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问道老子道德经

第83章 道德

问道老子道德经 任凭般若 1481 2024-11-15 07:58

  道,何为道?

  道从阴阳始,自悟性本真,无由行其路,飘飘自在仙。

  德,何为德?

  德因其行,行为其交,往来无他,同心为德。

  洋洋洒洒千言万语,归纳总结不过一字。知其道者,必知其德。

  所谓“有道明君”,非帝王专指,乃有其道可明其事也。

  悟道若何?

  读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有感,勤而行之,是个妙人。

  思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笑之,云开月明,见得光景。

  见之:

  菩提确无树,明镜也非台,

  既然无一物,何故惹尘埃。

  明了,多此一举,有而未有,未有而有。

  佛法道法皆为一法,悟道切不可因衣而有芥蒂。

  万法归一,皆是心性,阴阳变化,尽在其中。

  只观其衣帽者,难见其本心,见不得众生万物,难悟道法真谛。

  很多人道德经读了多遍,仍难悟得道法,非君之过。

  此书乃是证道之经,非悟道之经也。悟道在于万物,得道在于众生。

  何为悟道?何为证道?

  悟道者,心之修行也。

  证道者,心之印证也。

  读之佛语三偈亦是印证也。当读之神秀大师之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时,证之于行,观之于尘,同为其事,同有其行,可有其明。

  慧能大师之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见得空性,识得心弦,证得己心,众生何来?

  再进一步,明了自性,却不可言。故见之“菩提确无树,明镜也非台,既然无一物,何故惹尘埃”,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故智慧不可言,言之非智慧。即开篇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然,无言不可以传,传之言即为之非。故以非证是,是为其是。

  一明者得一智慧,悟而大喜。此智慧能让其更聪明。友问之,可得智慧?答,未得。亲问之,可聪明?答,无言。

  如何答之?说:“哈哈,我更聪明了!”

  世人皆会以为,此人痴傻,故无言。故智慧不可传。

  还真是一个麻烦事啊。

  你能说你变聪明了吗?你能说你更智慧了吗?聪明人不可言,的智慧者亦知不可言。称聪明者,皆不聪明,言智慧者,皆未得智慧。

  故要么言,“实无智慧”,要么言“什么都没有”。

  言而无言,心照不宣,智慧广大,玄之又玄。

  能得其智慧者,皆是机缘,能用其智慧者,无不良善。道法合于先天,众生即是天下。君心即是天下心,君德即是天下得。

  心存善念,道自心生。

  通晓阴阳变化,世事尽在其中。明得本心自性,万物和光同尘。

  我本尘埃一粒,偶见这世间繁华。只言片语难言大道,难得君心清明不闲我啰嗦。

  佛祖释迦牟尼佛传无上大道,邀来众弟子。佛祖站于莲台,拈花一笑。众弟子皆待其无上大道,佛祖拈花笑曰,已传。唯摩诃迦叶恍然一笑,得其智慧。昔日读之,云山雾海,嬉笑其故弄玄虚。今亦读之,妙不可言。

  我无无上智慧,却有向善之心。

  遇事知止静为君,多言张狂躁是魔。

  挫锐解纷世间事,和光同尘皆亲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