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不知父皇找他是何事,从李靖家里出来后便急匆匆地赶住太极殿。等他到那里的时候,见李世民早已经在殿里了。
李渊正在殿上气呼呼地大骂:“竖子!匹夫!朕真的没想到这小子竟是一个寡廉鲜耻、反复无常的小人!朕优位厚禄,待他不薄,他居然敢背叛朕!朕若抓到他,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李建成怎么也没想到,父皇突然会发这么大的火。他见父亲正在气头上,不敢问是怎么回事,便赶忙来到李世民面前,小声地问道:“二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惹得父皇发这么大的火气?”
“太子,你还不知道?”
“不知道啊,究竟是什么事啊?”
李建成一脸疑惑,既然惹得父皇在朝堂上大骂,肯定是什么大事了。他急切地看着李世民,等他告诉自己答案。
“邢国公李密反了!”
“谁?李……李密反了?他……他怎么会……”
李建成听了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竟怔怔地站在那里!
“在他落难之时,是父皇收留了他,还对他恩宠有加。他怎么会这……这样呢!”
“是啊,我们也都没想到,这李密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父皇十分震怒。”
“二弟,你给我说说,这李密怎么就反了呢?”
李建成怎么也想不通,忙向李世民询问事情的原委。
“我也是刚刚才把这前因后果大体理清楚,但不一定全面。”
“你先不管全不全面,先大体跟我说一下。”
“太子,你还记得你曾推荐魏征去招安山东的徐世勣吗?”
“是啊,我是曾推荐魏征去招安山东的徐世勣了,这事不是已经结束了嘛。难道这事与李密谋……谋反有关?”
李建成听李世民突然提起这事,有些紧张。他怕是自己哪地方做错了而促使李密反出长安,这样肯定会招致父皇生气和不满。此时他有些紧张,连忙小声追问道。
“太子不用担心,两件事情之间没必然的关系。不过李密出逃,此事倒也真是个由头。”
“由头?我越听越有些迷惑了。二弟你别再卖关子了,快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李世民这才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在619年1月,原瓦岗寨的大将徐世勣(字懋功)在李密归唐后,一直在黎阳孤军独守山东,看护着原来瓦岗军控制的地方。魏征随李密归唐后,一直不被重用,便托太子李建成向朝廷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招降徐世勣。李渊一听非常高兴,自然应允。
魏征到达黎阳后,写信给徐世勣,劝徐世勣归降大唐。徐世勣见李密已然归唐,他认为普天之下,唯李唐才是正朔,将来必能一统天下。他不忍天下纷争,也有心归唐。不过徐世勣觉得他是李密的旧臣,他守护的乃是李密的天下。他觉得李密既是瓦岗旧主,瓦岗旧地归唐与否,具体怎么操作就应该由李密决定。
于是徐世勣托魏征带信给李密道:“魏公(洛阳皇泰主曾封李密为魏国公,所以徐世勣仍这样称呼李密。)已经归附大唐,如今末将也想追随魏公归唐。但这里的人民土地,原是属魏公所有。末将如果直接上表给大唐并献出它们,就是在借主人的失败得利,为自己邀功求取富贵,如此为自己也为世人所不耻。现在末将已将山东各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一五一十地记录在案,托魏征全部呈报给魏公。请魏公自己献给朝廷,以全魏公的名节。”
没想到李密接到信后,心中恨恨不已。他在家中大骂道:“魏征这个破落户,他为了邀功,却坏了我的大事!谁要他瞎操这个闲心呢。”
其实在李密的内心里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他还想以他的旧地为倚重,以等待自己东山再起。要不然他自己不会劝徐世勣归唐吗,哪轮得到魏征出头?
现在自己的计划全被魏征给打乱了,他如何不怒!
所以李密有心想把此信隱匿不報。
“老師,此事不可!”
王伯当知道后赶忙劝阻。
“有何不可?”
李密此时余怒未消,恨恨地说道。
“魏征这小子擅自邀功,坏我大事,可恶之极!既然现在东西全在我这里,我暂时先压一压怕什么!”
“老师,万万不可!魏征前去招降徐世勣这事,陛下已然知道。徐世勣写的信又是魏征带给您的,他能不向陛下禀报这事吗?您若把此信隐匿不报,陛下知道后会怎么想?您想他能饶过您吗?”
“魏征这个竖子,坏我大事!我真想挖了他的心,吃他的肉!”
李密恨得不得了,但是干着急没办法。
倒是王伯当笑着劝道:“老师不用担心,长安和黎阳之间还隔着很远,中间还有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李渊即使想占据黎阳,现在也没法派兵过去。所以黎阳肯定还是由徐世勣暂领,即使归顺了朝廷,也是孤悬在外。老师您什么时候想用,都可以拿来就用,因此您又担心什么呢?”
李密听了王伯当的话后才略略放心。此时他已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入宫亲自把信呈送给唐皇李渊。
李渊听说徐世勣没有奏表,只写信给李密,颇感奇怪。待到李密把徐世勣的本意告知李渊,李渊大喜道:“徐世勣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一位纯臣啊。”
李渊于是下诏封徐世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授莱国公。后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赐姓李氏。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李渊命李世勣仍驻黎阳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抵抗王世充。
魏征回来后,太子李建成觉得其人有异才,遂将其延请至太子府,任命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魏征觉得李建成对他有知遇之恩,从此便忠心耿耿地为李建成出谋划策。
李密此人文武双全,志向远大。他常常以天下为己任,岂是久居人下之人。他上次拉拢李靖不成,心中郁闷。今见徐世勣仍然保有河南、山东的大片土地,而且不忘旧主。他的心中便又重新燃起了一争天下的雄心壮志。他与王伯当私下商议,想要回到山东倚重瓦岗故地、旧人重新创业。
王伯当有些担心,以前他虽然有时附和着李密,替李密劝说李靖归顺,这也都是碍于他与李密之间的师生之情,不得已而为之。其实他的内心虽然割舍不了他与李密之间的感情,但他不想做那种朝秦暮楚,反反复复之人。但他又不敢得罪李密,便小心翼翼地劝李密道:“老师,您已然投了大唐,何况大唐待我等也不薄。若是此时再叛唐而去,如此反复,怕是会被天下人耻笑!何况我们在长安生活的这段时间来看,李唐还是比较得民心,有民意基础的。我们何必再如此反复呢?望老师能考虑学生的意见,三思而后行。”
“你……你说什么!”
“看来几天好日子一过,你都乐不思蜀了!难道你忘了我们的宏图大志了吗?”
李密见王伯当有些反对,心中不悦,脸当场就冷了下来。他大声斥责道:“你简直是睁眼说瞎话!他李唐待我们真的不错?别人看不出来,难道你还不清楚吗?自从我等投唐以来,李渊只给了我虚职,哪有半点实权?他对我们不放心,时时监视着我们,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我真的是受够了!他之所以不杀我,是因为我在河南、山东还有故地存在。他留着我,只不过是为了我在河南、山东的故臣还有悬望之心罢了!我李密本来就有大好的基业。当初我们在瓦岗是何等的辉煌!我们一败张须陀、再败王世充、大胜宇文化及。想当初我们极盛时拥有数十万的军队,占有河南、山东的大片土地。东征西讨,所向披靡,谁又曾是我们的敌手?普天之下,不管是谁,听到我瓦岗之名,哪个不是胆颤心寒?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之流都曾上书劝我登皇帝位,他们都愿意纳贡称臣。当时的李渊在我的眼中又算个什么东西!他当初不也是上表劝我称帝吗?说明他当时也想巴结于我,向我献媚。只是我们后来一招不慎,被王世充钻了空子,而败在那恶贼的手中罢了。”
听李密回首往事,王伯当如何不感慨!当初瓦岗军良将如云,兵势最盛。在中原大地纵横捭阖,所向披靡,那是何等的辉煌!只可惜因李密一时的骄狂,惨败于王世充之手,以至于瞬间分崩离析。
世事无常,荣辱往往只在咫尺之间啊!
李密见王伯当心有所动,继续说道:“伯当,创业本来就多艰难,向逆而生,失败了一次两次又算得了什么!上次李世民不也惨败给了薛举嘛!失败一次、两次都不可怕!关键是只要我们还有这雄起之心,有勃然之志就行!这些挫折只不过是上天对我们进行的一个大的考验而已!伯当,你何故遇这一点点挫折就垂头丧气呢!何况现在徐世勣在河南、山东还守护着我们的基业。只要我们能回到山东,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旧部一旦听说我们重振基业,必然会重新归附的!有此大好的机会,我们何不从头再来!天下本就是有才有德者居之,我李密的才德又岂在他们李氏父子之下呢?”
李密说到此,用眼睛紧盯着王伯当,生气地逼问道:“伯当,难道我们就这样甘于寄人篱下,被人呼喝支使吗?难道你如此贪恋荣华,竟不顾情谊要弃我而去吗?”
“老师,学生不敢!学生只是想请老师三思啊。即使我们想东山再起,暂时也不是时候。学生觉得这李唐要一统天下,与王世充、窦建德之间必有一战。到时我们可以趁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顺势起兵,岂不更好?”
“天与不取,夫复何为!什么不是时候?我想你是放不下这里的富贵而已。如若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的那些旧地、故臣可能也早已不存在了,我们还拿什么来东山再起?只有趁现在李唐羽翼未满,窦建德、王世充之流还未成气候之时,才能与他们一决高下。你若不跟我去,我们就此分手,师生之谊也从此一刀两断!”
李密说着作势就要割袍断义。
王伯当是极重情义之人,他见李密生气,赶紧赔罪道:“伯当始终唯老师的马首是瞻,一生忠于老师。老师去哪,伯当即去哪,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对啊,这才是我的好知己、好学生啊!”
李密见王伯当如此说,才转怒为喜。他拍拍王伯当的肩头,笑着说道:“伯当,我们师生本为一体,有我的荣华,便有你的富贵。我们既有鸿鹄之志,又何必久困于此呢?”
李密说罢便立即与王伯当计划脱身之计。
第二天,李密上书李渊,称有意到山东去招抚旧部,以巩固大唐在河南、山东的统治。李渊听了以后非常高兴,立即下诏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
李密出发不久,李世民得知后赶紧找到李渊道:“父皇,千万不能把李密放出长安。此人天资明决,常常自比刘邦、项羽。谋无不中,量无不容,为龙为蛇,不可测也。此人决非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所能及。他初投我朝时,儿臣即看出他时有不满,常怀有异心。父皇为何放他和王伯当到山东去呢?况且李密在河南、山东的旧地、故人都在!李密胸怀大志,王伯当勇冠三军,如今两人联手前往山东,再加上山东原有的徐世勣,势必将会东山再起。一旦他们再次崛起,必对我大唐构成极大的威胁。父皇您这么做,这无异于是龙游大海,虎归南山啊!”
“呀!”
李渊听李世民这么一说,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不是世民提醒,朕竟一下子让李密这贼给迷惑了!”
李世民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李渊。
“朕百密一疏,怎么就没想起这一层来呢!当时他提出与王伯当同去时,朕的心中即有疑惑,但赖不住他原般的甜言蜜语。李密竖子,始乱终逆。如此反复,乃是小人也。不是皇儿提醒,朕倒真的中了那李密的奸计了!”
李渊此时追悔莫及,立即下诏招李密回朝。
“事情的大致经过就是这样,父皇这才派人召太子过来的。”
“原来是这样!”
李建成见李密谋反,跟自己推荐魏征招安徐世勣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这才放下心来。
话说李密出得潼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回头看着潼关颇为自得地笑道:“哈哈哈哈,我原来以为那李渊还是一个人物,现在看来也不过尔尔!论谋略、论才智,他哪里是我的对手?我李密此去正如龙投大海,虎奔高山。待明日,我定将重归长安!到那时,这天下就是我李密的天下了!”
不过他还是怕李渊发现他的计谋,率部匆匆东行。当他行至稠桑驿(在今河南灵宝市北二十二里稠桑村附近)的时候,接到李渊快马加鞭送来的诏书,说有要事与他商议,令他立即返回长安。
“回去?哈哈哈哈!”
李密知道事已败露,他在马上对王伯当大笑道:“伯当你看,这李渊当真是愚腐至极。他真以为我李密是三岁孩童,让他玩弄于股掌之上呢!我李密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又如何会再回去?”
李密和王伯当紧急商议道:“现在事已至此,我们已经摆脱了李渊的控制。既然李渊已产生怀疑,我们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就此起兵。”
王伯当试图劝阻,但李密此时刚刚摆脱牢笼,让他再回去,他怎会答应!
“伯当,开弓没有回头箭。李渊现在招我们回去,肯定是发现了我们的图谋。我们现在若是回去,还能有好果子吃?现在我们不论成功与否,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了。好在我们现在明面上还没有与李渊撕破脸,起兵之事,各州县还不知道。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可先取桃林县,然后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声言去洛阳,而背地里却越过熊耳山,前往襄城投奔旧将张善相。只要我们进入河南、山东境内,那李渊再想怎样,也鞭长莫及了。”
于是李密秘密斩杀朝廷使者,用计谋骗开桃林县城。然后乘险翻越熊耳山向东,遣人密告伊州刺史襄城张善相,望其念及前日旧情以兵接应。
无奈天不假人,喝水都能塞牙。也合当李密背时走霉运!
李密的计谋早已被熊州副使盛彦师看透。他断定李密此时匆匆出长安,必有图谋。且他听说桃林县令被杀,便知李密此行必是反叛。既然李密声言去洛阳,实际上定是逃往襄城。而只要李密去襄城则必过熊耳山!他在没有朝廷旨意的情况下,大胆率军在熊耳山溪谷布下埋伏,令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边高处,刀斧手伏于溪谷之间。
熊耳山山高奇险,乃是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的一处山脉,因《尚书·禹贡》上有“导洛自熊耳”故而得名熊耳山。熊耳山自古即为道教圣地,中原名山。
李密率领部众匆匆逾山南渡,步入熊耳山后,队伍走在山间小道上,越走越窄,山势越来越险。数千人的队伍在山谷中拥挤不堪,首尾不能相顾。且因道路崎岖,只能缓慢地迤逦而行。
王伯当举头观望,见两边山峰夹道错落,如虎踞龙蟠。一条山路蜿蜒隐没于山谷之中,非常险要。在队伍经过了熊耳山著名的头天门、二天门后,山势更加险峻,路两边山峰峭立,树木丛生。
“呀!此处山势险绝,道路难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唐军在此伏兵,则我等危矣!”
王伯当霎时惊出一身冷汗,他连忙叫住李密道:“老师,您看这两边山峰对出,峡谷幽深。若是唐军在此埋伏一军,则我们休矣!”
李密抬头观看,但见山势叠障,两边奇峰耸立。路狭道远,确是险绝,也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
“伯当,此地是何处?”
有军士识得当地地形,对李密道:“魏公,此地乃是熊耳山的一处险地,名唤‘断密涧’”
“断……断密涧?”
李密一听,内心不由得颤了一下。
“我名叫李密,此地名唤‘断密涧’。难道……”
李密不由得抬头四处张望,但见山势嶙峋,壁立万仞,犹如巨兽扑面而来,让他激灵灵打了一个冷战。他凝视良久,忽然仰头哈哈大笑道:“伯当又是多虑了,这唐军之中除了李世民、李靖之流,还有谁能有如此军事眼光,想到在此伏兵?况且我们扬言向东,实则向南,谁又能识破我声东击西之计耶?”
李密说罢马鞭一挥,大声说道:“众军快速前进,争取早日到达襄城,届时我当与众军痛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