宜,就把家里的米都拿去镇上卖了,买成了面。平时就我们两个人,吃啥不一样啊,可没想到铁柱会回来呀,今天晚上也是吃的面,明天总不能再给人家吃面了吧,去镇上买也来不及了,我就想着来你这借上点儿,回头买了再给你还上。”
尚心奶奶说:“我也是,没有多少了,撑不到秋天,平时都舍不得吃,就等星期天尚敬回来,才吃上一顿,我先给你拿上三碗,你暂时将就着吃着,有时间再去镇上买吧。”
尚心四奶奶听到嫂子这样说,激动地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直说:“嫂子,你真是我的好嫂子,等这件事完了,我就去买回来,还你。”
尚心奶奶笑着说:“看你说的,咱俩一辈子的姐妹,还在乎这点米呀,实在是赶上这天杀的年头了,想帮你也没办法,铁柱要结婚了,这是多好的事呀,再有困难,咱也得给他办成了呀!”
四奶奶心里头喜悦,总算是没有白跑这一趟,拿上米说:“嫂子,我得赶紧回去了,你明天过来串来,也帮着看看媳妇儿怎么样。”
“好!好!”尚敬奶奶笑呵呵的答应着。
转天,尚全福两口子栽完树往回走,走到离四福家不远的地方,尚全福说:“咱去看看铁柱媳妇儿去!”
尚敬奶奶看了看自己的身上,全是泥土灰尘,犹豫着说:“咱们这身上脏兮兮的,去了不会让人家看到笑话吧,咱还是回家洗洗,换件衣服再去吧。”
尚全福则不以为然,说:“没关系,怕什么,农民人不都这样吗?”说完拉了一下老伴儿的衣服,去了四福家中。
院子里,看到一个女人正在晾衣服,她身材中等,扎着马尾辫,上身穿着一件白色衬衫,下身是牛仔裤,显得淡雅朴素,只是被衣服遮住了,还没看到面容。尚全福两口子会意的笑了一下,彼此都猜想:这姑娘应该就是铁柱媳妇儿了,瞧这打扮,也应该是个会过日子的实在本分人,正是咱农村人该娶的媳妇儿。
正当二人掂量着,那姑娘晾好了衣服,往侧面走了几步,正好看见面前的尚全福两口子,本能的朝屋里喊了一声:“铁柱,来人了。”然后笑着跟尚全福两口子打招呼问道:“你们是?”
这时候铁柱从屋里出来了,看到是大伯,走过来笑着问道:“叔,婶,你们来了,这是我媳妇儿吴秀。”然后又对吴秀说:“秀,这是我家大伯,不过我从小习惯了,就叫叔和婶,你也这样叫吧。”
吴秀笑了笑叫了声“叔,婶。”
尚铁柱说:“叔,婶,回屋里面说话,别在外面站着。”
尚全福也是情不自禁的笑着,扬扬手说:“好,进屋,进屋。”
屋子里,尚全福老伴儿首先看到一个八九岁大的孩子正蹲在地上帮铁柱娘摘豆角呢,二人还有说有笑的。
看到是大哥大嫂,铁柱娘赶紧说:“豆豆,叫大爷爷,大奶奶。”
地上这个叫豆豆的孩子很听话的抬起头来说:“大爷爷,大奶奶好。”尚全福老两口也笑盈盈的答应着。
吴秀坐在地上的小板凳上说:“豆豆真乖,妈妈和你一起摘好不好呀?”然后又对婆婆说:“四妈,你和他们坐着去吧,我摘就行了。”
于是,铁柱娘站起来拉着大嫂来到院子里的树荫下坐下,说:“大嫂,你看吴秀这孩子怎么样啊?”
尚敬奶奶说:“感觉不错的媳妇儿,知书达理的,而且很开朗,大方。”
四奶奶也笑着说:“是啊,铁柱都三十好几了,我也觉得这媳妇儿正合适,一点都不嫌弃咱这农村人家。”
“那个孩子就是铁柱师傅的吗?很可爱的,讨人喜欢。”尚敬奶奶疑惑的问道。
四奶奶小声说:“是,铁柱刚去矿上打工时拜的师傅,很是照顾铁柱,像是亲兄弟一样,吴秀原来是他师傅的媳妇儿,只是他师傅命薄,两人刚结婚没过多长时间,就遇难没了,留下怀孕四五个月的媳妇儿,没人照顾,一直都是铁柱帮衬着。”
“四五个月,那当时怎么就没想不要孩子呢?”
“吴秀不愿意,他说好歹孩子他爸也在这世上活了一遭,想给他留下点什么。”
“这姑娘还真是有心!”尚敬奶奶对这个侄媳妇儿更加多了几分好感。
“是啊,铁柱说他师傅没了后,吴秀家里的亲人们也都让她把孩子拿掉,可是她拼命保孩子,就和家里的人也都闹翻了,这几年,孩子大了,才稍微好了点。”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才回来见你们,前几年铁柱就可以带着他们回来呀?”
“铁柱说,他早想回来的,可吴秀那孩子不愿意,她说自己有孩子,不想拖累铁柱,所以一直拖着,这几天,吴秀才同意和铁柱回来。”
“唉,还真是个傻姑娘,铁柱要是嫌弃她拖累自己,能照顾他们母子这么些年吗?”
“是啊,尤其是豆豆那孩子,和铁柱自己生的几乎没什么区别,从娘胎里面就照顾上了,今年都八岁多了,寸步不离,自己生的也莫过于此吧。”
“对,人还是抚养的亲,这下你就不用天天盘算铁柱这个混小子了。”
这边嫂子和弟妹说的开心,那边尚全福兄弟俩也笑呵呵的抽着烟,说着话。尚全福问:“这小两口以后打算在哪儿生活呀?”
四福说:“昨天晚上一家子坐在一起说了很长时间,以后他们还是回自己工作的地方,孩子还要上学,在农村怕给耽误了。”
“这样也好,隔一段时间回来看看就行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呆在家里。”
……
吴秀和孩子在家里做饭,外面几个人一直唠了很长时间才散去,尚全福和孩子他奶奶都由衷的为四福家感到高兴,随着铁柱的成家,四福家也算是圆满了。这个媳妇儿他们都能看得上,而且很放心,对于农村人家,这就足够了,剩下的只有祝福这个新组建的小家庭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正当尚四福一家高兴的时候,王大山家则是迎来了一件大事。这天下午,大山、桂香领着王云和孩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山和桂香手里面拄着根棍,累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后面王云抱着孩子,说来也巧,正好碰上了李驼子。李驼子看到他们这样,心里想,平时都是女婿开车送,今天这怎么都是走路回来的,肯定有事,于是故意问:“是云云啊!大山,你们这一家子这是去镇上了呀?”
大山皱着眉头苦笑了一下,简单的答了个“是”字。
李驼子更不罢休,继续问:“大山,没让云云家那大轿车送送你们?”
牛桂香本来就讨厌李驼子,这会儿更恨不得上去抽他一顿,绷着脸说:“李驼子,我们怎么走,关你什么事。”
桂香一生气,李驼子就更加兴奋了,说:“桂香,我这不是关心你们嘛,你看把云云和孩子累的。”
大山见事情发展不妙,赶紧说:“驼子,今天太累了,我们先回去了,咱改日再聊。”说完,匆匆忙忙的拉着桂香往家走。
桂香还有些不服气,甩开大山的手说:“别拉我,我自己会走!”
大山又拉起来,使劲往前走说:“我不拉你,你能走吗,你非要弄得让云云离婚这件事天下皆知吗?”
桂香说:“迟早所有人都得知道,谁让你生出这种没本事的乖女的,还怨我!”
桂香和大山在前头边走边争吵着,全然不知后面的云云在抱着孩子默默地哭泣,赶上这样的父母,也真是难为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