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后,黑暗始终深邃

姚瑶眼睛瞪得滚圆,看着苏组,有一阵子没说话。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居然这么快就知道落在了哪儿。

更主要的是,苏组根本就没有把找到小纹当回事。按他的说法,什么鬼不鬼的。就是一通鬼话。

“有些事吧,还真有些说不清楚。”苏正奇说道,“不是我信什么鬼神,我只是觉得啊,你的直觉,好几次了,还真都应验了。”苏正奇说过这话,看着姚瑶。即是解释,也是询问。

姚瑶在“月色温柔”K厅抓获老弯。去之前,姚瑶是和苏正奇说过的。既然是搭档,她当然希望苏正奇和她一起去的。

但苏正奇根本就不相信小纹说的话。什么老式打火机,什么西装男子,站在窗外和她说话。瞎扯。还叫小姚也别瞎折腾了。

姚瑶没理由说服苏正奇,当然就只好自己去了。年轻西装男子固然没影,但却凭借那个老式打火机破获江城市最大的贩毒团伙。

这算什么事。

事后,姚瑶跟他说过整个事件的经过。末了说了一句,“我这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好。”

苏正奇知道,这是姚瑶是给自己一个台阶的意思。

但苏正奇回过头一想,几个案子,他都是和姚瑶一同办的。但运气却总是只落在姚瑶头上。

那就不能说是运气了,至少不完全是运气。这才主动去找小纹的下落。

“我也不信鬼神。但我也说不清楚。有时候嘛,脑子忽的一下,跳出个那么个念头。一点道理都没有。更不符合逻辑。比如,这个小纹。你说她说谎吧。我还真不觉得。那天在她房间,我看到她扔在床脚的半个苹果。我就想,她一定真的看到了她说的那些。”

姚瑶说着,轻轻摇了摇头。

“她在什么地方?”

“她去了水城。”苏正奇接着说道,故意地轻描淡写。

“去了水城?不会是她的手机打通了吧?”

“还真不是,她已经换号了。”

“换号了,你还这么快就找到她了。厉害。”

“老刑警嘛。都有自己的眼线。一般来说,这些酒吧女孩,常常会用着几个号。以便和不同的……客人交往。既然不在江城了,而且是逃避。就不用在江城用的号。是很正常的事。”

“这都是经验啊。要不怎么说,经验宝贵啊。姜还是老的辣。苏组,你还得多带带我。”姚瑶说道。

苏正奇笑着点了点头。没和姚瑶客气。搭档三年,知道姚瑶不玩那套虚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操作。

把小纹从水城接到江城来,让她辨认那天晚上见到的西装男,是否就是“长青藤古玩店”的少小一。恐怕明里暗里怕是都做不到。

这姑娘吓得连江城都不敢多呆一天。绝对不愿意跟自己回来。不过是一个人证,也没有理由强制带回。

不过没关系。现在办法多的是。

到户籍调出少小一的身份证照片,发到水城刑警支队。请他们与小纹联系上之后,让小纹辨认一下,是不是就是那天晚上,在她窗外打着老式打火机的那个西装男。很容易就搞掂的事。

户籍那边,很快就反馈回来。全江城叫“少小一”这个姓名的,就此一个。别无分号。

与水城警方联系,苏正奇自报奋勇。

五年前,水城那边有个系列抢劫杀人案,涉及好几个市。部里挂牌督办。水城警方来人请求江城配合布控。就是苏正奇配合水城警方开展行动的。

案子成功破获后,水城警方还发函给江城这边为苏正奇请了一个三等功。

苏正奇电话打过去,那边很客气也很热情。先是说这么点事,好办。

但不知怎么搞的,又很快改口。说是警力有限,抽不出人来,所以呢,还是请苏组能亲自去一趟。

当着姚瑶的面,苏正奇绿了脸。正要撂电话。那边这才说,主要呢,是想请苏组去一趟,也让他们尽一尽地主之宜。那年来江城办案,苏组没少出力,没少帮忙。弟兄们都记着呢。

苏正奇嘴一咧,正找各种理由推辞着,姚瑶突然说道:

“苏组,人家那么热情,那就去一趟吧。”

苏组捂住话筒,问姚瑶,“真要去一趟?”

“真去。”

“可是,那个案子都已经结了。以什么理由申请?”

出江城市范围办案,要经警队大队领导批准。不是抬抬脚就能走的。

“案子是结了。可是,这个案子不是还牵扯出一个贩毒团伙吗?就说还有新的线索需要查证。就由……我去跟大队领导说。”

江城区一级原来没有分设缉毒大队,缉毒这块一直由刑警大队侦办。刑警大队原来下辖的三中队,就是主办缉毒。

后来以三中队为骨干,成立了缉毒大队,与刑警大队平级。但毕竟是从刑警大队分家出去,大家都当还是一家人。如果从局里的角度来看,那就是一盘棋。

这次姚瑶抓到“老弯”,并由此一举打掉江城最活跃的贩毒团伙,局里没少表彰。大队长,教导员脸上光彩得很。这个时候,姚瑶去跟头儿说,有线索要去一趟水城。自然不是问题。

“嗯,”苏组揭开话筒,“好啊,哥们,就来一趟。到了,再和你们联系。”

说走就走,姚瑶起身往大队长办公室去。又看了一眼少小一的标准照。多少有点遗憾,这样一来,就看不到被当面指证时,少小一脸是何表情了。

听完汇报,本来也知道抓老弯的线索就是去了水城的女孩提供。现还有线索指向在自杀现场出现的神秘脚印。大队长当即批准了姚瑶的请求。

老刑警们都有这样的一个经验,一个案子牵出另一个表面看来完全不相干的案子,是办案过程经常遇到的情况。很多无头案,也就是这样牵扯出来的。

从大队长办公室出来,姚瑶心情简直好得很。

等从水城回来,仍然是一出好戏。

我就让你滴水不漏,我就让你镇定自若好啦。

然后呢,再聊一聊《再别江城》?看一看《荷塘月色》?恐怕不会了。那就讨论一下安娜.卡列尼娜应当如何死?他或许不会吧?这样,就显得肤浅了不是?

这小子能随口引用这些书这些文章,肚子里装的可就不止这些了。

我必须要以……我的节奏。牵着他走。一旦被带入他的节奏,是有那么点书读少了感觉。

我总不能直接对他说,你明知道我是个警察。

“这是……谁放我桌上的……书。”

办公桌上,正是一套《安娜.卡列尼娜》,两本装。抬头环顾了一眼,办公室里一个人也没有。

哦,是吃中饭时间了。

拿起书翻开。扉页上写着一行字,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购于江城市新华书店。但谁购的,却没有署名。

自己买书也是这样的。写上时期购书日期,购于何处。反正是自己的笔迹,自己认得出来。

没必要署名。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味。

一九九九年啊,我不是刚上幼儿园吗。就有人买这样的书读了。

谁,谁说警察不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