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赧然一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就听属下在这里叽叽喳喳的,其实殿下比属下懂得多多了。属下在殿下面前滔滔不绝、呱啦呱啦的说个不停,岂不是有点班门弄斧?”
李世民拉着李靖的手真诚地说道:“李兄说的,我也曾想过,但绝没有李兄想的这么周全。有些问题我虽也有思考,却总是不得要领。今天听了李兄的话对我确实深有启发。望李兄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对我也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李世民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李靖,希望他能继续说下去。
李靖见李世民像是真心想听他说下去,便也不谦虚,接着说道:“既然殿下想听,属下就再胡侃乱说一通。属下说的不管对不对,也只是一家之言,还请殿下勿要见笑。”
李世民赶紧道:“哪里会,哪里会!我听了受益匪浅,李兄只管说来!”
李靖理了理思路,又继续说道:“秦国几代君主励精图治,为统一六国而积极准备。虽然那时秦国并没有施行仁政,而是实行法家的严刑峻法。但那时国内的问题都被征服六国的成就所遮掩,只要外部一切顺利,就能掩盖住内部的各种矛盾。秦国从对六国的征服战争中也能得到大量的物资收益以资国人,大家都乐享其成,所以也都支持国君。为了能实现统一可以尽情调度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举全国之力去实现统一,这在当时也确实需要以严苛的法律来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执行。不过这时实行的严苛峻法、繁重的赋税徭役,是为了实现统一,是为了国家。相比之于苛捐杂税,严刑峻法来说,国家分裂、战乱带给人民的伤害更大。所以人民愿意忍一时之短痛而渴望去清除分裂、战乱之长痛。而到了秦统一六国以后,仍然实行严苛的法律,繁重的税役,却是为了修阿房宫,修秦皇陵,是为一己之享受,这是为私。两者性质不同,当然会遭到人民的反对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如能即时改弦易辙,休养生息,实行仁政。则原来六国之人必然归心,大一统局面也必然巩固。如此这样的话,强大的秦朝又何以会二世而亡呢?这真是血的教训啊!”
“是啊,这真是血的教训啊!有的时候,强权用多了,就会迷信强权,认为强权能解决一切问题。却没想到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李世民听了以后也感慨地说道。
“殿下说得非常有道理。《易经》有云:‘上九,亢龙有悔!’倨傲者不免招祸,万事不能做过了头。一旦事情做过了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走。”
“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
李世民的口中不住地念叨着这一句。他边念叨着边频频地点头,并陷入了沉思。
“亢龙有悔”这一句话是出自《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九”和“亢”都是至阳,“悔”指的是灾祸。意思是万事万物走到最极至,必然有灾祸。李世民以前也读过这句话,思索过这句话所展示的哲理,但今天对这一句却突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从李世民深邃的双眸中明显可以看出,李靖的话让他产生了共鸣。
一会儿,他抬头望着李靖认真地说道:“李兄说的有理,让我忽然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我朝现今也正在剪灭各路反王,可以采取一些非常之策。但等到全国统一以后,一定要实施仁政,与民休养生息。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全国之心,巩固统一大业。大隋虽然在统一全国之初做的很好,但是到了炀帝杨广却恰是放弃了仁政,致使天下大乱,国家最终也分崩离析。”
“殿下,我朝若是真能做到如殿下刚才所说,则是天下之幸,万民之福啊!”
李靖听了李世民的话,不禁高兴地点头称赞。这一句话从李世民的嘴里说出来,意义肯定非同寻常。在李靖的眼中,李世民可是有可能成为大唐未来的君主啊!
“乱世用法家,调养用道家,而治世则要用儒家。经历大的变乱之后,百姓大都思稳,国家急需仁政善政。当年的西汉就能积极吸取秦亡之教训而与民休息,仅仅三代之后即达到强盛。我朝若能如此,也必将开万世之业,创强盛之基啊。”
“哈哈哈哈,李兄说的太好了!”
李世民高兴地拉着李靖的手说道:“李兄的一番话,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也为我朝的政策制定和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真的得好好谢谢你。”
“殿下谬赞了,属下只是信口开河而已。如果能对殿下有所裨益的话,则属下感觉太高兴了!”
那边的两个女人本想过来拉着自己的夫君一起玩。但当她们看到他们两人说的正投机,知道又是在谈论什么家国大事,也就不打扰他们,自己带着两个随从往遗址的里面转悠去了。
李世民又问道:“炀帝还是做太子的时候,文帝专门请杨素做他的帝师。同时又派了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的高颎相助。我想炀帝杨广也应该知道这样的道理啊,可他为什么还那么做,最终葬送好好的大隋江山呢?”
“殿下您想一想,一国的核心在哪?”
李靖朝李世民笑了笑,突然反问道。
“当然在皇帝身上啦。社稷安危,人民福祉全都系于皇帝一人啊。”李世民说道。
“既然系于皇帝一人,那朝政的得失,社稷的安危也肯定系于皇帝一人喽。”
李靖看着李世民,见李世民正在等他的下文,便继续说道:“一国的兴衰,关键要看国君的德是否配其位。德配其位则国兴,德不配其位则国家败亡。炀帝杨广本是个聪明多智,广学博闻的人。在他当太子时也确实很有作为,灭南陈,攻突厥等等大小战役数十次,并且是屡建奇功。说实话,他的太子之位完全是靠他自己的才能换来的,杨勇和他比确实是差了一大截。可他一旦即位后,则认为老子是天下共主,可以主宰一切,生杀予夺,目空一切。他驱庶民似蝼蚁,视良善如寇仇。他倒行逆施,亲小人远贤臣。言贼者获罪,敢谏者受刑。殿下所说的高颎为相执政近二十年,竭诚尽职,功绩卓著。只是见隋炀帝奢靡无度,劳民伤财甚为忧虑,有所议论,即被杀害。而杨素见无法劝阻索性来了个明哲保身,不理不问。这杨广从此便更加肆无忌惮,越发任性妄为。他巡游无度,靡费奢侈,一生乱用民力,征发数千万人次挖运河、建东都,征高丽,弄得民不聊生。在下记得亚圣孟子曾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像杨广这样的人哪还能称得上是人君啊。当年祖君彦曾说炀帝的罪恶是‘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所以他必然遭到国民的唾弃。实际上强大的暴秦,哪是亡于揭竿而起的陈涉?完全是毁于自己。而同样强大的暴隋,也同样最终是毁灭在暴君杨广自己的手中。”
李世民拍手赞道:“善!听李兄之言,真是有如醍醐灌顶,如沐香汤温泉。我朝有幸能有李兄这样的人才辅佐,真是天助我大唐也!”
李世民一句话说得李靖脸都红了,赶紧拱手道:“殿下谬赞了。殿下才是贤德之人,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在下在此妄言,实是弄斧于班门。”
李世民说到这里,突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殿下,您这是……”
李靖见李世民和他说的好好的,突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禁有些纳闷。抚古伤今,虽是人之常情,但也不至于竟如此叹息啊。
李世民见李靖一脸疑惑地望着自己,他有些歉意地笑了笑。
“李兄,有一句话我一直如梗在喉,觉得不吐不快。又怕李兄介意,又不知从何说起呢。”
“诶,殿下一直是一个爽快之人,既然有话要说,又不吐不快,那又何必憋在心里面呢?今天我们既然一起畅论古今,殿下何不一吐为快呢!”
李靖不知是什么事情,竟然让一向爽快的李世民都难以说出口。所以他便催李世民大大方方地说出来,以消胸中快垒。
“既然李兄这么爽快,那我也就直说了吧。李兄,这一次剿灭薛仁杲,李兄劳苦功高而未赏,我一直觉得心中过意不去。这次浅水原之战,李兄功劳最著。我多次向父皇说明,可惜父皇都没有采纳。也许是父皇对李兄过往之事还有……有点……,世民为此觉得实在有些愧对李兄。望李兄能不计前嫌,倾心助我大唐。”
“原来是这么一点小事啊,殿下又何必太过在意?”
李靖坦然地笑道:“属下哪能为这点小事而心存芥蒂呢,这一点请殿下放心。陛下对臣有意见,其实过在李靖而不在陛下,是李靖当年的做法确实让陛下伤心失望。所以陛下无论怎么对待靖,靖都能理解。靖如今只想尽心竭力效忠大唐,只要能统一全国,救民于水火,靖万死不辞!”
“好!李兄乃真君子也!忠心耿耿,淡泊名利,让我由衷地佩服!”
“殿下谬赞了,靖实在是诚惶诚恐!”
李靖连忙躬身说道。
李世民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为了表示对李兄的歉意,我上次专门让人把陛下给我的赏赐转赠给李兄,李兄为何不要呢?回去之后,我想派人再送过去,李兄要是再坚辞不收,我就认为李兄是有心怪罪父皇,不能谅解父皇了。”
李靖见李世民把话说到这份上,有些为难。他想了一下,说道:“殿下,靖之为国确实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倾心为国效力,为民解忧。既然殿下这样说,属下倒还真有些为难了。收吧,不符合属下内心的追求;不收吧,又有负于殿下的厚爱。”
李靖略一沉吟,望着李世民真诚地说道:“既然这样,属下倒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殿下能否应允?”
李世民见李靖没有当面拒绝,满心欢喜。他高兴地说道:“李兄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只要我能办到的当尽力满足。”
李靖说道:“上次浅水原之战,属下训练的那伍百名陌刀手虽然勇猛,但也伤亡十之有三。靖有个不情之请,就是想将殿下的赏赐拿出一部分抚恤那些阵亡的将士,以慰其忠勇如何?”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说道:“按说抚恤阵亡将士,本是朝廷的责任。李兄做此事,足见兄是仁义之人,为国分忧,世民敢不应允。”
李世民停了一下又说道:“那还有大半就作为李兄之奖赏,望兄不要再推辞了。”
李靖连连摆手,笑着说道:“殿下今天早上也去过敝宅,虽不算豪华,但属下与家人住住已是绰绰有余。这些赏赐于我也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属下呢还有个打算,说出来殿下也肯定赞同。”
“哦,是嘛?”
秦王李世民一听,开玩笑地说道:“李兄又有什么想法?赶紧全都一起说出来!要不然我感觉好像是一个套子接着一个套子引诱我往里钻。好吧,反正我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坏事,李兄有什么想法就一古脑地都说出来吧。”
李靖也笑了,说道:“殿下是何等精明豁达之人,属下即使设千百个套子,也套不了殿下啊。”
“是吗?哈哈哈哈!”
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爽朗的笑声在这洁白的雪原上显得无比的豁达、洒脱随性。
李靖继续说道:“这次浅水原之战,足以看到我们训练的这伍百名陌刀手的效果。要想战斗中能占敌先机,必须要有一支能力超群的奇兵、精兵才行。属下想把剩下的钱用来广置刀具,置办铠甲,购买战马,争取训练两千名这样的精兵,以期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兄这个建议真是太好了!”
李世民听了也高兴地说道:“对,军中应该有精兵,这样才能出奇制胜。那些钱本来就是李兄的,李兄想怎么用也应由你支配。另外我也要出一大笔,这样才不辜负李兄的一片忠心。”
实际上李世民之所以给李靖送钱,一方面确实是觉得过意不去。这次灭薛仁杲之战,李靖在遭到众将误解奚落的情况下,仍然不急不躁,一心一意地出谋划策。他又亲自带兵出击,为最终战胜薛仁杲立下汗马功劳。这一次李靖有功不得封赏,李世民觉得非常的对不起他。另一方面,李世民也想为自己将来争储位收纳人才。随着李世民功劳、地位的逐渐提高,他的心中也难免开始觊觎皇位。现在见李靖想用这笔钱训练一批精兵,心中当然高兴了。
有这些精兵在手,也等于是在壮大自己的实力,他何乐而不为呢。
李靖又道:“既然这样,这些钱请殿下不必送到属下的家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到时需用的时候属下直接到秦王府去支取如何?”
李世民倒很洒脱,他笑道:“这些钱本来就是李兄的,如何支用,当然一切由李兄安排了。”
“不过善于训练精兵一事,毕竟不是小事情。殿下一定要向陛下禀报清楚,以免引起陛下不必要的误会。”
“李兄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二人正在那里谈笑风生,说的高兴,突然见有一人悄悄地向他们这边走过来。看他衣衫褴褛,满面风尘的样子,李靖和李世民两人都没把他当一回事,以为又是来讨赏钱的村民。等到这人来到近前时,李世民还随手摸了摸身上,看有什么可以赏赐给此人的。
没想到此人来到近前,突然大吼一声道:“恶贼李世民,你的死期到了,拿命来!”
这人说完突然从衣服中拔出宝剑,向李世民刺来。
原来那人把剑裹在了衣服里,李靖和李世民都没有发现。此时遽然遭袭,完全没有防备,俱是猝不及防。
慌乱中想要躲闪已经来不及,那剑疾如闪电,直直地向李世民刺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