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鲲鹏于飞

七十六 北 伐

鲲鹏于飞 秋风暖阳 6211 2024-07-06 15:04

  大隋王朝倾覆,中原纷争,正中突厥的心意。他们希望中原一直乱下去,突厥便可分而治之,从中渔利。因此,突厥绝不希望看到中原形成一个统一的、不断强大的汉人政权。

  当初李渊在晋阳起兵之时,突厥之所以支持李渊,也正是出于这一目的。及至李渊称帝后,实力渐长,已严重威胁突厥的利益,引起了突厥的紧张。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对付大唐政权,便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

  刘武周从此自称皇帝,建立大汉,改元天兴,依托突厥力量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刘武周接受手下大将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指挥定杨军接连攻克山西多地。兵锋所向,直指李渊的龙兴之地晋阳(太原)。

  李渊先后派齐王李元吉、右仆射裴寂去攻打刘武周,没想到结果都以惨败告终。

  刘武周趁势攻克大唐李渊的发祥地山西晋阳,李元吉连夜携其妻妾放弃晋阳逃回长安。接着刘武周又派遣宋金刚南下攻陷晋州,进逼绛州,占据龙门,攻占浍州。

  与此同时,盘踞在夏县的割据势力吕崇茂自号“魏王”,与刘武周遥相呼应。隋朝旧将王行本占据蒲州,与宋金刚的定杨军也相互联合,互成犄角之势。

  刘武周、宋金刚现在士气高涨,准备调动军队,一举攻下关中。

  山西本是李渊的首义之处,是他的老根据地。现在却大部尽归刘武周之手,李唐在黄河东岸只剩下晋西南一隅之地。现在刘武周强势崛起,大唐形势一下子变得十分危急,关中受到极大震动。

  李渊惊慌失措,觉得大势已去,受吓破了胆的李元吉盅惑竟颁发了“放弃黄河以东的大片疆域,只固守潼关以西”的手敕。

  “什么?放弃河东?”

  李世民听说父皇要放弃河东领土惊得瞪大了眼睛。他直愣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真不敢相信这句话是从自己的父亲口中说出来的。

  “你以为朕想放弃吗?可不放弃又能怎样?朕现在都担心朕的长安都难以保全呢!”

  李渊一脸的无奈。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说道。

  “父皇,万万不可!”

  可以看出,失去三晋龙兴之地,使关中震动,长安危急。这事对李渊打击很大,竟使他内心惶恐不安。

  李世民心中着急,赶忙上前竭力劝阻。

  “父皇,儿臣虽然愚钝,但也知道河东乃是我关中的屏障。儿臣以为父皇万万不可放弃黄河以东的大片疆域!”

  “难道朕想放弃这大好河山?可如今这种情况不放弃又能如之奈何?现在朕非常后悔,当初没对刘武周这贼下死手,使之得以做大,竟最终成为我大唐的心腹大患!唉!现在再说这些又有何用?悔不当初啊!”

  李世民见父亲竟似已经心灰意冷,着急道:“父皇,太原是我大唐龙兴之地,是我们王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啊。而河东地区富庶丰饶,京城长安大部靠它供给。父皇与儿臣殚精竭虑经历大小多少战,死伤多少将士才得以攻取。如果现在轻言放弃,儿臣深感愤恨。希望父皇能给儿臣三万精兵,儿臣一定跃马持枪,冲锋在前,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失地!”

  “真的能打败刘武周,保住河东,夺回我的龙兴之地吗?”

  “能,一定能!父皇放心,我大唐乃是正朔,父皇是天选之人,岂是这些宵小之辈就能螳臂当车的?当年薛举父子是何等的嚣张,最终不也是在我大唐英勇的铁骑面前化为齑粉了么!父皇若信得过儿臣,给儿皇数万之人,儿臣一定力斩刘武周、宋金刚,为父皇收回三晋大地!”

  李渊见李世民慷慨陈词,说的有理,这才稍稍心安。他见自己几个儿子中齐王李元吉败退山西,痛失他的根据地。太子李建成态度暧昧,对于河东是弃是守始终不予明确表态,他们两人都让李渊颇为失望。

  前段时间刚刚剿灭薛举、薛仁杲父子,如今刘武周、宋金刚又再度崛起,竟还占了山西,威胁河东,剑指长安。这边刚按下葫芦,那边又浮起了瓢,总有打不完的战争,而敌人又一个比一个强大,一个比一个凶残。

  这些都让李渊心力交瘁。

  这一次刘武周更是占了他的老巢,来势汹汹。所以李渊曾一度悲观,觉得王业难成。及至听到李世民的慷慨陈词,他的心中才又重新树起信心。

  几个儿子中,只有李世民一人态度坚决,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之势。

  李渊走下龙座,激动地拉着李世民的手,高兴地说道:“吾儿世民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朕为忧,朕甚是欣慰。”

  他把李世民拉到龙座旁,认真地对李世民说道:“世民,说句实话,父皇也总觉得有负于你。朕这江山,一直是你前后筹划,往来奔波挣得的。你功劳最大,没让你当太子,父皇也实是出于无奈。这一次,太子和齐王他们面对乱局全都一筹莫展,元吉更是吓破了胆子,不住地怂恿朕放弃汾、晋。他们都甚负朕望!只有你敢于担当,积极为朕分忧!如果这次你能消灭刘武周,稳住大唐江山,朕便册封你为太子。”

  “儿臣惶恐,父皇快莫如此说!儿臣与父皇乃是父子。这家国江山,实为一体。儿臣甘愿当父皇的马前卒,为父皇分忧解困。父皇切勿多虑。现在我大唐正是多事之秋,正需兄弟齐心,父子奋力。儿臣甘愿为父皇,为大唐社稷赴汤蹈火,岂是为了争储君之位?只要父皇和大唐社稷安稳,儿臣何惜这一腔热血!”

  李世民听李渊这么说,赶紧跪在李渊面前,竭力推辞。不过他虽然嘴上推辞,但心中却是十二分的高兴。他在父皇面前保证一定要剿灭刘武周,为大唐去除当前这个最大的隐患。

  “世民,你也不要推辞。朕以前就几欲立你为太子,但奈何碍于传统,不得已而立了建成为太子。建成屡次筹措失策,特别是今次,作为当朝太子,竟惶惶然无有主张,甚失朕望。太子乃一国之储君,就应该是有能者居之。朕心意已决,望你此次能剿灭刘武周,再立新功,以慰朕心。”

  李渊见李世民信心满满,非常高兴,暗许李世民以太子之位相约。李渊决定派他与刘武周决战,以图彻底解决这个来自北方的威胁。

  于是在619年十一月,李渊下令征发关中所有兵力扩充李世民的部队,命秦王李世民整顿军事,积极准备征讨刘武周。

  李靖的伤在红拂女的精心照料下早已彻底痊愈。这段时间他根据他和李世民事先拟定好的计划,一直在选拔和操练陌刀手。他还找来一些技术精湛的铁匠为这些陌刀手打造更锋利的陌刀。另外他还按照自己横刀的形制,让铁匠们又打造了不少横刀,精心训练了一批有武功家底,身手敏捷的兵士们担任斥候,以便在执行特殊任务时用上。

  这一天,李靖正在校军场上看士兵们操练,并教习他们弓箭。远远地看到李世民匆匆地赶过来,立即迎上前去笑道:“恭喜殿下又新收了几员大将!现在殿下帐中是人才济济,良将千员啊!殿下这段时间也不来演兵场上指挥操练,是不是有了新欢就忘了旧人了!”

  李世民见李靖说笑,也笑着说道:“哪敢忘了旧人?忘了谁也不能忘了李兄你啊!这不是忙着抗击王世充的进攻和公事繁忙一时抽不出身嘛!你看,我这是刚一得空就来看望李兄了!”

  李靖连连摆手,笑道:“殿下别净拣好听的说,属下可担当不起!殿下这哪里是来看望属下,一定是为出兵北伐刘武周的事而来吧?”

  李世民惊讶道:“咦,李兄你怎么知道的?”

  李靖笑道:“看殿下那急匆匆的样子和一脸凝重的神情,一猜也能猜出八九不离十了。现在刘武周、宋金刚威胁长安,朝野震动。此事朝野尽知,属下又岂能不晓?殿下不是为此事而来还能所为何事呢?”

  李世民这才敛起笑容,有些着急道:“看来什么事也瞒不过李兄你啊!实不相瞒,我正为此事而来。现在我和父皇都为之着急上火,李兄倒真是消闲,却还能笑的出来。”

  李靖笑道:“临大事就应该不急不躁。如果着急有用的话,那属下现在就陪殿下一起着急行不行?”

  “哈哈,什么事到了李兄面前皆若浮云一般。看李兄云淡风轻的样子,才是活的洒脱呢!”

  李世民倒被李靖说乐了,笑着说道:“李兄不管做什么事,都能举重若轻。兵法云:‘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在这一方面,我确实要多向李兄学习啊。”

  “哈哈,殿下谬赞了!属下是身上没有重担,所以活得轻松。殿下天天要为江山社稷操劳,肯定难有属下这样的闲情逸致了。”

  “是啊,我也真想好好地给自己放个假,轻松几天。可这政事军事繁忙,一刻也不能让人闲着!”

  李世民说罢望了望李靖的右肩,关切地问道:“不知李兄现在身体康复得怎么样了?”

  李靖活动活动右臂,笑道:“多谢殿下挂怀。本来就是小伤,又经过这么多天的护理,身体早已完全康复了。”

  李世民见李靖的身体已完全康复,非常高兴。

  “好了就好。李兄,我们到前面坐下来,我正有要事和你商量呢!”

  李靖吩咐小头领们带领军士们继续操练,他与李世民一起来到演武厅里找个凳子坐了下来。

  李世民这才恳切地说道:“李兄,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有两个意图。一来呢,既然李兄的身体已康复,我想请兄协助我去攻打刘武周。此次战役更非比上次征讨薛仁杲,估计将是一场恶仗。近期刘武周严重威胁长安,动摇我大唐根基。同时山西乃是我大唐的发祥之地,三晋人民从前对我李家非常拥护和支持。如今落入恶贼刘武周之手,使三晋百姓陷于水火,叫我大唐情何以堪。所以此次出战,又务必要战则必胜。我今天特来找李兄,既然李兄的伤已好了,正好随我出征。有李兄在,我就有底气了!”

  李靖听此,连忙上前躬身说道:“殿下客气了。属下乃大唐子民,为朝廷分忧,与殿下同进退,本来就是属下份内之事,殿下又何言‘请’字呢。殿下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哈哈哈哈,有李兄这句话,我李世民的心里面就踏实了。”

  李世民见李靖说的很爽快,心中欣慰。他又接着说道:

  “这二来呢,我此次前来也是想听一听李兄对这次战役的建议。”

  李靖见李世民如此说,这才拱手正色道:“秦王殿下过奖了。殿下有任何需要,靖都万死不辞。对于此次战役怎么打,属下估计殿下肯定早已胸有成竹了。”

  李世民笑道:“现在谁不知道你是子牙重生,孔明再世?兄有何良谋,还望不吝赐教。”

  李靖见李世民语言恳切,沉吟了一下笑道:“殿下谬赞了,属下哪敢与古人相比。不过属下这里倒真有几点想法,不妨说出来供殿下参考参考。”

  李世民连忙说道:“好,好!我就知道李兄一定有好主意。快请李兄详细说说看。”

  “殿下,此次征讨刘武周,属下觉得与上次征剿薛仁杲可采取相同的战略。”

  “相同的策略?”

  “对,相同的策略!”

  李靖望了望李世民,对李世民点点头,肯定地说道。

  “在下之所以建议采取与征剿薛仁杲相同的战略,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方面,刘武周现在基本上占据了大部分的山西,兵势正盛。同时他又得到了东突厥的支持,并与吕崇茂、王行本互为犄角、相互响应。他们兵强马壮,士气高昂,我们此时不宜与之正面交锋,应该避其锋芒,养精蓄锐。另外山西本是我大唐的发祥地,地理优越,资源丰富,人才荟萃。陛下和殿下父子在那里经营多年,深受百姓爱戴,根基深厚。若是听说我大唐军队前去征讨刘武周,那些先前被迫投降刘武周的州县必会重新归顺。所以我军粮草钱粮应该都不成问题。属下听说刘武周、宋金刚的军队很难征集到粮食,基本上都是靠沿途劫掠,强逼硬取,这样便会更加不得民心。所以属下把我军本次北伐的策略概括为一个字,就是‘磨’。我军只要坚守不战,待敌粮尽疲累,便可一战制敌。”

  “磨?”

  “对,小心地、慢慢地与定杨军‘磨’。磨得他筋疲力尽,磨得他士气全无!定杨军本身筹粮就难,东突厥虽然支持他,但也不会一味地无限制地投入的。所以只要我军能耐得住性子,定杨军定会不攻自破的!”

  “磨……磨……”

  李世民细细地品味着这个“磨”字,然后高兴地拍手说道:“对,就是要‘磨’,李兄的这一个‘磨’字说尽万千玄机。我们要磨得他没有耐心,没有锐气,磨得他骨断筋疲,然后再一战致胜!好主意,好主意!李兄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现在听李兄这么一分析,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

  李靖还进一步提醒道:“殿下此次几乎是倾我大唐全部兵马征伐刘武周,致使长安空虚。殿下也要提防洛阳的王世充乘虚而入,攻我后院。如此我们腹背受敌,危险就大了。”

  “嗯,我也有此担忧。”

  李世民点点头,表示也有同感。

  “王世充自从大胜瓦岗军以后,一直飞扬跋扈,对我大唐蠢蠢欲动,上次出兵故州即是明显的例子。不过此次瓦岗旧将几乎尽归我大唐,王世充一下子折去了五员大将,还是伤了一些元气的。但是未雨绸缪还是有必要的。此次我专门奏请父皇,指派驸马柴绍去守潼关。我和柴绍也交代了潼关的重要性。驸马爷行事历来稳重严谨,我想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李靖点点头,“如此甚好!驸马爷做事比较稳重,潼关应该没有问题。本次北伐刘武周,属下本就想请缨随军出征,现在殿下相邀,倒正好遂了属下的心愿了。”

  李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突然泛起了泪花。

  提起北伐,李靖的心中有一种揪心的痛。自己的两个孩子以及李伯到现在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这如何能让李靖放心得下呢?

  李世民见李靖一提起北伐,眼中便隐隐起了泪花,知道他又想念自己的两个孩子了。他忙安慰李靖道:

  “李兄,这一次出兵北伐,任务更重,难度也更大,没有李兄的协助肯定不行的。况且你的两个孩子还流落在山西,说不定这一次你们父子就能团圆呢!”

  “托殿下吉言,希望老天保佑,两个孩子还平安地活着。也期盼着我们父子还有团圆的那一天。”

  “李兄放心,会的,一定会的!”

  李世民眼睛看着李靖,真诚地说道。

  “殿下,孩子和李伯他们能不能活着,只能是看他们的造化了。现在出兵北伐的大事要紧,属下怎么能因为自己的一点私事而分心呢!出兵北伐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殿下考虑,我们先一起讨论讨论这些事情吧!”

  “李兄总是把朝廷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若是所有人都有李兄这样的胸襟,那才是我朝之福了!好,就依李兄所言,我们一起再把出兵之事认真梳理一下,防止有什么疏漏。”

  于是李世民和李靖又认真细致地把出兵事宜具体筹划了一下,李靖又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李世民一一采纳。现在万事俱备,只等李渊一声令下,大军便可立刻出发。

  李世民随即任命李靖为步军总管,与马军总管秦琼、右武侯大将军徐世勣、左三府将军程咬金、右三府将军裴行俨等于619年十一月择吉日出兵,大军浩浩荡荡向北开去。

  唐皇李渊非常重视此战,他亲自驾临华阴的长春宫为秦王李世民送行。

  一场更大的战斗又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