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万界穿梭录

崇祯坐在御书房之中默默等待着消息。

等待着一个能让这个国家第一次全力运转的消息,一个让这个国家觉醒的契机。

可不知为何突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天道,其中有一个词让他难以忘怀。

文化属性!

是的,他也是在那部电视剧里第一次听说这个词,里面的丁元英因为研究透了文化属性而无往不利,曾经他为之迷惑,今天他突然间有了一丝明悟。

一切的根本是人,人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人性简单的是人心。

人心来自哪里?由什么组成?无非文化已!

人生来就像是一台未装系统的电脑,文化就像是系统,一旦装进心里就无法改变除非重装系统,可是人有重装系统的机会吗?无疑是没有的。

所以弄懂文化也许就明白就人心,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心。

而华夏的文化是什么呢?

想到这里崇祯好似抓住了一点什么。

道德?

亦或是忠孝礼仪廉耻?

或许有但不是根本!

纵观几千年来华夏有谁是以此立国不被推翻的?

这不是华夏民族生存下来的根本!

因为都被推翻过,大到掌权者小到百姓,都会将之有过推翻!

那么是什么所有人不愿推翻并且终身守护的呢?

崇祯想了很久得出三个词:道、同化,认同。

道为道理,在华夏你要骂一个人,骂他其他或者家人的什么,他或许都不会理你。

可你要是胆敢说他不讲道理,他瞬间就会炸毛,能立即放下所有和你理论到天黑。

再则同化,华夏几千年来孜孜不倦干的一件事就是同化你,把你变成一家人,从此不分你我,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而后你敢分家全都会打你。

国家的体现就是无论谁做皇帝,第一大心愿必然是一统全国,这点还不分男女!有些人嘴上说着当了皇帝就享福然而骨子的同化会让他如此。

将收复失地,一统天下当做己任。

只要你进了华夏版图再出去那就是割肉,全国百姓都绝不会同意,在现代外蒙和弯弯是绝大多数国人心中的痛,就可以看出来,虽然与他们生活关系不大但是依旧心心念念,这就是同化的力量,你必须和我们一家人,否则就是叛徒,全国都要讨伐你。

同化文化是强势的深入骨髓的填满每一个人的心扉的。

最后是认同,这点在华夏一句谚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再有三大幸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衣锦还乡。

这话被所有人认同可这与传统含蓄内敛完全相悖的。

且所有人都会以此为目标奋斗,几千年来从未有人否定,都深深遵守着。

这才是华夏的文化属性,正义而强势!

华夏人的心被这种文化填满,也是十分容易验证。

亦如在和一个人交往中,几句话就可以和他成为知己朋友,在他说话时:你说的话我感觉好有道理。在他分享做事时:我觉得你这样做是最好的。在他得意时奉献出“牛逼”二字。

把道理、同化、认同都给了他,如果你们地位是平等的那么你们成为知己的概率无限大不分男女。

因为人性中有嫉妒这个词,你抛了弃嫉妒得到的会更多,这一点男性对女性做得特别好,所以许多女性特别容易沦陷。

只要做到了,往后你就会发现他经常回来找你分享,你们的感情就会越来越好。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忍不住!

他需要认同!

这便是人心也是文化属性,崇祯作为皇帝必须要知道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像钱龙锡温体仁他们要的是这些。

可是这个社会就像一条大河人们从出生就飘荡在大河之中,身不由己,深埋骨子里需要的认同让人们竭尽所能。

别人有成就了,你没有。

别人获得认同了,你没有,你自然而然的会失落不服气。

别人获得更大的成就了你还没有,甚是更堕落了那么你就完蛋了,亲戚朋友甚至还会指责你。

像个异类被排斥!自己也会自责,从不会去质疑为何?

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明白,结婚,买房,生子,好的生活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人认同而已,认同他的道!

有句话这么说的在文化时代,有文化的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在经济时代有钱人说什么都是对的,没钱说什么都是错的,这就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人认同,他的道得到了肯定。

更多的人把这种需要的认同感曲解成了攀比炫耀,并且深深厌恶,一生避而远之。

可在华夏的文化里这是对的,那些越是获得更多认同感的人最后越是成功,这就就是文化的魅力。

华夏人最爱的就是同化你!好比男人喜欢拉良家女子下水,劝失足妇女从良一般深深藏在骨子里。

只要你是华夏人就永恒不变!无乎男女老幼,因为都是在这种文化洗礼下长大的已经化成生命的一部分。

你做不到那么就是异类!

前世杨寻所知的三和大神就是典范,多少人为之向往可又不能摆脱文化属性的禁锢,又有多少毫不相关人口诛笔伐!

为何?

为何?

因为他们没有遵循文化!与大众相悖!

想到这里崇祯发出了一道圣旨:召福建游击将军郑芝龙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