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华娱
杨东的父亲是个跑船的,常年飘在外面基本半年回一次家,唯一能联系上的只有母亲刘桂琴。
接到电话以后,刘桂琴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不会遇到骗子了吧?”
好说歹说怎么解释,刘桂琴就是不信。
这么多艺术学校的尖子在那呢,人家凭什么签你一个高中生啊?
这个时代,明星身上多少还带着点“艺术家”的神圣光环,不像二十年后从夜店里抓个野鸡出来包装一下就能出道。
没辙,杨东只能把老丁请出来解释证明,这才打消了刘桂琴的疑虑。
但是说到最后,刘桂琴还是没忍住来了一句:“东子,咱不图富贵,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所以别去干冒险的事,实在不行就回来,家里不差你这一双筷子。”
挂断电话,杨东沉默了许久。
第二天一早,他就在老丁的陪同下签完了合同。
“谢谢你信任我。”王晶花笑着向他伸手,“我会证明,这一定是你这一生做的最明智的选择。”
杨东握手回礼,“花姐,你抢我台词了。”
王晶花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
“好,我就喜欢有自信的人!”
敲定完合同,王晶花开始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杨东的初步规划。
黑海红日创立时间不长,但旗下的阵容已经相当不俗了,除了陈道铭和李冰,还网罗了诸如胡君、夏宇、尤永等一众得力干将。
未来几年,这个阵容还将变得更加璀璨,只要经营得当,将会是一笔巨大的人脉宝藏!
至于对杨东的工作安排,因为时间仓促没法做长期规划,只能先做一些短期计划。
鉴于现有的实际情况,王晶花倾向于让杨东先在音乐方面发力,她留在歌坛的人脉可以派得上用场。
等在歌坛闯出一点名堂来,自带人气关注度再跨界接戏就轻松多了,不至于天天被人嫌弃。
最近这些年,唱而优则演的正反公式已经是流行时髦了,很正常的人气转换做法。
《再见》的版权注册已经在流程中了,但只有这一首歌明显不够。
这年头出专辑才是歌坛的主流玩法,有资格玩单曲的只有金字塔尖上寥寥几人,新人整这个基本就是找死。
所以王晶花的建议是——赶紧多创作几首新歌出来,争取尽快制作一张专辑。
数量也不需要很多,主流专辑一般8~10首歌,杨东只需要拿出三四首来就行,剩下那些可以找其他音乐人邀歌凑数。
实在不行还有另一条捷径——混进其他的大杂烩唱片里,蹭其他成名歌手的人气。
反正就是一个宗旨——越快越好。
但杨东却直接否决了这个想法,“花姐,我的想法是要么不出,要出就全部自己原创。”
王晶花被吓了一跳,“这得花多少时间,没必要这么极端吧?”
“时间不是问题,但这直接关系到我作为歌手的定位问题。”杨东一脸认真道:“我和其他歌手比起来,有什么优势吗?”
王晶花不假思索就给了答案:“长得好。”
“…………”
“可我没打算靠脸唱歌。”杨东无奈道:“我就是个自学成才的野路子歌手,各方面其实都没什么优势。”
“唯一能抬升自我价值的标签就是——创作型歌手,音乐才子。”
“所以这第一张专辑至关重要,必须全部自己原创而且还得质量够硬,一次性奠定形象和口碑的基础,这样应该能错开一大半不必要的直接竞争。”
王晶花琢磨了一下,有道理,挺通透。
音乐圈里其实不缺偶像歌手,杨东也不是那种老天追着喂饭吃的神级嗓音,主打音乐才子的标签确实是个不错的差异化打法。
才华横溢加偶像外表,能同时满足这两点的其实并不多,掰着手指算来算去,两岸三地好像也就只有王立宏谢廷锋等廖廖几个,竞争压力相对小得多。
这条路子真要走通了,在内地可算是蝎子拉粑粑独一份。
一念至此,王晶花忍不住惊诧地瞥了杨东一眼。
好犀利的嗅觉和眼光!
盘算了一下利害得失,王晶花最后还是问了一句,“整张专辑全部自己写的话,你需要多少时间?”
杨东对这个时代的相关效率没多少概念,只能小声试探了一句:“大概……三个月?”
王晶花差点眼珠掉出来,“夺……夺少?!”
…………
当天下午,杨东就告别了那家简陋的旅馆,住进了干净整洁的酒店,获得了和剧组那些大腕们同进同出的机会。
这是王晶花为他争取到的第一个权益。
随后按照合同条款,王晶花又给他拨发了500元的生活补贴,基本可以算是“保底工资”。
而从这天开始,杨东也进入了一边拍戏一边写歌的节奏。
他的乐理知识并不系统,但简单谱一下曲还是能行的,更进一步的编曲肯定是交给专业团队去做。
对他来说,最困难的反而是选择困难症——除了《再见》以外,另外几首歌该选什么?
最无脑的选择自然是神曲拉满,全专辑无尿点让歌迷嗨到疯。
但是长远来说这么做有一定风险——出道即巅峰,彻底堵死了进步空间。
将来一旦神曲耗尽,新专辑质量稍微有点下降,“江郎才尽”的骂名立刻就会铺天盖地而来。
所以最稳妥的方案,还是放两三首主打神曲进去撑门面,然后搞一些“好听”的歌凑数,给后续留一些操作空间。
细水长流,主打一个可持续发展。
更何况他脑海里那些“好听”的歌,很多放在这个时代已经属于降维打击了,根本不需要担心口碑问题。
白天进剧组一边拍戏一边学习,晚上回到酒店写歌谱曲,忙到午夜一两点基本倒头就睡……
双线工作的节奏确实很累,但杨东觉得很充实。
他知道这是在给未来的美好生活铺砖奠基,就算再累也得咬牙坚持。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一月时间一晃而过。
时间进入七月,佛山已经变身蒸笼,每一天的片场出勤几乎都成了一种煎熬。
杨东的戏份已经进入了尾声阶段,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和磨练,他的长进让整个剧组都交口称赞。
而随着他“文艺青年”的名号不胫而走,不出意外就成了剧组的风云人物,除了那几位大腕主演之外,就属他人气最旺。
尤其是那些个女配和女龙套,一逮到机会就缠着他让唱歌,活像是进了盘丝洞的唐御弟。
隔三差五,他的衣袋和包包里就会出现一些小纸条,上面不是电话号就是BB机寻呼号,有些直接给了下榻住址……
甚至就连他在剧里的那位CP对象小艾,也在私下对台词时红着脸暗示过几次……
杨东这才知道,在这个年代,剧组夫妻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尤其是那些底层演员,为了分摊生活开销经常会在剧组找人合伙过日子,顺带着还能解决一下需求问题,一举两得。
要说杨东一点不心动肯定是假的,血气方刚20岁,那是连钢板都能怼个洞的年纪,能没需求吗?
可他还是咬牙选择了忍,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
抓紧时间打好基础,等将来事业起飞之后,自然会有更好的在等着他!
况且,那边还吊着一个王雅琪呢。
可不能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7月8日,第一单元《名扬天下》正式杀青,杨东完成了自己演艺生涯的第一部戏,同时也拿到了第一个杀青红包——888块。
数额不大,对于杨东来说更像一枚成就勋章。
不过杀青之后,他并没有离开剧组,而是继续呆在里面观摩学习,顺带着给陈道铭和李冰打打下手,悄无声息运营着人脉网。
7月25日,万众期待的《还珠格格2》在大陆首播,毫无悬念引发了新一轮的收视狂潮。
二度饰演尔康的周捷,也再次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从第二天开始,片场外围追堵截的记者与日俱增,热闹非凡。
7月28日这天,一位重磅级人物悄悄抵达了《少包》片场,前来探班周捷。
整个剧组瞬间轰动,连导演组都不得已暂停了工作,为这位探班者行方便。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琼瑶的儿媳呢?
也在同一天,他接到了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国际长途。
“杨东哥哥,猜猜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