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 四合院:从供销社售货员开始

第一百三十三章这可比做供销社来钱快多了

  六十年代末,掀起了一股子大热。

  就是说一些年轻人要去乡下,山上服务老百姓。

  而陈安知,在这一股子潮流当中早早的培养了一批供销社人才。

  都是从清北大学当中选出来的高干子弟。

  这天,陈安知聚集了大约三百来号青年才俊,跟他们讲了二十一世纪的新世纪面貌。

  后世有无数高科技的数码产品,吃不尽的山珍海味,还有更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那些个大学生听懂了,但是绝大部分由于是农村出来,思想还未开花的人觉得这绝对是荒唐,胡闹,纷纷离开了坐席,打算跟陈安知割袍断义的架势。

  前前后后还是走掉了几十人。

  留下的两百多人,成为了陈安知的真正的心腹。

  “留下来的人,我陈安知是特别欢迎的。

  由于这次的行动有意义,我会给你们每人每年拨款100万,作为在农村设置点位的一个经费。

  至于怎么做,是你们的事,我要的是目标,我的目标很简单,每个村的小卖部,必须要成为我们供销社的点,也就是说价格统一在我这边调配,货物统一在我这边调配,至于你们所说的村里去外边的路的情况,就是你们这次随着任务下去,组织村民要干的大事了。

  要致富,先修路,路路通,也就是财路通,到时候我会在各大省城建立起集中仓库,从而运往各大城市,下达各大乡镇。

  只有这样,才能让京城模式,不断的发扬下去。”陈安知的一番肺腑之言,让这些原本高智商的家伙觉得热血沸腾,大多数的学子,家里条件都不错,是书香门第。

  留下来的也大多是这些有远见的学生。

  他们听了陈安知的这些个想法之后,有几人自发要下去带领农民做基建。

  可基建那种事,是需要大环境来做的。

  目前粮食是大问题,各地都在开荒种粮食,保生产,也是将一些城市里的闲散劳动力,加强在农村生产一些粮食,为人口红利创造一定的条件。

  至于计划生育,目前还没有这个意思。

  所以,这年头孩子是随便生的,只要是能养活,上头不管你。

  热潮到来,全国都是根据D的号召,好不快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那些个热潮中的青年,还有那些个大学生下来的,增添了不少光辉。

  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好在,这十年间,吃的问题是解决了。

  就是陈安知的那些个各大村镇的供销社点位,已经完全建立完毕。

  这十年陈安知的所有重心,在米厂,面粉厂,还有一些农产品上面。

  所以由京城开始,从北方到中原地区,几乎都是家家户户有白米饭。

  至于岭南地区,那就相对来说比较偏远的,一些沿海的倒是好些,可以通过海运,运输一些米,小麦啥的。

  但是一些西南地区,全是山区的,只能自给自足。

  要不是陈安知向上头申请,岭南地区外的一些村镇不需要上交粮食,自那次之后,也就渐渐取消了交粮的现象。

  大国开始崛起,农业上面不需要担心之后,就用心抓工业。

  另外,李奎元在陈安知的怂恿下,跟上头打好了招呼,连结了东南亚区域的一些进口粮食线路。

  陈安知把自己超级工厂的一些粮食通过进口粮食线路进到各大沿海城市。

  价格跟自己售卖的相差不大,就多了一些运输费,还有乱七八糟的关税什么的。

  正是因为这样,南方那边的粮食也解决了大半的问题。

  这样的历史轨迹,已经跟陈安知印象中的历史轨迹完全不一样了,问题还是出在超级工厂系统这边。

  陈安知有这玩意儿,可以说单凭一己之力,让时代进步了二十年。

  在粮食危机经历了陈安知十三年的努力之后。

  已经从粮食进口国,转为出口国。

  陈安知超级工厂的粮食产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上的五分之一的产能,大部分能提供给自己国内使用之外,还有富裕储存起来,慢慢的卖,慢慢的制作米制品,面制品等等更多的粮食方式。

  七十年代末

  开放的时代正式揭开序幕。

  就在第一年,陈安知一跃成为全国最有钱的连锁超市董事长。

  也就是供销社的改版。

  这下,陈安知将原先逐渐囤下来土地开始建设起来。

  用作一些重型机械,汽车,还有一些关键的设备的摇篮。

  实际上,也都是从超级工厂里边生产出来,在场地上露天摆放。

  这天,陈安知见到了当地管理基建的工程公司小领导。

  提出了出租大型建筑器械的宝贵意见。

  因为购买,他们还真的没多少钱。

  毕竟,这年头还得为公司财务的多寡考虑考虑。

  但是陈安知有个条件,就是说,这个公司所有工程类项目,他有优先选择权。

  那公司经理一口子答应了下来。

  也拉开了工程基建热的序幕。

  基建一类的项目,能带动成千上万人的就业,这年头基本没有什么专业的从业人员。

  一般就是农民工肩挑手提,纯粹出体力。

  一些人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就能上岗,刚开始也是频频出错。

  在几个月后,逐渐开始有了熟练工。

  培训的频繁次数,让这些熟练工渐渐标准化了起来。

  并且精益求精。

  一年后。

  京城这边开始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这一批的工程人员是最先最有经验的工人。

  他们经过分配之后,逐渐的前往南方寻找生计。

  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在原有单位勤劳苦干着。

  陈安知的超级工厂里边已经可以生产水泥,砖块,石子,钢筋这些东西。

  只需要付出少量的金钱,就能得到大量质量上乘的原材料。

  再通过原有供销社的渠道,贩卖至全国各地。

  就是运输这一块是大头,于是,陈安知在公路修建工程公司,开了一个先河。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高速公路,陈安知出资,修建让公路修建工程公司开始勘测修建。

  但是前提是,建筑材料要用陈安知的。

  有了这么一个摇钱树,陈安知做梦都会笑醒,这可比做供销社来钱快多了,上头一出手就是十个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