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素笺半生缘
到了江谷,天色已如墨染,倒是地面和房檐都积下了雪,安谧了许多。绕过几条街车夫停了车,琉璃随弗隼下来,弗隼往巷子深处走去,琉璃则站在巷口呵着气,勉强抵御着刺骨的寒冷,不一会,弗隼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串钥匙,叮当作响。
弗隼摩挲着钥匙细密的纹路,淡淡的对车夫说:“师傅,咱们去傅林胡同。”两人上了车,琉璃问她:“今晚是要住到谁的宅子里吗?”弗隼浅笑一下,说:“弗澜姑母的旧居。我们当年离开的时候,几多仓皇,父亲把能变卖的都换了银钱,唯独姑母出阁前的一个两进小院留了下来。住在这边方便些,所以就去找倩儿姑姑拿了钥匙。”琉璃点头回应。
车停下来,弗隼站在门边对车夫说:“三日后清早,我们在这里等你。”车夫朝弗隼拱拱手,便驾车远去。弗隼利落的开了门锁,琉璃随她进入院子,正中是一道苏装彩画垂花门,之后是内院。
进了屋子,点了灯,琉璃才看见一样一样的东西,均不染纤尘。弗隼打开柜子,取出两套被褥放到炕上,又一个人去了厨房,琉璃也跟过去。弗隼用铜壶座了水,琉璃瞧着厨房没什么东西,就回屋子取了油茶粉来,顺手拿了两个烤饼。把饼放在铜壶盖子上,等水开。
“忘了先去城里吃晚饭了。”弗隼抄着手,靠在木桌旁。“没关系,还好有余粮。”琉璃在门边站着。“欠你一顿好的。”“没事,在家里简单吃一口也挺好的。”“嗯。”
水壶升腾起白汽,两个饥肠辘辘的人,默默的在厨房里吃晚饭。
那一天夜里,琉璃做了一个冗长的梦,梦里慧言又出现了。好像是在红庄,也好像在别的一处园子,慧言说他从呼延河移了一棵树回来,开花的时候特别美。然后就是青青的草场,他们一前一后的走着。然后,醒来,一片虚无。琉璃翻了个身,发现弗隼已经不在了。于是,她也起身洗漱收拾。
天明时分,弗隼回来了。“大清早的去哪了?”琉璃从屋子里出来。弗隼说:“回原来的家看了一眼,倒是没怎么变。”琉璃感觉无法答对,便扯开别的搪塞,“听说江谷的汤饺特别好吃,你知道地方吗?”“那必须的,收拾好了吗?走着。”
弗隼领着琉璃去的地方是个坊子,七七八八的人杂的很,倒是东西地道。等菜的时候,隔壁桌几个人说些没头没尾的故事,她们也不经意听了七八。说是一个七旬的老太还了魂,是她的二姑娘去村里找了一个通灵的孩子改了寿时。那孩子停在十五岁便不再长大,说是那一年,她枉害了她父亲的性命,但村子里过世的好几位都在那天奇迹般的活了过来。所以,村子里开始传她的风言风语,她的性格也越发古怪起来,人们若非情不得已,都远离她的院子。她有一个奇怪的规定,人一旦在她面前说了十五,便会立刻被驱逐出来。老太的二姑娘也不小心犯了口忌,还是她儿子再去求情才办成事。权贵许五年,平民反而会给到十年,许是老太福泽殷厚,一来二去,竟求得了十五年。
弗隼放下杯子感慨:“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琉璃笑笑说:“许是杜撰,许是真事,三分真七分假,过个耳罢了。”弗隼招手,小二忙不迭跑过来。弗隼掏出一锭碎银给小二,让他给隔壁桌那个口若悬河的“说书先生”送去。先生听了小二的话,接过银子,转过头细细的打量了一下弗隼和琉璃,拱了拱手,把银子拢进袖子里,又转过去继续他们的话题。
琉璃说:“听故事要给钱吗?”弗隼说:“好故事,自然要给的。”琉璃咂咂嘴,“趣味还真奇怪,怪不得你给我看的小说都是什么江湖志怪之类的。”弗隼笑笑说:“旁的书瞧不进去。”
汤饺上来了,老汤做底,鲜肉饺子加葱丝香菜,没什么其他佐料,但名号可是传遍了十里八乡。琉璃一口饺子,一口汤吃的欢快。这边,弗隼拿着筷子在一根一根的挑香菜和葱丝,之后喝掉全部的汤,又往碗里倒了醋,才一口一口吃起饺子来。
“你不喜欢吃汤饺,咱们可以吃别的。”琉璃看着弗隼勉强的吃着,心里略微有些过意不去。“还好,汤不错,饺子也还不错,只是我喜欢分开吃。还有,吃饺子,怎么能不蘸醋?”弗隼吃完最后一个,端起茶杯饮茶。琉璃翻个白眼,果然是个奇怪的家伙。琉璃向弗隼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打个招呼走?弗隼笑了笑说:“天涯何处不相逢,若是有缘,自会再见。”琉璃大抵记住了这位先生的眉眼,目光清亮,鼻梁高挺,倒是嘴唇极薄,不知是福缘浅,还是太过巧言。
之后的两天,弗隼和琉璃逛了街市,吃了美食,弗隼还特地拉琉璃去了江谷最大的古玩街。弗隼一边逛,一边打笑她,“这里可都是行家上手的东西,总好过你那个小摊上淘的绿石头疙瘩。”琉璃回击:“你旁的通,怎么在古玩这块是完全不上道呢?是绿玺狮印!曾经盛极一时的楼兰国遗珠好不好?”“好,您多识货。”说着,弗隼走远,琉璃开始细细的瞧这一件一件的玩意。珠链,玉料佩饰,金箔器件,红木箱柜,推光漆器,个别大的商铺里还有百宝嵌。琳琅满目的,她们整整逛了一天。
本来弗隼瞧上了两幅黑漆的百宝嵌挂屏,还是琉璃好说歹说,才换成了方便长途携带的红木百宝嵌草虫叶型盒和黄花梨百宝嵌花鸟纹盘。珠链什么的自不必说,琉璃瞧弗隼拎着的包袱几乎要坠到地上,就知道这家伙肯定又买了不少东西。
最后两人大包小包的回了傅林胡同。那一晚,烛火燃到深夜,两人用丝绵一一垫好那些器物,又用缎子小心包裹好,一二三四都打好包,才吹熄了蜡烛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