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大军退去之后,李世民非常疲惫地回到宫中。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颉利的大军已然退去,李世民的心中仍然在突突地跳,像有几头小鹿在胸中乱撞。
细细想来,这一次实在是太危险了!以前只听人说过三国时诸葛孔明上演过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没想到历史的一幕又在今天上演!
但这实在是万不得已的办法啊!
“唉,如果诸葛亮空城计唱砸了,被抓或被杀的只是一个诸葛武候而已。可是我今天如果唱砸了的话,毁的可能就是整个大唐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后脊梁突然感到一阵发凉。
“太险了!真是太险了,真觉得是如履薄冰啊!”
“这一次若不是尉迟敬德、李勣两军正好赶过来,与冯立军相互呼应,使颉利有所忌惮。若不是突厥内部越来越不团结,薛延陀、回纥部与突厥纷争不断,突利与颉利矛盾日重,使颉利猜忌心加重,有所投鼠忌器不敢孤军悬外日久,否则后果可真不敢想象!”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觉抬头望了望大殿之中。殿中除了几个宫人之外,空空旷旷。
“兄弟们都不在了,这再好的江山,我又与谁共呢!”
李世民的心中突然涌起一阵莫名的孤独。这种孤独像寒冬霜冰结晶一样迅速地漫延到他的整个心房,使他的心中被寒冰笼住一样,彻骨的冰凉。
“突厥内部不和?我们大唐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李世民不由得自己摇头苦笑了一下,感觉这句话也是对自己深深的嘲笑。
“以前每遇大事的时候,虽然也大都是自己上前顶着,但每次都有父皇在后面掌控着大局。太子和齐王虽然会时时掣肘,但在关键的时候,兄弟还是齐心的。这使自己每次用兵都可以心无旁鹜。可现在,即使突厥大兵压境,兵临城下。太上皇以一句‘与他无关’便撒手不管了。而李建成和齐王元吉也早已经不在了。今后不管什么事,也只能完全靠自己了!”
“唉……”
紧张后的失落,孤独感带来的惆怅让李世民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陛下!”
正在李世民坐在殿中怔怔地发呆之际,这时内侍走了过来,小心地叫他。
“什么事?”
李世民疲惫地抬起头来,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陛下,您看。”
内侍恭恭敬敬地递上一张纸条。
“字条?谁给的?”
“陛下,您看一下就知道了。”
“哦?”
李世民一脸迷惑地翻开字条,这笔迹李世民很熟悉。
字条很明显是太上皇李渊手书的。
自从李渊逊位,当上太上皇以后,整天呆在太极殿中,从不与李世民说话见面。连李世民每日早晚前去请安,李渊都爱理不睬,只让内侍来回传话。李世民见太上皇如此,知道他对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仍然不能释怀,心中记恨于他。他也无可奈何,只能随他。
今天太上皇突然主动递来字条,让李世民颇感诧异。
李世民展开字条,只见太上皇在纸上写道:
“想当初,太上皇我在晋阳起兵之时,兵微将弱,才不得已与东突厥订立和约。没想到十年一个轮回,现在轮到你做皇帝了,对东突厥却依然如此卑躬屈膝。竟还与东突厥订立比我当初更加屈辱的盟约。我虽不是皇帝,却也深以为耻!汝若不敢与战,则让太上皇亲自披挂上阵如何!即使我年老力弱死在阵前,也强似这样窝囊地活着!”
这几句话虽然只是寥寥了笔,但从李世民看来,却是非常地刺眼。那一个个文字,就像是一根根的钢针一样,直戳李世民的心尖。
但李世民看了字条,也只是非常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他现在也开始明白做皇帝的难处了!
以前当秦王的时候,他可以纵马驰枪,冲锋陷阵,快意恩仇。那时他只需要考虑怎么打胜仗就行了。若是以往,他肯定是会向父皇请缨出战,力拒强敌!
但今天,他却不能这样做了!
作为大唐皇帝,一国之君,他必须从军、政、财乃至江山社稷各方面去全盘考虑。
从目前综合各种形势的情况来看,他也只能选择委曲求全。
李世民觉得太上皇这不仅是怨恨自己,也是在嘲讽自己。但不管太上皇说什么,他现在也只能默默地接受。因为这皇帝不是太上皇真心地让下来的,而是他自己争着要干的,李世民他现在还能说什么呢。他知道不仅是太上皇不理解自己,朝中肯定也有不少大臣不理解自己现在的做法。
李世民命内侍准备笔砚,就在龙案上提笔给太上皇写回信。
现在父子之间只能靠书信来沟通,令李世民的心中不觉又多了一份苦涩。
“启禀太上皇:儿皇之所以不战,并不是儿皇惧战也。从前儿皇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都能任意驰骋,区区突厥大军又何足道哉!只是因为儿皇刚刚即位,政局不稳,百姓未富,是以只能暂且对突厥采取隐忍的政策。与东突厥一旦开战,所损甚多,大唐与突厥的仇怨也必然加深。经此一战后,突厥必然会积极整顿军备,则儿皇欲灭突厥的愿望就难以实现。当初大汉王朝也曾被迫采取屈辱的方式与匈奴和亲,以换取宝贵的发展时间。所以暂时示弱也并不是什么耻辱之事,只是一时的策略使然也!儿皇此次故意向其示弱,多致金帛,就是为了韬光养晦,谋求大唐的发展。突厥见我大唐软弱,定会志意骄惰,荒废武功。我大唐正好趁此机会养精蓄锐,然后一举可灭之也。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矣。”
同时李世民还向李渊保证,不出数年,一定会剿灭东突厥,誓报此仇。
李世民还把信晓喻众臣,号召君臣一心,励精图治,振兴大唐。
渭水之盟以后,李世民便立即召李靖还朝,商议对付东突厥的战略方针。李靖接到旨意,便把防务交待给李勣(李世民即位后,李世勣为了避李世民的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勣。),自己则带着苏定方立即回朝。
这一日,李靖和苏定方两人正骑马走在山路上,忽见前方空中叫声不止。两人抬头望去,见空中秃鹫和乌鸦遮天蔽日,盘旋不止。
“老师,您看,前方怎么回事,怎么有那么多的秃鹫和乌鸦在空中盘旋呢?”
“这我也不太清楚!这秃鹫和乌鸦都是好吃腐尸的动物,难道前面……”
“老师,学生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人奇怪,苏定方更是好奇,便纵马前去观看。
“小心一点!”
“知道了!”
不一会儿,李靖看见苏定方两眼通红,满脸悲痛之情跑了回来。
李靖纳闷,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忙问苏定方道:“定方,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怎么突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呢?”
苏定方还没说话,眼泪就“啪簌啪簌”地流了下来。他哽咽着对李靖说道:
“老师,弟子真的没法说,您……您自己亲自去看看就知道了。”
苏定方说完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伏在马上号啕大哭!
“这小子,今天这是怎么了?”
李靖实在是猜不透到底是什么事触动了苏定方,使平时特别坚强的他竟如此号啕大哭。
“前面到底有什么,竟使他这样了?”
李靖一脸狐疑,决定亲自前去察看。
“驾!”
李靖立即纵马上前,察看详情。
原来秃鹫和乌鸦盘旋的下面,是一处山崖。山崖陡峭直立,如刀削一般。空中的秃鹫和乌鸦不时地向悬崖下面俯冲,而山崖下面,更是黑压压的一片。秃鹫和乌鸦正在那里啄食,叽叽喳喳,争斗不休。
李靖赶紧下马站在悬崖边,立时被崖下的景象给惊呆了——
只见山崖下密密麻麻的布满了人的尸体,横七竖八,死相极惨。一股恶臭从崖下顺着上升气流被冲上来,让人忍不住恶心地想吐。
原来这些秃鹫和乌鸦在些盘旋,就是为了争食崖下的死尸!
李靖注目观看,好像崖下还有几个人正在搬运尸体。他不知道为什么这地方会有这么多的尸体,也不知道刚才苏定方来看了以后为何会大哭。
李靖决定到崖下去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到山崖下,李靖这才看清那些死尸好像都是从山崖上摔下来的,横七竖八、层层叠叠,几乎堆满了整个崖底。从他们身上穿的破旧的衣服可以看出,他们应该都是大唐子民。几个老者满面愁容,满身血污。他们正在费力地搬运着尸体,把他们一一运到崖下新挖好的一个大坑里掩埋。
李靖不顾脏秽,忙上前拦住一老者询问道:“敢问老丈,这……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哪来这么多的死尸呢?”
那几个老者见李靖上来问话,看他穿着打扮像是大唐的将领,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儿。他们两眼红肿,面露悲伤,一个个显得疲惫而哀怨。
他们围上前来,颤巍巍地问道:“敢问这位军爷是大唐的军人吗?”
“是啊,在下乃是灵州大都督李靖是也。”
李靖见几个老丈动问,赶紧拱手回答。
“敢问几位老丈,这……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哪来这么多的尸体呢?”
那几个老者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并没有回答李靖的问话,而是又颤巍巍地问道:“敢问这位大都督,您说大唐的皇帝还记得我们这些身遭突厥蹂躏的边民吗?”
其中一个老丈愤怒地说道:“别指望了!他还能记得我们这些边民?他高高地坐在庙堂之上,享受着更种荣华,哪里能记得我们这些小民呢!”
说完他不顾腥秽,突然双手捂脸,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其他几个老人也兀自含泪悲愤地摇摇头,半是说给李靖听,半是自言自语道:
“唉,哪能记得呢?不记得了,早不记得了!大唐皇帝早忘了我们这些受苦受难的边民了!”
李靖见他们脸上满是悲伤、绝望的神情,心想定有缘故。他也不顾肮脏,抓住刚才那位老人的手焦急地问道:“陛下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边民之苦。老丈,在下迫切地想知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那老丈见李靖神情焦急恳切,才缓缓地说道:“军爷您看到了吧。”
他用手一指崖下的死尸,又指指自己和那几个老人,缓缓地说道:“这些个人啊,包括我们都是大唐的子民。”
老人说完这些,声音忍不住又有些哽咽了。
“他们……他们都是从这山崖上跳下来摔……摔死的。”
“什么?他们这么多人,都是从崖上跳下来摔……摔死的?”
李靖听完这些,感觉心都在震颤。他不觉抬头望向崖顶。但见峭壁断崖,高有千仞,望着都让人心惊肉跳,更枉谈从上面跳下来了。
若不是生活实在无望,谁会这样的决绝,竟奋不顾身地从那么高的山崖上纵身跳下!
“他们是被官府逼的?还是穷困潦倒,实在对生活绝望了?”
老人看着李靖惊疑的样子,才又恨恨地说道:
“他们都是让突厥那些天打雷劈的蛮兵给逼的!”
“突厥蛮兵?怎么又是突厥?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唉,不能谈啊!每次谈起,草民等就悲伤不能自抑!”
“各位老丈,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各位老丈一定告知在下!”
李靖说着说着,自己的眼泪也溢满了眼眶。这事肯定是太悲伤了,以致于他们都实在不愿再一次去揭开这道伤疤。
几位老人见李靖眼中含泪,知他也是心痛,才边哭边向李靖讲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每次东突厥侵扰大唐,都会大肆屠杀大唐边民,或者抓去为奴。突厥军队抓走青壮男女当奴隶,砍掉老人的手脚抛在路边,而婴儿则用来杀戮取乐。
这一次东突厥大军南下更甚,他们突袭长安不成,便沿途掳掠上万汉人一路北归。这些汉人一路号哭辗转,痛不欲生。走到这座悬崖边时,眼看故土远去,很多汉人心中悲愤不已。他们自发地向东方跪拜,辞别故土大唐,有人哭晕在路边。这时突厥士兵过来鞭打刀砍,逼迫他们继续西行。有人则不甘离家屈身为奴,他们奋身跳下悬崖求死。很多人跳崖时都哭喊道:“宁当大唐的鬼,也绝不做突厥的奴!”当时悲愤跳崖者就有四五百人。
另一位老人接过话锋,抹着眼泪说道:“我们老哥几个在突厥大军来的时候,正好相约上山砍柴,所以侥幸躲过了这一劫。可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村庄几乎都不存在了。军爷,您……您可一定要上报陛下,为我们这些死难的边民报仇啊!”
“原来是……是这样!”
李靖听到此,内心悲痛,眼泪也瞬间涌出了眼眶。
大唐的边民在突厥铁蹄的侵扰下,生不如死。作为大唐军人,自己有何面目来面对这些受苦受难的边民呢!李靖陡然感觉自己多年沙场征战的荣誉和自豪,都在今天突然间荡然无存了!
面对老人的质问,李靖感觉如芒在背!面对这满地惨死的大唐子民,他更感到无地自容!
李靖此时就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呆呆地站在那里,任眼中的泪水奔涌而出。
无怪乎苏定方会号啕大哭,就是此刻的李靖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
“老师,您看,这……这怎么办?”
这时苏定方也红肿着眼睛走了过来。
“怎么办?不能保护大唐百姓不受蹂躏,这是我们做军人的耻辱!我们绝不能再让他们暴尸荒野。我们……我们和这些老丈一起,把他们掩埋了吧。”
李靖和苏定方立即抛开自己的行程,和老人们一起掩埋了这些惨死的同胞。当他们的手每一次触及那些尸体的时候,他们的灵魂就会经受一场无情的拷问。
作为大唐军人,你们有何脸面来面对这些无辜惨死的人呢?他们这些人在死前肯定是在翘首以盼大唐军人能像救星一样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能解救他们脱离这苦海!
当他们纵身往下一跳的时候,内心曾是多么的无助和绝望啊!
作为一个军人,不能保护自己的同胞,这是多么大的一种愧疚啊!
李靖他们和几位老人谁也不说话,他们把尸体一具一具地整理好,小心地码放在大坑中,然后又认真地覆上土,建了一座很大的坟。
李靖亲自为这座巨坟立了一块碑。他抽出自己的刀来,在碑上刻上“大唐忠义冢”五个字。
他要让大唐的后代之孙永远记得这些人是怎么死的,记住这个耻辱。李靖和苏定方白衣素服,向着这埋着数百大唐义民的“忠义冢”,也向着这几位老人们郑重地承诺:东突厥入侵,军民蒙难,这是我们作为一代军人的最大耻辱和痛楚。这血债一定要用血偿,接下来的数年间,我们定将剿灭东突厥,为死难乡亲报仇!
“有大都督这样的话,他们这些人也许能含笑九泉了!”
几位老人听了李靖的话,一齐“扑通”一声全都给李靖他们跪下了,他们哭着说道:“请大都督一定要转告大皇帝陛下,我们这些边民生是大唐人,死是大唐的鬼!请陛下千万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这些仍在受着突厥荼毒的边民啊!”
“请大都督一定要转告陛下,请陛下千万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这些仍在受着突厥荼毒的边民啊!”
“请陛下千万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这些仍在受着突厥荼毒的边民啊!”
李靖听到他们这些泣血之托,也是泪流满面。他单膝跪地,哽咽着说道:“乡民之托,重于泰山。靖一定不负所托,把你们的话带给陛下。靖知道陛下是一个仁慈爱民的君主,他一定不会见他的臣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