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万界穿梭录
紫禁城城墙高9.8米,外城墙高11.9米,皇极殿高48米,此时皇极殿西南一出大臣永远不会出现的阁楼上,崇祯、王承恩、曹变蛟三人无声看着十万大军慢慢消失在视线之中。
崇祯此刻也是热血澎湃,恨不能化身其中一呼万应叱咤沙场。
恰在这时想到了很多。
他穿越而来无惧一切,大胆到给毛文龙几人冲锋枪丝毫不惧这等杀器对他造成威胁,因为他无惧死亡,他是不灭的,只要他灵魂不愿意离开,崇祯就是不死的。
因此他的心境便与之不同了,在他眼里大明所有的百姓都是“古人”都是可敬的,都为华夏的延续奉献着一生。
大明的子民无论好的坏的在他眼里都一视同仁。
都不会成为他的敌人,以至于他从未想过大开杀戒,以绝对武力来打开局面,震慑天下。
大明还需要他们,需要他们将大明的文明种子撒遍天下。
他的敌人是那腐朽的制度和文化属性!
是贪婪!
是信仰!
更是人心!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
他来了,要征服!
可征服不是大明的百姓而是那些将大明束缚的“制度”。
要见证!
但不是见证大明的百姓依旧愚昧无知,而是人人如龙!
他希冀有一天,大明的百姓会因为自己文化,自己是大明人而自豪!
让“大明”成为每一个大明人的信仰!
这是杨寻来这里初衷!来这里几个月了,看的多了也学得多了,慢慢的从忐忑变得从容,他时常感叹就他这水平若是没有现代文化的支撑还真干不下皇帝这活,有现代社会作为参考才能让他游刃有余。
可现在崇祯发现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人的贪欲会随着安逸而不断增长,大明只能满足大明人的衣食住行而不能满足他们内心的精神需求。
比如,大明能让他们生的孩子无忧无虑的长大,却不能满足他们对儿女的期盼和焦虑。
亦能满足人人有书读,却不能满足个个高中,那一份期盼和焦虑将无所适从。
“道教!”崇祯心底猛地蹦出这两个字。
道教!
道教在华夏存在了几千年,道教文化完全符合华夏百姓的需求。
与佛教追求的极乐自证出世不同,也与西方教推崇的“背孝”不敬逝者相异。
推崇佛教人人出家谁来建设大明?人口红利怎么来?再一个杨寻也不认同抛家弃子的出世去追求自证会证得极乐。
基督教崇祯完全就是不屑一顾了,来华夏发展多少年也不见得会有什么成就,因为基督教只信奉一个神,这是让大多数华夏人嗤之以鼻的,华夏人求神拜佛和韩信点兵一样都是多多益善,通常都是这个不灵,下一次就换一个,所以完全比不上佛教和道教。
换言之道教讲究自然,讲究君子自强不息,最重要的是不挣!
不与皇权争!
不与百姓争!
而道教大多恩泽百姓,道士绝大多数会岐黄之术,这也是崇祯目前迫切之事,是民生大计!
“就它了道教!”崇祯心里笃定道:“祖宗们都喜欢道教也是有道理的嘛。”(题外话,明朝的皇帝都喜欢道教,且喜欢取很长的法号。)
“大伴,传召伍守阳即刻进宫!”一直沉默不言的崇祯突然开口道。
“遵旨!”王承恩话落急忙下了阁楼。
“孙阁老看来你还是让你的学生给说服了啊?”崇祯收回目光突然道,历史总是让人身不由己,皇太极终究是来了,崇祯不用想也知道这必然是袁崇焕的手笔,孙承宗是万万不敢的。
转身时崇祯看到一旁闷闷不乐的曹变蛟不够打趣道:“想去前线?”
“想!”曹变蛟没那么多花花肠子直接如实说道。
“以后有机会的!”崇祯说完就下了阁楼,曹变蛟急忙跟上,不过他没有像王承恩那样扶着崇祯,一是因为他带甲,二是学不来那阿谀奉承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