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鲲鹏于飞

二一五 思乡之情

鲲鹏于飞 秋风暖阳 4236 2024-07-06 15:04

  丞相天柱王立即站起来反驳道:“大汗,小孩家之言,未可轻信。我吐谷浑自先祖创立基业以来,之所以绵延三百多来而不衰,就是因为我吐谷浑人骨子里的那种不屈的精神。当年先祖作为长子没有继承汗位,不能见容于兄弟,一怒之下率部族跋涉万里来到这里。我们先祖正是凭借这种不屈的奋斗精神,历尽艰难才在这不毛之地创下如此的基业。创业以来我们哪一天消停过?都是一直与周边政权进行艰苦的斗争,才使他们不敢小觑我吐谷浑。臣记得汉人曾说过‘多难兴邦’!如今如果就因为一些小败就擅言投降,哪还有一点我先祖的骨气在!大唐军队虽然暂时取胜,但这里气候多变,生活艰难。他们人地两生,粮草长途运输,更加困难,所以他们不可能在此久留。只要我们坚持住,顶住了他们的压力,他们见胜利无望必然会无功而返,则这广袤的戈壁草原还是我们吐谷浑人的天下。”

  “嗯,天柱王说的有理!”

  慕容顺原是吐谷浑的太子,他在大唐做了十几年的使臣(实为人质),所以对大唐和吐谷浑的实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是等他回到吐谷浑后,才发现自己的太子之位已经没有了。由于慕容伏允与他长期分离,父子之间的感情已然淡薄。慕容伏允一直宠信天柱王,现在听了天柱王的一席话后,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慕容伏允年迈昏聩,天柱王执掌国事,慕容伏允对他是言听计从。听了天柱王的话后,他觉得言之有理。他立即站起来大声说道:“天柱王说的对!我吐谷浑自先祖创业以来,历经艰难困苦,才得以建立今天这样的基业。在我吐谷浑部族的骨子里,从古至今就没有‘投降’二字。如今大唐军队深入我吐谷浑的腹地,虽是我吐谷浑最艰难的时刻,但也是我吐谷浑部族可以最后反戈一击的时刻。自我先祖创业数百年来,有多少强权曾经想逼我们屈服,我们都扛过来了。当年隋炀帝两征我吐谷浑,最后又能怎样,不都是全军覆没,铩羽而归!我们吐谷浑人怕过谁?我们又屈服过谁?在这特殊的时刻,望我吐谷浑部众团结一心,共渡时艰。我们一定要坚持住,争取绝地反击,赶走大唐入侵的军队,再创我吐谷浑的辉煌!”

  大宁王慕容顺见父王到此时还不能清醒地认清形势,一味地听信天柱王的谗言,气得直跺脚。

  “父汗,我们现在被困于这一隅之地,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兵力悬殊,士气低落,我们如何能长期坚持?又如何能绝地反击?父汗,您听儿臣的一句劝,早点和大唐罢战言和吧!儿臣听说大唐陛下一直主张‘天下一家’,胸怀极其宽广。父汗,我们又何必作困兽之斗呢!”

  “宁王,你在大唐生活了十几年,你的身上哪还有我们吐谷浑人的骨气!你还是我们彪悍、勇敢的吐谷浑族人吗?你休要长他人志气,灭我吐谷浑的威风!若论谁是这戈壁草原的主人,那还是我们吐谷浑!他们大唐军人呆不长久的!这一次我们挺过去了,以后大唐军队就再也不敢深入我吐谷浑的腹地了!到那时,才是我吐谷浑长治久安之时。如果我们能把大唐强敌都打败了,那小小的吐蕃又安敢觊觎我们的土地呢?”

  天柱王“嘿嘿”冷笑两声,根本不屑于大宁王慕容顺的观点。

  “天柱王,你说我们是这戈壁草原的主人,他们大唐军人在这里呆不下去。那当初那么强大的东突厥怎么还是败在了大唐的手中?我听说唐军元帅李靖就是上次打败东突厥的那个人。此人长于谋略,善于决断。汉人都说他不亚于他们古时的卫青、霍去病!父汗,您要知道,当初的卫青和霍去病就曾是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克星啊!”

  说到这里,大宁王慕容顺又转身面对汗王慕容伏允,双眼含泪恳切地说道:“父汗,现在的大唐国力正盛,周边多少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都臣伏于他。臣听说即使现在非常厉害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也注重与他们搞好关系,还曾派人向唐朝陛下求婚。当初唐朝皇帝也曾看重我们,欲与我们和亲交好。父汗,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实力,如果我们此时与大唐言和,我们尚有一些讨价还价的资本。但如果我们被唐军彻底打败了,那我们就没有任何说话的底气了。父汗,只要我们稍微变通一下,就能改变我们的现状,我们现在又何苦在这里死撑着呢!父汗,汉人常说,‘识时务者,方为俊杰’!请父汗一定要三思啊!”

  “此一时,彼一时也。我们有这广袤的戈壁腹地,有意志坚强的部族支持,我们怕他作甚?这一次只要我们挺过去了,无论是大唐,还是一直觊觎我们的吐蕃都要对我们另眼相看!大汗,我们吐谷浑人的长矛宁折不弯,我们吐谷浑人的苍鹰宁死不屈!从古至今,我们吐谷浑人都绝不会做那种卑躬屈节、苟且偷生之辈!”

  天柱王怕慕容伏允的心被慕容顺打动,连忙站起来反驳道。

  “父汗……”

  慕容顺“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正要再劝说汗王。

  “我意已决,你不要再在这里尽说这些丧气话了!你要再不闭嘴,我就要治你动摇军心的罪了!”

  还没等慕容顺说完,慕容伏允就打断了慕容顺的话。

  “父汗,请您一定要三思啊!您发发善心,给我们吐谷浑部族今后的发展留一点种吧!父汗……”

  慕容顺见父汗根本不听自己苦口婆心的劝说,急得以头跄地,嚎啕大哭。

  慕容伏允见自己的长子在这个最需要他支持自己的时候,却只顾趴在地上痛哭流涕,没有一点王者之气,不由得厌恶地皱了皱眉头。他白了他一眼,气呼呼地大声喝道:“我慕容伏允英雄一生,怎么到头来生下了你这么一个孬种。我们吐谷浑人从来都是像草原上奔跑的土狼一样,向来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吐谷浑人的雄心从来都像草原上的苍鹰一样高飞万里而从不降低自己在天空翱翔的高度。吐谷浑人只有站着生,没有跪着死的!你不要再在这里胡说八道,像你这样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样子,哪还有我们吐谷浑人的傲气和尊严!”

  慕容伏允说完把头一拧,伸手制止了还想说话的慕容顺,再也不拿正眼看慕容顺。

  “父汗,作为一个吐谷浑汗王的长子,儿臣也有尊严和傲气。但是这尊严和傲气绝不是靠牺牲全族人的生命去换取!父汗……”

  慕容顺从地上倔强地站起来,他也不甘示弱,恨恨地说道。

  “你这个寡义廉耻的丧气东西,在这里不住地咶噪!你不要再说了,给我马上滚出帐去!”

  慕容伏允不等慕容顺说完,大声地吼道。

  “唉……”

  慕容顺无奈地仰天长叹一声,痛苦地闭上了泪眼。

  虽然慕容顺知道这一仗,他们吐谷浑必败。但是他的父汗仍然是铁定了心要反抗到底,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他见不管如何劝说,他的父汗和天柱王等仍一再坚持,只得含着泪使劲地摇了摇头,极不情愿地一步一步地踱出了慕容伏允的大帐。

  第二天早晨,李靖起了一个大早。今天,他心情特别愉快。一方面是两军终于会师,形成合力,战胜吐谷浑只在弹指之间;另一方面,他认为给吐谷浑送去的劝降书今天应该有回信了。

  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吐谷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根本没有可能取胜了,投降归顺应该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我相信吐谷浑王慕容伏允应该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绝不会作无谓的抵抗的。他若是再不识抬举,这吐谷浑就真的将要从这人世间给抹掉了。到那时,这慕容伏允就真成了吐谷浑部的千古罪人了!”

  “看来这一次又将完美收官了!”

  想到这里,李靖的心情不由得大好。他顺着营前的小路,登上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丘。

  阳光从东方冉冉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满大地,戈壁草原上一片宁静。昨天夜里下的霜被阳光一照,到处是蒸腾的水汽。

  虽然草原上春草才刚刚开始萌生,还看不到四处绿油油的样子。但山川氤氲,万物化醇,仍然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回望唐军大营里,处处升起了炊烟,伙头军们正在紧张地生火做饭。催促士兵晨操的号角悠悠吹起,俄而各营的操练声和兵器撞击的声音也次第响起,这些声音伴着雄壮嘹亮的号角在大营上空回响。金色的阳光下,绵延数十里的营房也笼罩在一片金色的薄雾中,显得无比的威武,又是无比的祥和安静。

  李靖抬起头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草原上早晨的空气异常的清新,伴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沁人心脾。

  “要是没有了战争,人们就这样非常祥和地生活着,那该有多好啊!”

  “嘎嘎,呷呷”,

  这时,空中突然传来数声鸣叫。

  李靖寻声抬头仰望空中,天空一片湛蓝清澈,好像一眼就能看透宇宙的深遂似的。数行大雁排成“人”字形的队列,正在展翅北飞。望着空中一行行的雁阵,李靖的思绪又一下子带到了长安,带到了家里。

  古人都说鸿雁能传书,这大雁的叫声,是不是在向我诉说着什么呢?

  不知此时长安可好,家里一切可好,两个孩子的学业有进步了吗?

  数月的征战,历尽艰难险阻,眼看着今天就可能要结束了。今天终于可以用一场胜利告慰陛下,告慰家里了。

  想到这里,李靖的心中又平添几分欣慰。

  远眺吐谷浑的大营,绵延数里,也是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时不时地有悠扬哀怨的羌笛、胡琴声传来。李靖虽然不知他们奏的是什么曲子,但乐从心生。世上万人,心同一理。这悠扬哀怨的羌笛、胡琴声,透过氤氲的晨雾,让人油然而升起思乡的愁思。

  李靖正沉浸在无限的遐思中,忽然听到吐谷浑大营中战鼓声声,号角齐鸣。这声音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的刺耳,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和祥和。

  李靖大惊,难道吐谷浑不愿归降,还要决死一战?

  李靖立即准备下山回营,却突然听到吐谷浑大营中喊杀声已起。他的心中不免惊诧,复又登高远眺。远远看去,只见吐谷浑大营里一片混乱,战马嘶嘶,刀枪如林,像是已经打了起来。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靖不禁一阵纳闷,“自己并没有下令进攻啊,怎么吐谷浑的大营倒先打了起来了呢?”

  他赶紧回望自己的唐军大营,那里还是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只是此时也开始号角四起,士兵们可能也是听到了吐谷浑营中的动静,正在将官们的组织下紧急集结。但大营的门口只是加强了警戒,并没有队伍进出啊。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吐谷浑军的内部对于和与战产生了分歧,出现了内斗?”

  李靖虽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但他知道不能再在这里耽搁了。他要赶紧回营,作好一切战斗的准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