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几点啦?赶紧起来!要是晚了一步,你就抢不着啦!”1933年5月的一天早上,潘大爷急不可耐地叫醒了儿子潘驹。
“咋啦爹?”潘驹极不情愿的张开眼问道。
“还问咋啦,现在桑葚已经成熟了,赶紧去摘啊!”
“哦对!”潘驹赶紧从床上蹦起来,拎起篮子就冲出了家门,向家附近的桑树林跑去。
潘驹是一个标准的鲁西北人:身高六尺有余,说着一口流利的山东话,看着有点憨,生着一张关公脸,人称“小关公”。
潘驹跑到一株老桑树前,噌噌噌就爬了上去,摘了一篮子,又吃了半篮子——这地方随处可见上百岁的老桑树,树长得矮,茎长得粗,分支长得多,通常一棵树结的果就够一家子吃的,更别说是一片了,那真真够一个村子里的人吃。
“傻孩子!”潘大爷赶了过来,“你莫要吃太欢,要不然你又会肚子疼!”
“知道了!”潘驹一边说,一边又吃很多,到晌午时分,潘氏父子的篮子中已经是堆满了桑葚,父子二人喜笑颜开,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国民革命军指挥部。
在一个紧急会议上,李杰对手下军官说:“老头子发来紧急电报,说让咱在月底前招兵5千,以防止日军沿津浦铁路南下。但问题是,还有10天就到月底了,在10天时间里,招兵两千,根本不可能!诸位说说有啥主意?”
“李将军,”张鸣仁问道,“老头子不是对外妥协吗?这咋还招兵啊?”
“很简单,”坐在旁边的乔树人说,“长城抗战失败了,老头子怕了呗。”
“我看未必吧!”张鸣仁反驳道,“假如他真怕了,干嘛还要‘剿匪’,他们手里也有兵,也有武器,为啥不招安呢?而且咱跟他们合作过,他们特别会打仗:你看看北伐的时候第四军打的那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多漂亮!”
“那是以前,‘攘夷必先安内’,反正老头子这么说的。”李杰赶紧打断,“现在咱这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剿匪’,而在于如何征兵!”
“先按正常程序征兵,如果不理想,那就强征。”参谋长梁思危说到。
潘氏父子吃完午饭后,开始制作桑椹酒。潘大爷酿的桑椹酒非常好喝,常常供不应求,这天,第一坛桑椹酒酿造完成,潘大爷让潘驹挑到城里去卖。进城之后,那一坛酒很快就卖光了。潘驹收拾收拾行李,准备回家,突然,他发现城墙根底下根底下站着很多人,他也过去凑热闹。成墙上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的是招兵的事情,潘驹看了之后觉得这事得跟老爹商量一下,于是挑起坛子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