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一起合作
中午,老板收了摊子,带着吕峰和磊子两个人回了家。
到家以后,老板让老婆多做两个菜,说是带两个朋友回来吃个饭,他老婆在看到吕峰和磊子的时候,还以为是自己家男人哪个朋友的孩子,也就没有太在意,十分热情的招呼两人坐。
“小子,这次可以说说你到底想干什么了吧?要是再不说,吃完饭就滚蛋,黄鳝就当饭钱了。”
老板是被眼前这小子给搞得没脾气了,直接毫不客气的开口说道。
“我叫吕峰,这位是我兄弟,叫吕恩磊,还不知道老板名字?”
“杨鸿运!”
“好名字呀,鸿运当头,杨大哥要发财了。”
“叫叔!”
杨鸿运没好气的瞥了吕峰一眼,他发现这小子简直一点都不像十几岁的孩子,明明十几岁的脸,非要跟自己这个孩子都三的人称兄道弟。
吕峰有些凌乱了,这已经是第二次听到有人让自己喊叔,自己好歹也是快六十……好吧,自己现在只有十八,叫声叔也不算吃亏。
“杨叔。”
见吕峰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杨叔,杨鸿运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就再次开口说道:“现在可以说说你到底要什么了吧?”
“我想跟杨叔合作。”
“合作?”
“没错。”
“合作干什么?难不成是卖黄鳝?”
杨鸿运想到磊子在他摊位时候说过他们早上去化肥厂那边卖黄鳝了,所以猜测吕峰说的合作是卖黄鳝。
“嗯,就是合作卖黄鳝,我卖给你。”吕峰点了点头道。
“就这?我发现你小子这小心思是真多,你是想蹭我一顿饭是吧!”
杨鸿运觉得吕峰就算是不把黄鳝白送给自己,自己也会继续收他送来的黄鳝,所以最后得出结论,这小子是想蹭饭。
“如果我能弄来一百斤,一千斤,甚至是上万斤黄鳝呢?”
“咳咳咳……”杨鸿运这次是真的被呛到了,他感觉自己仿佛是听到了一个笑话,没错,就是笑话。
一百斤他相信,但是一千斤,甚至一万斤,就凭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天24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觉也不可能弄到这么多。
好吧,就算上他身旁的这个小胖子,他们俩加一起,能抓到一千斤,杨鸿运就喊他们一声哥。
再说了,马上再有两周水田就要放水,到时候再想抓黄鳝可就难多了,所以真正好抓黄鳝也就这两周的时间而已。
“小子,你再跟我开玩笑吧!”
杨鸿运以为吕峰是在耍自己,结果吕峰却收起了笑容,十分严肃的对他说道:“杨叔,我可没跟你开玩笑,要是跟你开玩笑,我至于跑你家来吗?难不成我就真是缺这顿饭吃?”
见吕峰变得严肃起来,杨鸿运这才皱了皱眉,上下打量着吕峰,似乎想要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
“你确定能弄到这么多黄鳝?你们就两个人,就是不吃不喝不睡觉也不可能弄这么多。”
“这个杨叔就不要担心了,我就问你一句话,我这边送来多少,你这边是不是就能收多少。”
吕峰可不会这个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两个人毕竟只是今天才认识,要是杨鸿运知道了吕峰的打算,真的甩开吕峰自己干,那吕峰真的是哭都没地方去。
“收不了。”
杨鸿运思索一番以后,摇了摇头拒绝了吕峰,黄鳝是个好东西,但是现在吃的人还真的不多,一般都是厂里工人才会买,其他普通老百姓想吃都会自己抓,而他们这个小县城总共也就那么几个厂子,真正能吃的起的根本没多少,所以他没办法给吕峰保证。
“收不了?”
吕峰皱了皱眉,本以为是条发财路,却不想在杨鸿运这边给堵死了。
“县城这边能吃的起黄鳝的加起来才多少人,如果你弄个十斤八斤,那我肯定会一两不少的全都给你收了,但你要是弄个上千斤,甚至上万斤,我收了卖给谁呀!”
看到吕峰皱眉,杨鸿运也没有隐瞒的意思,直接跟他解释了一下。
听完杨鸿运的解释,吕峰这才意识到现在的人的思维还只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根本没有要把东西卖出去的想法,这样一来他就能理解为什么杨鸿运不愿意收黄鳝了。
想到这里,吕峰心底里盘算着要不要绕开杨鸿运,自己一个人把钱全都赚了。
只不过很快他就否决了这个想法。理由有三,这第一嘛,他对水产品了解的不多,就算自己绕开了杨鸿运,那最后拿到的价格也不可能是最高的。
其次,他年纪小,如果让他亲自操刀这件事,怕是要不了几天就会被人抢走,这可绝对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就是他没那么多时间去折腾,就像杨鸿运所说的那样,现在满打满算也就只剩下两周左右的时间,要是他一个人单独搞,说不定等他开学都不一定能赚到钱,纯属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他还是打算把这件事交给杨鸿运去操作,这样他才能以最短的时间,换取最大的利益。
“杨叔,眼光要放远点,不能总盯着县城这一亩三分地,光靠县城这点人,肯定得饿肚子呀!”
吕峰开始诱导他,把他往其他方向引导。杨鸿运也不傻,在听到吕峰这么一说,不禁张大了瞳孔,很明显他已经明白了吕峰想要说的是什么意思。
“不可能,出不去的,谁没有自己的渠道,要是进了你的货,那别人的怎么办?所以你说的方法根本行不通。”
杨鸿运还没开始心动,就被直接打消了念头。
看到杨鸿运那已经闪烁的目光再次黯淡下来,吕峰就清楚他心中所想,说起来还是这个年代的人比较单纯,没有被“社会”毒打过,所以固定的认为大家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不太可能从别人那边进货。
就像他杨鸿运自己一样,他也是有固定渠道,要是现在有人找上他,让他换个进货渠道,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原因无他,过年千年来所形成的固定思维,既“熟人好办事”,对于不熟的人,潜意识里就觉得不靠谱,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