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 韩信的命名术

三杰番外

韩信的命名术 南帝王重阳 7004 2024-07-06 13:52

  众所周知,成皋之战是楚汉争霸中刘邦和项羽的之间的重要战役。两方围绕战略要地成泉(今河南荣阳西)展开的决定汉兴楚亡的长期争夺战。始于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

  成皋南屏嵩山,北临河水(黄河),汜水纵流其间,为洛阳的门户,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虎牢”之称。而成皋东面的荥阳又是其天然屏障,成皋战役的外围战就是顺应形势的在荥阳开打的。

  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双方开打前,先来看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情况。

  首先,来看大汉集团的情况。

  1、主帅:汉王刘邦。

  2、参谋:成信侯张良、护军中尉陈平、广野君郦食基、谒者随何。

  3、大将:灌婴、周勃、樊哙、夏侯婴、周苛、郦商、刘贾等。

  4、兵力:十万左右。

  5、亲友团:汉中百姓。

  6、亲人团口号:避其锋芒,击其隋归。

  7、寄语: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其次,来看西楚集团的情况。

  1、主帅:西楚霸王项羽。

  2、参谋:历阳侯范增。

  3、大将:大司马曹咎、长史司马欣、钟离昧、龙且、季布、项声、终公。

  4、兵力:二十万左右。

  5、亲友团:楚地老百姓。

  6、亲友团口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7、寄语:高举高打,深入浅出。

  双方选手介绍完毕,废话少说,直接开打。

  这次和彭城之战相反,攻防逆转了,率先出招的变成了项羽,他凭借彭城之战之威,很快把楚军的大部队推进到了荥阳(今荥阳东北),欲得成皋,必克荥阳。为了攻克荥阳,项羽高举高打,使出了浑身解数,十八班武艺用尽,意在一举拿下荥阳。

  这个时候刘邦一方面正面阻击项羽的进攻,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骑兵。原来,经过彭城大败,刘邦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在骑兵建设上的严重不足。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于是刘邦做出了“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的举措,并且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很快打造了一只威风八面的将郎来。结果初交交锋便大败楚军。另一方面,刘邦又在荥阳城外大做文章,筑甬道至河水,取敖仓(今荥阳东北)积粟食用,以达到扼守荣阳,保卫成皋,雄霸关中,与楚军长期抗衡的目的。

  在这场攻防战中,双方斗智斗勇,项羽一边攻城,一边也派钟离昧等将领骚扰汉军的敖仓粮道,极力粉碎刘邦拼死顽守荥阳的

  话说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吃“裸粮”的楚军与吃“皇粮”的汉军签下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随后,率十万“疲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随后,汉王听从谋士、建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最终逼使项羽兵败退守垓下。

  项羽和刘邦的最后大决战也拉开了幕目。是英雄还是枭雄,垓下这一战见分晓。这是项羽率领楚和刘邦率领汉军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大规模正面作战,也是最后一次,成王败寇,在此一举。江山美人,在此一役。就在垓下之战进入倒计划之际,先让我们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情况。

  一是形势对比。

  楚国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身难”。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项羽所率的楚军主力已成为一旅孤军,此时所在的垓下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无依无靠,无路可逃,难寻安身之处;二是“立命苦”。楚军的粮草被汉军破坏,缺粮已经好几个月了,又没有红十字会或是国际团队、国际友人的支持和赞助,士兵们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温饱是个大问题,生死考验,不说打仗了,就是这样简单的活下去也是个严峻的问题。

  汉军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底气足”。汉军人多士众,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已经攻占了大部分楚土,此时步步为营,全力合围,离步步为赢已是咫尺之遥了;二是“后台足”。汉军因为后防稳固,敖仓粮道贮粮丰富,关中源源不断有粮草、装备等补给,士兵们不愁吃不愁,因此精力饱满、士气旺盛,大有以逸待劳之气概。

  总之,形势对比,显然是汉军占有绝对的优势,楚军处于绝对劣势。

  二是顶层设计对比。

  大汉集团的主帅是刘邦,但执行主帅是。刘邦之所以在楚汉最后大决战之际,甘当绿叶,主动退居“二线”,甘当“名誉主帅”,原因有两个,一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军事才能,他没有能力驾驭这种数十万人的大混战,更别说打败强大精悍的项羽了。二是有识有之术,他知道韩信的军事才能,他能指挥好这种创世纪的百团大战,他能够凭自身实力和能力创造历史。而事实上,韩信自从以大将军的身份出关以来,取三秦、平魏、破代、灭赵,成功开辟北方战场,勇略过人,所向无敌,很好的展示了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可以说刘邦的临阵易帅,确实是集智慧、勇气、果敢、定心的“神之一手”。

  的主帅是项羽,执行主帅还是他,这个没得选,因为他本身就是战神,楚军统统是围着他转,谁也取代不了。可以说项羽将主帅一位强撑到底,确实是集担当、责任、义务一身的“战之一魂”。

  总之,顶层设计对比,显然是刚柔相济的刘邦更胜勇猛刚强的项羽。

  三是兵力对比。

  1、大汉集团的兵力情况。

  大汉集团的总兵力:五十余万。其中具体分布为:刘邦自带军十万余人,韩信拥兵三十余万,拥兵五万余人,英布拥兵五万余人。

  大汉集团的主要大将有:灌婴、周勃、樊哙、曹参、。英布、、刘贾、周殷、靳歙、丽商、孔熙、陈贺、栾布、王陵。

  大汉集团的主要主要谋士有:、。

  2、西楚集团的兵力情况。

  西楚集团的总兵力:十余万人。

  西楚集团的主要大将有:钟离昧、季布、项声、项冠、项悍。

  西楚集团的主要谋士:空缺。(范增一走,楚营谋士空矣)

  四、战术对比。

  1、大汉集团这边奠出的战术是:十面埋伏。布出的阵是:五军阵。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路:前路军。统帅:韩信。兵力:三十万。

  第二路:左路军。统帅:孔熙。兵力:数万。

  第三路:右路军。统帅:陈贺。兵力:数万。

  第四路军:中路军。统帅:。兵力:十万。

  第五路军:后路军。统帅:周勃。兵力:数万。

  2、西楚集团这边奠出的战术是:直线攻击。布出的阵是:铁骑阵。没有什么具体安排,指哪打哪,静如处子,动如鹘兔。

  五是双方的综合对比。

  通过以上形势、顶层设计、将领、兵力对比可以看出,大汉集团在各方面绝对占优于西楚集团,按照未战先算来分析,这场旷世大决战,其实项羽所率的楚军胜利的几率不会超过10%。但楚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特别是在战斗力等方面并不逊于汉军,甚至还稍强于汉军,原是主要有二:一是楚军这十多万主力部队是项羽的主动部队,是他多年来一手打造的主力部队,是一只经过很多大风大浪的精锐之师,跟着项羽的正面作战中,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二是楚军有定海神针般的战神项羽所在,便是最大的底气,他不但个人文武双全,勇冠三军,而且熟知兵法之道,用兵果敢而神速,楚军只要有他在,战斗力便会大大提升。三是时势造英雄。这只军队还有个特殊性就是思归。叶落归根也好,衣锦还乡也罢,总之,兵法曰:归帅勿遏。这样一只急于回归的军队,所爆发的战斗力显然更强,是很难阻挡的。

  而汉军毕竟是五路大军临时组合在一起的,在各自训练、军事修养等方面都需要磨合的,此消彼涨,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两军并没有外表上看的优劣那么明显。

  事实上,这场垓下决战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军队的人数的多少,不是战斗力的强弱,而是战术战略的部署。大汉集团的“十面埋伏”显然是针对的“直线攻击”而专门设计的战术,能否奏效?

  六是正面战的情况。

  一切安排妥当,废话少说,直接开打。该是韩信一展军事才能的时候了。

  首先,韩信奠出打草惊蛇的战略。他亲率一部分先锋军主动向楚军发动挑衅性的进攻,项羽那是啥火爆脾气,听说汉军来了,立刻倾巢出动,亲自率领十万楚军发动其标志性的“直线攻击”战术,目标直指汉军统帅韩信,想以雷霆之势将汉军直接击溃。

  其次,韩信奠出的是抛砖引玉的战略。他率的先锋军只是与楚军稍作简单的“离距离”的接触,便立马后撤。楚军自然不放让他们轻易逃走,于是愤起直追。汉军于是且战且退,优哉优哉,吸引着楚军进入到了他们的埋伏圈。因为汉军坚实的纵深和充分地准备,项羽的锋矢根本不能接触到韩信的指挥系统,非但直线攻击战术无法奏效,使得自身的阵型出现散乱,造成前后军间的脱节。眼看已经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早已磨刀霍霍的孔熙、陈贺所率的左右两军自楚军左右两侧进行着迂回包抄楚军侧翼。

  再次,韩信奠出的是趁火打劫的战略。见时机成熟,率军发起反击,他精心布置的十面埋伏开始发威了。项羽越来越感到不对劲,以往对手就一堵墙,一捅就破,但今天的对手象就一团,柔柔软软,层层叠叠,冲破一层又一导,似乎无穷无尽。眼看情势不妙,项羽充分发挥果敢的作风,调转马头,下令让前军变后军,立马突围。但这时楚军已经深陷了汉军的埋击圈,想要全身而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结果可想而知,尽管项羽凭着举世无双的匹夫之勇突围成功,但他手下的楚军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大多数成了汉军的刀下鬼和囚下徒。

  至此,垓下之的正面之战以的惨败而告终。

  在楚汉争霸天下之时,韩信虏魏王破赵代,降燕平齐,名闻海内,威振诸侯!在垓下决战当中,他更是逼得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从而成就了汉家天下!因为他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后世把他奉为兵仙,尊为战神!

  然后就是这样一位千古名将,人生结局却极其悲惨,刘邦首先是把他从王爵,仅有的七个异姓王之一,贬为淮阴侯在长安软禁了五年,五年之后,吕后又以谋反罪为名,把他杀了!并且夷了三族!然后韩信真的是谋反吗?韩信之死是西汉王朝的第一大疑案!为什么呢?《史记》写道:韩信破赵平齐之后,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进一步劝说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而且还劝说他说,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熟虑之,也就是说这个好机会,你如果不把握的话,到时候你会因此而遭殃,但是韩信是深感汉王知遇之恩,“不忍背汉”,蒯通反复规劝,是始终无效!在这一段描述当中,韩信让人感觉是一个,忠臣义士,那么这样的一个韩信,为什么最终还是被以谋反罪处死了呢?韩信被杀的时候刘邦还没死,为什么杀他的不是刘邦而是吕后呢?是刘邦授意吕后执行,还是韩信被杀的背后另外藏着内幕呢?咱们今天就来揭开这桩西汉第一疑案的真相!

  第一,先说韩信谋反罪名是怎么来的,公元前200年,刘邦手下的大将樊哙,奉命带领部队进入楚地抓拿项羽手下大将钟离眜,不料钟离眜逃到了韩信的府里去了,还请韩信救他!由于早年韩信跟的是项羽,所以钟离眜和韩信认识并且是好朋友,但是韩信没有想到,正是这个昔日的好友,让他陷入了一场万劫不复的漩涡!韩信这个人有个特点,比较讲哥们义气,另外很自负,像樊哙这样有勇无谋、杀猪屠狗之辈!他向来是瞧不起的!所以樊哙要韩信把钟离眛交出来的时候,韩信理都懒得理他,反而把钟离眜保护了起来,这个举动韩信摊上大事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钟离眛身上当带着一件极其敏感的东西,楚国的地图,樊哙追捕钟离眛为的就是这件东西,当年的地图可不像现在随便书店书摊子上都有得买,当年的地图是很难绘制的,而且地图最大的价值不是上地理课是军事用途,一份军事地图十分珍贵而且很敏感!那么钟离眜为什么带着地图来找韩信呢?从钟离眛的角度讲他当然是希望以此来策反韩信。希望韩信拥兵自立,对抗刘邦!韩信虽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窝藏钟离眜,却不由得让人多了一层怀疑!

  第二,有人密报韩信到楚地上任之后,每次到地方上去巡视,总是带着大队人马进出,有人就向刘邦告密说韩信这个架式俨然就是皇帝的派头,这两件事加在一块,刘邦决定对韩信采取行动,怎么动呢?当然得师出有名,谋士陈平就给刘邦出了个主意:“皇上可以假装到云梦泽去巡游,然后叫上各个诸侯都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韩信是不是真的有不臣之心了”。韩信这个时候,总算是聪明了一把,感觉刘邦这是来者不善啊!这个时候的韩信,义气也顾不上了,在掉脑袋面前义气那是浮云,所以他就把钟离眛给杀了,他提着钟离眛人头见刘邦还没有来得及献上,就突然冲出了一伙人,把他结结实实给摁在地上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喊出了今天大家都还比较熟悉的一句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这是史记里的原话,刘邦怎么回答呢:“若毋声而反明矣”你少废话,你的谋反罪行已经败露了,你的反应已经明确了,要知道谋反罪一旦坐实,不是什么赦不赦免的问题,那是要诛九族的!刘邦即然起了杀心了,为什么又不亲手杀了韩信呢?据史记里说韩信被押到洛阳之后,刘邦赦信罪以为淮阴侯,就是说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过降为了淮阴侯,为什么刘邦会这样轻易地饶了韩信呢?笔者认为,韩信谋反之事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刘邦只能宽大处理,另外笔者分析刘邦其实很有些侠义情结,所谓侠义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讲义气守信用,像韩信这样的大功臣如果直接杀掉,势必会遭到人们的非议,影响他的侠义形象所以他才会手下留情。

  此后韩信被降级软禁在了京城长安,心情非常郁闷,所以他干脆就托病不去上朝,而且很少跟别人来往,如果韩信一直这样的话,或许真的可以得一个善终!但是命运却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史料记载汉高祖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97年的8月,当时汉朝镇守北方边境的大将陈豨发动叛乱,刘邦决定亲自出征平叛,然后战事焦灼双方你来我往,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第二年春天,突然有一天宫中传出诏令,说皇帝在前方打了胜仗,群臣必须进宫去祝贺!韩信也接到了诏令,他打算像往常一样借口身体有病不想去,可是这个时候丞相萧何登门劝他领诏去皇宫祝贺,这时韩信听从了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萧何之言(有典故萧何月下追韩信为证),进宫祝贺!但是,韩信此行却又成就了另外一个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据史料记载第二天韩信早早洗漱进宫前去祝贺,可他万万没想到一进宫门立马被几个早己埋伏在那里的武士给他摁倒在地,五花大绑!一个人最失败的不是犯错误,而犯同样的错误!聪明一世的韩信,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偏偏再次中了这样的招,吕后得知成功抓捕韩信后,立马命人把韩信押往长乐宫一个放编钟的房间杀了韩信!吕后这次杀韩信的行动,萧何本身就是参与者,他登门劝说那就是诱捕韩信的一步棋,那么吕后为什么要杀一个已经落魄被软禁的淮阴侯呢?

  第一,史料记载,吕后诱捕并杀掉韩信是因为她接到一封举报信,说韩信和当时谋反的叛将陈豨早己暗中勾结,举报信是韩信府上的一个舍人写的,一个为韩信服务的小官吏,从表面上看证据充分言之凿凿,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漏洞百出,很不符合逻辑,首先韩信这个时候,己经被软禁在京城长安了,没有任何职位和权力,当然也不占有任何资源,除了他那一身傲骨,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其二,韩信自恃才著功高,他连周勃、灌婴、樊哙等这些汉初名将都看不上难道会与陈豨共谋此等大事?更何况陈豨是刘邦非常宠信的大臣,这一点韩信不可能不知道;其三,这举报信说,韩信与陈豨当时是屏退左右说的悄悄话,那么他们之间的对话别人又是怎么知道的,而且还连细节都交代的清清楚楚,难道当时给韩信府上装了监控摄像头了?韩信被杀,事后刘邦也没有责怪吕后,也许真的因为韩信的本事太大了,汉朝的最高统治者不得不找个冠冕堂皇的托词把韩信杀了,以除心腹之患!

  第二,就在韩信被软禁长安期间,有一桩大事正在暗流涌动,那就是刘邦之后谁来接位,一方面刘邦有意传给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刘如意,而另一方面吕后则坚决守护着亲生儿子刘盈的太子身份,但是刘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生性懦弱,这种情况下一贯强势的吕后,肯定是要为儿子扫清障碍的,吕后既要把可能支持刘如意的人给清除掉,也要把将来刘盈难以驾驭的隐患给除掉,而此时落魄的韩信如果为了讨好刘邦,有没有可能支持刘如意呢?我想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韩信这样的人,连刘邦都难以控制,将来刘盈能驾驭得了吗?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很不幸当吕后为儿子开始扫清障碍的时候韩信很有可能第一被列在了被清除名单上,自然韩信也就顺理成章地所逃一死了,而这正是韩信被杀的最核心的原因了。至于吕后擅自作主,刘邦并没有责怪,那是因为在刘邦看来为了汉室江山的长治久安,必须剪除异姓诸侯王,这件事情也是一直以来,刘邦想要做的事情!

  韩信,纵然有功高震主,被帝王视为心腹之患,但从始至终他也没有走出叛乱的一步,真是应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