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 韩信的命名术

韩信前世

韩信的命名术 南帝王重阳 6191 2024-07-06 13:52

  公元前206年,韩信身先士卒,做汉中军队的先锋大将,使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好计谋,一举攻打出四川,势如破竹,大败项羽军队,助刘邦夺得天下。

  要说以蜀地为据点,攻打对家军队的,可不止韩信一人,还有那大名鼎鼎,令司马懿闻风丧胆的蜀地丞相——诸葛亮。但与这韩信不同的是,诸葛亮五次北伐,都失败了,直到他去世,他也没有打出四川。

  夜已经深了,不知哪来的风,把这油灯的微火吹得晃动不堪,将灭将灭的,就像那床上所躺之人的生命一般,即将到了尽头,满头沧桑的白发,诉说着战败的无奈与痛心,这已经是第五次攻打曹魏政权了,第五次失败了,老臣已经尽力了,诸葛亮悲凉的想着,眼睛睁得很大,直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也不曾闭上。

  李白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面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韩信与诸葛亮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那么为何韩信可以打出四川,助刘邦夺取天下,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丞相却接连五次出川都均以失败告终呢?

  吃了韩信的“苦”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五次攻打曹魏政权皆以失败告终,最后死在战场蓬帐之中,令无数人悲痛唏嘘。

  诸葛亮素有神机妙算之称,这前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有七擒孟获、空城计,诸葛丞相的事迹一一排出来,那可都是响当当的功绩。

  这样一个几乎没有败绩的神人,为何连着五次都没有打出蜀地,反观韩信,却能够如此顺利呢?

  其实神机妙算的诸葛丞相在实际战场上的作战布局方面,与这韩信相比,可差得远呢。

  据《零陵先贤传》记载:亮亦曰:“运筹策于帷幄之间,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枹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诸葛丞相自己都认为自己在实际作战方面,与韩信差得很远。

  想当初,诸葛丞相为了攻打曹魏,制作了非常详细全面的作战策略,然而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纸上谈兵到头来只是一场空,梦碎身死,再详细的计划又有什么用呢?

  再看这韩信,一把火烧了那条蜀地通往关中的重要栈道,搞得项羽那边是人尽皆知,然后明面上派了大量的士兵,去修那条烧毁了的咽喉栈道,暗地里却偷偷的带着士兵翻过去,偷袭了项羽势力的军队,成功的让蜀汉大军攻出了四川。这招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好计谋用得实在是妙不可言。

  诸葛亮作为后来想要出川的人,他也是考虑了这个计策的,不过有前车之鉴,只要是曹魏将帅不傻,那肯定是要事先做好防御的呀,诸葛亮贸然有前人之法,搞不好还会被对方“瓮中捉鳖”。

  为了保险起见,诸葛亮只好采取步步为营的硬攻,无奈仅有天府的蜀国,在国力上,难以跟占据中原的曹魏媲美,最终五次都没有成功。

  可见正是因为韩信的成功,无形之中增大了诸葛亮北伐的难度,而这个增加的难度恰恰卡死了诸葛亮。

  截然不同的对手

  除了这“计谋”层面的异别,韩信与诸葛亮面对的对手也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韩信来说,昏庸暴虐的秦朝刚刚覆灭,天下呈现出一片混乱之势,各路诸侯谁都想要分这天下的一杯羹,谁都不会甘愿臣服于另一队人马,这心当然也就是不齐的。

  虽然项羽被推为“共主”,但从刘邦开始在对楚国作战中,占据上风后,诸侯国纷纷倒戈可见,这些诸侯并未死心塌地地效忠于他的麾下。

  这无疑是韩信打出四川的绝好时势,刘邦夺取天下的天赐良机。

  与之相反的是,当年诸葛亮出川,天下已经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谁也无法轻易吞掉任何对方。

  而曹家是当时最强悍的一支,曹魏历经了曹操、曹丕两代,不但版图广阔,国库充实,还人才辈出。曹叡、曹真、司马懿、田豫都是响当当的将帅之才,

  韩信打不齐心的诸侯联盟,诸葛亮打君臣上下一心的集权体制国家,可见一个是踢泥墙,一个是踢钢板,韩信能出川,诸葛亮出不了,是符合自然定律,否则诸葛亮就真的是神仙了。

  时势造英雄

  同样都是怀着从川内打到外面去的目的,同样都是两个绝顶聪明的人,诸葛亮却落得个与韩信截然相反的结局,五次北伐均惨烈失败。

  这对诸葛亮来说,是多么痛苦自责的遭遇啊。这能怪诸葛丞相吗?当然不能。计谋不能用两次,同样大好有利的局势也不会出现两次,对于两人面对的截然不同的局面,只剩下无数唏嘘罢了。

  古人常说,时势造就英雄,这个道理在诸葛亮和韩信身上体现的是淋漓尽致了。

  话说三国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实与韩信的“暗度陈仓”的战略思想差不多,历史上对于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都说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何况在三国志魏延传中,魏延只是要五千兵马五千粮而已,蜀国几十万的军队,可以去试下不是。大家也是这么想的吧,至少小编开始也认为不就五千人吗顶多搭上个魏延,可以去试下呀说不定魏延成功夺取了长安县,顺便诸葛亮也顺利的和魏延在潼关会师,这样蜀国不就可以俯视中原争霸天下了吗想的很美呀真的,这是打仗不是做梦,凡事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要是魏延的五千兵马被打败了,或者被困在了长安县,诸葛亮救不救,如果不救,军心不稳怎么办,本来出师北伐第一战就失败了,对士气影响很大,再不救可以直接班师回朝了,如果去救,怎么救,“子午谷”这地方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和“悬空栈道”,这等于就是派援军是不可能的,诸葛亮去救也来不及,当然大家还是会说诸葛亮胆小,慈不掌兵吗,不就是五千人死了算。

  好吧那就再比较下韩信的“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前面还有一句叫“明修栈道”,谁带兵打仗愿意走“悬空栈道”的,光人走还好还有武器军械粮草物资,走到一半被发现了,一把火烧了怎么办,在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撤退的时候就烧过栈道。人韩信是走好走的路,看看魏延走的是“险路”本来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魏延还找了一条蜀道中最难走的路,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吗。

  诸葛亮有没有神机妙算不知道,但小编知道诸葛亮会算账,这算盘怎么打,都感觉要亏本。

  魏延这是画了一个大饼,北伐才开始,就拿一个大将和五千兵马去赌运气,这是一个蜀国丞相能干出来的事吗

  刘邦出关中后,很快招降并结盟了一众的大小王,联合对付项羽。因为项羽当初分封时不公平,让很多大小王心存不满,所以这些王很容易联合起来。刘邦自认为率领六十万大军足以打败项羽,当时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

  于是,韩信的军事指挥权被夺,他没有机缘指挥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如果韩信断定这次战役能胜的话,他肯定会去争取指挥这次将要名垂青史的战役。唯一的解释就是,韩信认为赢不了。这些大小王们各自为政,阳奉阴违,各怀鬼胎,不听从命令,都是日后被灭的货。人多不一定办好事。

  韩信不看好这次战役。最大的原因是,韩信认为汉军的实力还远不是楚军的对手。于是,韩信躲在了背后,远离了这场战役,他要靠这些大小王们消耗楚军的实力,也借楚军消耗他们的实力,也顺便观察这些大小王们指挥军队的真实水平。

  韩信早已有了为项羽挖好坑的设想,每步棋怎么走,他早就设计好了。这些大小王,将来都要被他收拾,然后整合他们的有生力量再去打败项羽。韩信是那个时代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刘邦等大小王占领彭城之后,一下子好大喜功起来。原先他们是多么地惧怕楚军,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楚军的老巢被他们端了。于是,他们开始在彭城纵情声色起来,并放松了对项羽的警惕。

  正陷入与齐军交战的项羽,听说自己的窝没了,尤其是自己的女人虞姬有了危险,马上意气用事,留下大部军队继续攻打齐军,他自率一军攻打刘邦的联军。

  联军有五六十万,项羽只带了精兵三万。

  这是项羽天生的自负。自从巨鹿之战后,项羽从来没有把任何军队放在眼里。他傲视群雄,睥睨天下。一次战役的胜利,滋长了他的自负。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勇气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惜,项羽不明白,也不会知道,他是古今最厉害的英雄,而他的手下不是。他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累,他可能体验不到疲倦的滋味,因为他是个异类,因为他的身体素质是天生的强悍,可惜,他总是认为自己这样,他的手下将领和士兵也应该是这样。

  应该说,项羽的失败从巨鹿之战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了。

  结果没有韩信指挥的联军,果然如韩信所料,大败。联军败在内心深处对项羽的恐惧,他们可以不再怕楚军,但是惧怕有项羽出现的楚军。项羽是楚军的灵魂。被三万人马打败的大小王们,更加害怕项羽了,他们马上纷纷投降,以示忠诚。

  而项羽也更加轻视刘邦了。

  这场战役,表面上是项羽胜了,但是实际上,刘邦捡了一个大便宜。项羽应该明白,轻视自己的敌人,就是无视自己的生命。清朝的权臣鳌拜轻视小皇帝康熙,结果被一群小太监擒获。

  坐山观虎斗的韩信很快收拾起了败军,稍一规整,就打败了项羽的追军。

  韩信所收拾的败军,主要是汉军,其他王的军队根本不会听他的。

  在这些王中的军队,只有汉军实力最强。人少不一定办坏事,就像项羽的三万精兵一样,韩信指挥汉军的这些精锐,打赢了楚军。

  韩信的这次表现应该能给给项羽一个提醒,依靠败军,韩信也可以打赢楚军,可惜项羽依然不感冒。因为千里奔袭的楚军,被韩信以逸待劳打败,也纯属正常。韩信也断定项羽肯定会这般认为,而项羽也确实这样认为。韩信再次骗过了项羽。

  项羽继续不重视韩信,认为只是被韩信捡了一个便宜而已。但是刘邦从此非常重视起了韩信。当然他以前也非常重视,只是这一次韩信的表现,让韩信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了。

  有一句众所皆知的话,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说的是韩信很会打仗,用兵如神。

  汉代大将韩信到底有多厉害?

  他曾背水一战,以3万弱军打败20万强敌。

  韩信要不是夹在刘邦和项羽中间,可能他的能力才是最出彩的。韩信先投奔项羽,但是因为不受重用所以改投刘邦,到了刘邦这里韩信就逐渐展露才华走上人生巅峰了。好几场关键的战役都是因为有韩信在才打赢的,只是最后韩信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过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个韩信的经典战役背水一战,现在“背水一战”是一个成语,但在那个时候韩信以少胜多功劳也拿了,人也自信了。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主力同项羽成皋激战。为了解除侧翼威胁,他派大将韩信率军到黄河以北,进攻项羽的同盟国——魏、代、赵等国。

  韩信用兵如神,首先消灭了魏、代两国,接着,于次年10月越过太行山,向赵国挺进。

  这时韩信只有3万人,且是没经过训练的新兵,有的还是魏、代两国投降的俘虏。但是,他的对手赵国兵精粮足,号称20万大军,为韩信六七倍。赵国国王赵王歇,既没本领,也不掌实权。真正掌管赵国的,是三军统帅的陈余。很快,两军来到了井陉口(今HEB省获鹿县西南)对阵。

  井陉口是太行山八个隘口之一,地势东面平坦,西面险峻。赵军占据东面,大队人马可进可退;韩信却在西面,进退要经过一条长达100多里的狭窄通道。

  赵军刚到井陉口,谋士李左车就向陈余献计:“汉军粮草得靠千里路外运来,必须通过井陉口的狭道,那里只能通过一匹马一辆车。给我3万人马,切断汉军的粮道。”

  断他粮道做什么?”陈余很高兴,“凭赵军这么多精兵强将,我还打不过韩信?”否决了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获悉陈余不听李左车之计,胆子更大了,立即率军通过狭道,推进到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下营寨。然后,他指定一将领率2000精壮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连夜出发,从山后小道抄到井陉口北面的抱犊寨山,在山沟里埋伏下来,交代说:“你们派人到山顶上,发现赵军主力涌出大本营,立即从侧后方进攻,占领空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红旗。”

  接着,韩信又令另一位将领带领一万新兵,在绵蔓水的东岸列成阵势,准备迎敌。

  此将立即反对:“这背水列阵是兵法的大忌。赵军攻过来,这些新兵要是挡不住,往后撤都无退路,一退就全掉河里去了!”

  韩信说:“你放心,我敢担保,赵军主力绝对不会打你们,快去吧。”

  而韩信当然还有其他的布置,就是带领几支队伍,绕到了敌军的后方,在他们斗争的过程中,趁机插上了汉军的旗帜。这场战役说起来也是一场心理上的战斗了。

  第二日,太阳刚从东方升起,赵军前来进攻了。

  陈余在山顶上远远望见汉军居然背水列阵,大笑:“都说韩信是个将才!依我看,他压根儿连兵书都没读过。背水结阵,兵家大忌。我非叫他全军覆灭不可!”

  赵王歇听他这么说,说道:“赶快打吧!”

  “不。”陈余说,“这至多只是韩信的先头部队。我一打,韩信的主力一害怕,就退回去了。”

  一会儿,韩信率汉军主力打着元帅旗号,出现在赵军前面了。陈余这才下令迎战。

  很快,韩信就带着主力,开始败退,一路逃跑。赵军开始追击。韩信退到了预设的背水阵,才停下来了。尾追不舍的陈余也赶到了背水阵前面,喜出望外,大叫:“韩军没有退路啦,活捉韩信,重重有赏!”说着,派人回大本营传令,把守营将士调来,准备一战成功。

  韩信退入了背水阵,也向全军将土传令:“前有赵兵,后无退路,生死成败,全在自己。只要顶住敌人,就能获得大胜!”

  此时,赵军从早晨开始,连续战斗和追击,没喘过一回气。战斗打响后,筋疲力竭的赵军一直没占到什么便宜。陈余把大本营的将士全调了来,还是胜负难分。

  快近中午时,赵军死伤不少,打胜仗的希望没有,可肚子倒饿了。于是,陈余下令把锣一敲,集合将士们收兵回营,打算休息休息,吃了饭再战。

  赵军遵照陈余的命令,返身往大本营撤退。

  韩信料定埋伏在抱犊寨山的2000骑兵已经得手,把队伍集合起来,跟在赵军的后面。赵军走了不多一会,拐过一个山头,前面的士兵看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惊叫起来:

  “火!火!军营失火啦!”

  陈余一惊,双腿把马一夹,窜到前面,一看那火焰是一些旗帜,急忙派出十几名骑兵飞驰回去,探个究竟。没多久,飞骑就回来了,一边跑一边大嚷:

  “完啦,汉军占领了我们的营寨,那红红的不是火,全是汉军的军旗!”

  这一喊,赵军顿时乱作一团。

  韩信一见,立即指挥汉军向前冲,这时占领井陉口赵军大本营的2000骑兵,也一阵风似地从东往西杀来。赵军全部在只能过一个人的狭道上,两头全是汉军,成了弄堂里的老鼠,没处可逃,尽被挨打。

  陈余见赵军挡不住汉军的两面夹攻,把马抽上一鞭,朝一条小山沟窜去。可来不及了,汉军早认准了他,追上去,把他捅下马,一刀砍了头。

  赵王歇见赵军大势已去,也不逃跑,把双手一举,顺顺当当作了俘虏。

  结果,韩信全歼赵军20万大军,乘胜前进,灭了赵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