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回到办公房后贾宝玉闭眼思索刘菜刀的计划,贾宝玉对于指挥作战也是一窍不通,但来自后世的见识不至于让他分不清好坏。
刘菜刀这个计划可以说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特别是把整团按照连排分散潜伏,有风险,但更多是机遇。
开办军校的目的不就是发现军事天才,军校目前有炮兵科,步兵科,骑兵科,指挥科四个班,每班抽调优秀战士六十人。
目前教材是贾宝玉编写的,但教逾只是选了几个普通的老学究,所以,大部分课程只能是他们自学,或者按照教材自己探讨战术。
贾宝玉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提前阻止后金入关荼毒百姓,还是截住这帮畜牲全身而退。
按照民族感情和血性,他应该提前阻止后金入关,毕竟他们这次入关杀人如麻,光屠城就不止一座,永平府就遭到屠城。
但按照理智,大军尚未练成,弹药储备不够,最让他寒心的是大明朝廷竟然在此时围剿邓家村民团。
人的欲望值是一步步降低的,灾难未曾发生,就没人会意识到后金有多可怕,朱由检也不会明白大明有多腐败脆弱,大明百姓更不会有国仇家恨。
难道真的要用百姓之血唤醒华夏之魂!
下雪了,阴沉沉的天终于下起第一场雪,雪花很大,一片片如鹅毛飘飘荡荡的。
邓家村本就聚集了几万流民和军属,现在因为朝廷大军围剿,东边的刘家村和西边王家村军属全逃到了小小的邓家村。
幸好邓玉成提前高价收购了二十几万石粮食,如果只供应民团和邓家村民,莫说一年粮食储备,就是三年也够吃,但现在猛然间增加几万流民,所以粮食猛然间紧张起来。
邓玉成忧心忡忡的找了几次贾宝玉商议,贾宝玉还是坚持放粮。
当然,放粮不是免费施粥,而是,流民帮忙开路修桥裁衣缝补挣钱买粮。
邓家村现在把所有匠人聚集在一起开办作坊,有铁匠作坊一处打造军需,有木匠作坊一处打造运输马车,有军被作坊,军服作坊,军靴作坊等等,这些作坊用料大部分来自北山,少部分在本地采购。
邓家村虽然有几万流民和村民,但幼者去学堂读书识字,壮年男女各有工作,邓家村无形中变成北直隶的世外桃源,全村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井井有条,若不是邓家村被官府围困断了路途,滞留在京城附近的流民会源源不断的奔赴而至。
再说这袁继发袁县令在大雪中冻的瑟瑟发抖,终于,邓玉成出来了,邓玉成看着狼狈的袁县令道:“放他进接待室,烧盘炭火。”
把人领进接待室,邓玉成一脸不悦道:“不知袁大人所来何事?”
袁继发正气凛然道:“奉圣上旨意劝降。”
邓玉成愕然问:“劝降,你觉得我们会降。”
袁县令点点头道:“圣上从居庸关遵化蓟门调集了一万边军,又从山海关外调了一万辽东铁骑,邓家村正面还有一万府兵,你三千乌合之众难道还想以卵击石。”
邓玉成不屑的道:“打仗难道是做加减乘除之算数题,按袁大人意思,那后金有多少人口兵源,”
“这,后金是在关外游离不定,若被大明如此围困也插翅难飞。”
“呵呵,敢问袁大人,你刚才说抽调了遵化蓟门边军,若后金此时趁虚而入该如何应对?”
袁继发窘迫道:“袁崇焕提督把后金拦截在关宁城外寸步难进,关宁二城是辽东之咽喉,与蓟门更是相隔重重燕山,他们如何能到蓟门,难不成他们会飞。”
邓玉成随手拿起刚刚印发的《为公报》首一副地图道:“此乃与后金为界之大凌河与小凌河,大明自从丢失沈阳以后,后金已经占据辽东大部分领土,大明如今只剩下辽东走廊这点狭窄之领土。”
袁继发看着那副来自后世的地图,他一个文人对地理哪有清晰概念,现在猛然间看见这地图上后金占据了整个辽东,而大明只剩下一根如香肠般的地域愕然问:“此地图从何得来?”
邓玉成郁闷道:“你别管地图从何处来,你只看丢失辽阳后后金所作所为,一乃征服朝鲜,一乃征服漠南蒙古,从沈阳北上进入漠南,再从漠南蒙古借道能不能走蓟门古道入关?”
袁继发满头大汗道:“这怎么可能,如此天寒地冻,两地相距上千里,他们难道不是人?”
邓玉成怒声道:“你难道不知道后金乃饮毛如血之辈,他们本在辽东苦寒之地,蓟门本就空虚,你们倒好,竟敢抽调蓟门遵化边军,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最多十月底皇太极便会从喜峰口进入京畿之地。”
袁继发赶忙拿着几份《为公报》往回赶,实在是邓玉成的话太吓人了,如果皇太极真的如邓玉成所言,那首辅大人万死莫辞,因为抽调边军围剿邓家村虽然得到皇上同意,但确是内阁商议出的方案。
坐在回程马车上,袁继发看着地图心绪不宁,而后他看起这份《为公报》来,报纸首篇文章是贾维公写的《论大明之内外形式》,这份地图便是配合文章印在报首。
贾维公写道:大明之患,首在外患辽东后金,次在内患关中之饥民。外患耗尽大明之钱粮不得不再三加收税银,加税引发贫民变成失地之流民,流民流离失所便会被枭雄煽动铤而走险,流民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杀富济贫,如此,富者不能幸存,贫者愈发胆大妄为。
关中自古地薄民豪,如遇天灾人祸,民饥难耐必揭竿而起霍乱中原,中原乱则天下乱,天下乱则税收绝,税收不足则边军闹饷怯战,边军怯战则异族势起,异族势起则南下中原,祸乱中国,占领华夏,奴役汉民。
一问,此恶性循环何解?
二问,兆亿人口之大国何以不敌数万之北方异族?
三问,异族能在关外存活我华夏百姓为何不能?
四问,既然华夏人多地少为何不放百姓出关觅食?
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