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李靖和李孝恭率唐军,在江淮地区与辅公祏的宋军酣战之时,李世民与李元吉也率军正在抗击东突厥的进攻。他们所率的唐军与东突厥颉利、突利两可汗率领的万名精骑,在豳州(今陕西彬县)南面的五陇阪相遇。
此时关中地区连日霪雨绵绵,地面泥泞不堪。唐军因连日行军跋涉已疲惫不堪,再加上粮草运输被隔断,战斗力锐减。将士们吃睡几乎都是在潮湿泥泞的泥地里,军中疫病也开始流行。李元吉等许多将领不由得产生了畏战情绪,都认为敌强我弱,不敢出战。更有些将士提出不如先脱离与突厥军队的接触,等到天气晴好的时候再与突厥开战。
李世民心急如焚。
三军可夺帅,但不能夺志!
一旦士气没有了,再强的军队也没用,只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何况他们现在面对的,是比初创的大唐还要强大许多的东突厥铁骑呢。李世民见将士们士气低落,心中万分的着急。他一方面艰难地劝导李元吉,一方面努力地鼓舞大家的士气。
李世民知道,在大唐将士们的心中本身都存在一个畏惧突厥的心理。突厥人善于骑射,国力远远地强于大唐。此时如果停滞不前或者后撤,必然给突厥军队提供了出击的机会。
士可鼓,不可泄!
士气一泄,将输的片甲不留!
李世民骑着他的特勒膘,站在纷纷洒洒飘扬的风雨中,一任雨水从他金黄色的铠甲上滴落。他迎着在他面前列队的大唐将士们紧张而迷朦的目光,大声地说道:
“我最神勇的大唐英雄们,天下苦突厥久矣!今天,到了我们一雪前耻,建功立业的时候了!我们的身后,就是我们神圣的大唐国土,就是我们的妻子家园。突厥多番侵扰我大唐,已经逼得我们退无可退,忍无可忍,到了必须要奋起反击的时候了!难道我们忍看我们大唐的国土被突厥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妻子儿女再受突厥胡虏的凌辱?我们现在不反击,更待何时?现在我们困难,其实突厥大军比我们还要困难!现在外面的雨越下越大,突厥的帐篷俱是兽皮缝制,根本不能抵御大雨,肯定会到处漏雨。你们有没有看到,很多突厥士兵们也跟我们一样都站在湿地上,身上都被雨水淋湿了。突厥大军所依仗的,无外乎是其强骑和劲弓耳。现在积水泛滥,地面湿滑,马不得力。加上受雨浸泡,筋胶俱解,弓不能用。此时的突厥就像是天空折翼之飞鸟,有何可惧的?”
李世民恳切地说道:“将士们,我们虽然也淋在雨中,但我们是防守,大多数时候是在屋舍中风雨不浸,刀槊犀利,以逸待劳,此时不乘,将复何待!”
“两军相遇,勇者胜!我李世民早就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决战就在今朝!”
李世民身先士卒的勇气,诚挚激励的话语,一点一点的将战士们积压在心中的那股对突厥的仇恨激发出来,一股英雄气概重又在将士们的心中激荡。
“胜利!”
“胜利!”
“胜利!”
众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云霄。声音传到突厥营中,听者皆胆寒。
李元吉不屑地把嘴一撇,嘟哝道:“光靠喊口号有什么用!喊口号能把突厥给吓退了?”
李世民颇有些失望地朝李元吉望了一眼。他知道现在的李元吉已经不是当初在洛阳城边邙山大战时的李元吉了。那种兄弟相依,合作破敌的时光再也不会有了。现在他们两个人虽然同在一个军中,却如同死敌一样。
也许在李元吉的心里面,他可能正巴不得李世民在两军阵前死于突厥人的刀下呢。
李世民特别渴望李元吉在这个危急时刻,能给予他十二分的支持。但看着李元吉阴不阴阳不阳的脸色,以及好像事不关己的那一种介身事外的态度,让李世民既心疼他又忌恨他。自从李元吉败退晋阳以后,他基本上已失去了父皇的宠爱。但他毕竟年龄还小,才十几岁,有时候犯一些错误也难免。所以当他看到李元吉在父皇面前不受待见,李世民打内心里心疼他。但李世民认为他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和太子沆瀣一气,合起伙来对付自己,更不该在此国家大义面前耍孩子气。所以李世民的心中,实实地又气他。见李元吉这么说,李世民只是苦笑了一下。
“四弟,三军之势,在于气也。气可鼓,不可泄。不喊口号,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能退去突厥大军?”
“我?”
李元吉把眼一翻,没好气地说道:“我能有什么办法?当初是你硬要领兵出征的,你是三军统帅,怎么破敌,当然是你拿主张了!”
李世民也不与李元吉争辩。现在他们兄弟二人争辩,不仅不利于鼓舞士气,反而会让将士们认为他们主帅不和,从而更加畏战。他愤怒地把大氅一甩,把长枪一挥,雨水顺着枪尖洒出了一个完美的弧线。
“好,今天二哥就让你见识一下,看二哥是如何在两军阵前纵马驰骋,斩将杀敌的!”
其实李世民也知道,光靠喊口号是没用的,必须要战胜敌人才行!于是他独挑尉迟敬德、秦琼两人亲率一百名精骑驰往突厥阵前。
“殿下,为什么又偏偏撇下俺老程呢?哪回上阵杀敌,俺老程落在人后的?”
程咬金见尉迟敬德、秦琼两人都被点将上阵,唯独抛下了他,心中老大的不高兴。他扯着他的那个大嗓子,喊着、叫着也要随往。
现在很多将士都生怕与突厥正面交锋,唯程咬金还喊着、嚷着要上前。看着他那种朴实、勇猛的神情,李世民的心头一热。他还没说话,秦琼便先对他笑道:“殿下,属下刚才还提醒殿下,呆会老程肯定要来闹。您看,果然不假吧!”
“是啊,这不是小看人嘛!他们两人去得,俺老程就去不得?”
程咬金听秦琼这么一说,马上瞪起了眼睛,发起了牢骚来。
“二哥,你就不要在那说风凉话了!你们都有肉吃,俺老程连喝汤的份儿都没有!这算哪门子的事啊!要不然你下来,让俺老程去过过瘾!”
“诶,别别别,谁上谁不上,不是你二哥说了算的!我这是殿下点的将,哪能跟你换呢!”
众人都被他们二人的对话给逗乐了。李世民走过来恳切地对他说道:“程兄,我们三人出击,也给你一个任务,你负责在后面擂鼓助威。”
“擂鼓?擂鼓谁不能擂啊,为啥偏叫俺去擂鼓!”
程咬金不高兴了,他猛地一挥手中的长槊,嘟哝着说道:“殿下您看,俺老程手中的长槊可不是那擂鼓的鼓槌。叫俺把这丈八长槊当鼓槌去擂鼓,这不是明显的小瞧人嘛!俺可不干!你们都去冲锋陷阵,却叫俺在你们屁股后面擂鼓,那多没意思!”
李世民笑着说道:“今天的擂鼓与往日不同。今天我们三人只带百名精骑去迎战突厥人,就是要提振将士们的士气。我们有没有震慑力,靠的就是气势!这气势从哪来,就从你的鼓声中来!所以擂鼓要有气势,要与我们出击起到互相呼应的作用。将军若把鼓擂得好的话,还真不亚于有千军万马呢!”
“擂个鼓还能有那么大的作用?”
程咬金还有些怀疑。
“当然了!”
李世民接着说道:“不信的话,到时候你等着瞧。只要程兄的鼓擂的好,我一样给你记功。”
“真的?那俺老程可要使劲地擂了?到时鼓擂坏了可不可怪俺老程哦?”
“不怪你,不怪你,擂得好还有功!”
“得嘞,殿下,那您就瞧好吧!”
程咬金这才大喜,命人找来一百面牛皮大鼓。他还特意从军中挑出膀大腰圆的大汉,来和他一起擂鼓。
“你们一个个可要可劲的擂,一定要擂出气势来!”
“那要把鼓擂破了怎么办?”
“擂破了不怪你,不要像娘们似的,鼓声比屁声还小!擂不出气势的话,今天谁也没有饭吃!”
“得嘞,将军您尽管放心,到时您就瞧好吧!”
程咬金郑重其事,还和士兵们专门演练了鼓点、节奏和力度。为了防止鼓面淋雨,还专门命令其他士兵手持防雨布遮挡雨水。百面大鼓,用力敲打起来,“轰隆隆”还真是如同万钧雷霆。
一切布置停当,李世民才与秦琼、尉迟敬德两人率领一百精骑兵来到阵前。虽然此时雨越下越大,但这一百个精骑俱是百里挑一,个个精神饱满,气宇轩昂。
他们站在雨中就好像是天兵天将降临一般!
李世民用枪指着颉利,厉声喝道:“颉利!当初我大唐在晋阳起兵之时,曾与尔等订立盟约,互不侵犯。我听说尔等突厥人就像天空翱翔的雄鹰一样,说出的话像那磐石一样千年不变,万年不腐!即使是草原上的最凶恶的豺狼,也知道自己的地盘是有边界的,从来不会越界去侵犯其它豺狼的领地。尔等本应该在草原上纵马驰骋,我们大唐可从来没有侵犯过尔等的生活。但尔等却屡屡支持薛举、刘武周、刘黑闼等叛逆作乱,扰我大唐。现在尔等又多次犯我大唐的边境,夺我牲畜,杀我边民。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哪像草原上雄鹰般的英雄所为?”
“哈哈哈哈!你们汉人也配和我们突厥人谈草原上展翅高飞的雄鹰,英勇剽悍的豺狼?我们草原上高飞的雄鹰,地上奔跑的豺狼从来都是崇尚实力的。只要有实力,这天下任我们突厥人纵横驰聘,哪里在乎边界在哪里?现在我们突厥拔一根毫毛都能砸翻你们大唐,汝还与我谈什么信义廉耻?那是你们汉人的一套,可约束不了我们突厥人!”
李世民见颉利骑在马上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样子,更加气愤。他大声叱问道:“实力?论实力,尔等胡人怎与我大唐相比?我相信可汗也是读过史书的人,从古至今,但凡历史上曾犯我中原的人,哪一个有好的下场?当年的匈奴何其彪悍神勇,还不是败在汉朝的卫青、霍去病的手中,被远逐漠北,从此不敢踏入中原一步!你们是不是也想要这样的结局?我大唐乃中原正朔,以德济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像薛举、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之流貌似强大,即使曾得到尔等的资助,结局又如何?还不过是螳臂挡车,自取灭亡而已!难道尔等也想步他们的后尘?”
颉利原本以为李世民不敢与战,却没想到李世民仅带一百精骑就敢与他对阵,心中有些疑惑。现在见李世民说的义正词严,竟被诘问得瞠目结舌,半天说不上话来。
此时颉利被李世民责问得无言以对,只好狡辩道:“我们突厥人向来直爽,哪像你们汉人那般咬文嚼字,呱呱啦啦地说出一大堆话来。我们只相信武力,天下乃有能者居之!我们突厥现在兵强马壮,国家富强,就应该居有天下。你们汉人内斗不止,大唐虽已统一天下,但国力疲蔽,怎能与我突厥匹敌?尔等为何还不向我们突厥俯首称臣?”
李世民突然仰头哈哈大笑,笑声洪亮,仿佛能穿云透雾,直达四方。这笑声里,充满了对颉利的不屑一顾。
李世民大声答道:“国力衰竭?突厥该居有天下?哈哈哈哈!我大唐现在拥有四海,国富民强,四方称臣,万邦来朝。如今我们国力蒸蒸日上,一日千里,岂是你突厥可比?既然可汗说天下乃有能者居之。有本事的话,我们就来单打独斗!我仅需率这区区一百精骑即可破你突厥大军!”
李世民说罢将手中长枪一挥,唐军中瞬时鼓声震天,如天雷般从天际边滚滚而来,突然在每个人的面前轰然炸开。又似狂风裹挟着汹涌的海潮撞击着礁岩,腾起万顷波涛。一股雄悍的气势好像从四面八方直逼过来,压得突厥大军喘不过气来。
“杀!”
“杀!”
“杀!”
李世民长枪高举,鼓声一响,他便与秦琼、尉迟敬德率一百名精骑呼喝着前进一步。每擂一通鼓,率军前进一步,再擂一通鼓,又率军前进一步。
突厥军队一时人心慌慌,不知所措。颉利更是一时不明白李世民的用意,深怕中计,不敢妄动,竟挥师连连后退。
两军短兵相接,紧张对垒时,一味的后撤是最损耗士气的!突厥大军越退越心悸,越退越惊慌。
李世民有如天将一般,在阵前来回驰骋,红面黄里的大氅虽然被雨打湿,但是在奔驰时被风吹起,仍然“猎猎”有声。他见突利可汗也在军中,竟径直驱马奔向突利可汗。
突利见李世民突然裹挟着风雨向他冲来,心中大骇,正要拨马回走。
“突利可汗,请留步!”
李世民突然大声叫住了他。
“秦……秦王,什么事!”
“突利,你屡随颉利侵犯我大唐,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既然颉利不敢上前,我李世民欲率一百精骑向你挑战,尔敢应战否?”
面对李世民义正词严的大声叱责,突利低头不语。他见颉利不敢上前,他也畏缩不前,对李世民的诘问低头避而不答。
颉利与突利二人乃是叔侄关系。始毕可汗去世后,其弟颉利继位,乃与始毕可汗的儿子突利同掌突厥事务。两人向来不和,互有猜忌。这次突厥突然出兵犯唐,突利本来就极不情愿。突利认为东突厥如今国势已大不如前,每况愈下。颉利应该做好自己的内务,尽量减少对外用兵。现在周边的吐谷浑、吐蕃日渐强大,对突厥更是虎视眈眈。所以突利认为现在更应该与唐修好关系,以减轻日渐强大的大唐对突厥所带来的压力。但颉利执意出兵,认为与大唐叛军辅公祏正好南北呼应,趁唐军南北不能兼顾之时攫取更多的利益。
颉利与突利的不和,为李世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他正好可以利用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意图分而化之。
“突利,汝敢应战否?”
面对李世民在风雨中依然威武的形象和灼灼逼人的眼神,突利始终不敢作答。面对李世民义正词严的大声追问,突利心虚地走到门旗下,终不敢出声。
唐军中再次鼓声雷动,声震于野。
“杀!”
“杀!”
“杀!”
李世民率领一百精骑,又随着鼓点,昂首向前,一步步地逼近突利的大军。突利见唐军势盛,不敢单独应战,乃挥旗示意大军后退。
唐军见突厥大军竟然在自己的百余人的声威下竟然不敢应战,还匆忙后退,士气更盛。
“啪!”
“啪!”
“啪!”
“杀!杀!杀!”
唐军虽然只有一百个精骑,但尉迟敬德、秦琼等都是“万人敌”,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人物。将士们在李世民、尉迟敬德和秦琼英雄气概的感召下,个个气宇轩昂,人人精神抖擞。他们用长矛敲击着盾牌,发出整齐的击打声,齐声高喊,汇和着如雷的鼓点,排着整齐的队形齐步向前。在风雨中,这气势竟如排山倒海的波涛一般。在突厥人的心中,不啻是神兵天将一般!
李世民见突厥大军不住后退,便率军再次向前推进,准备渡过沟堑。
即使在大雨中,李世民与唐军仍然英姿飒爽,有如风雨中的泰山,有压顶之势。尉迟敬德和秦琼分护左右,像两座巍然矗立的铁塔,岿然如山。
那一百名唐军精神抖擞,一个个如下山的猛虎,似脱笼的豺狼。纵是在草原上驰骋奔突的突厥士兵见到了,也无不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