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朕,崇祯,热爱核平

第3章 再裁锦衣卫,崇祯又自废武功了?

朕,崇祯,热爱核平 火泡 2728 2024-07-06 15:05

  穷啊,太穷了。

  李自成破京时,在短短40天的“追赃“令中,李自成等人对朝廷官员和勋贵进行了拷饷,整整搜刮出7000万两白银,而当时的明朝财政,一年还才不足500万两白银。

  京城里,藏着无数的白银,无数的财富。

  但是,这些财富却不能为他所用。

  气,气的想杀人!

  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个个财富惊人,竟然还要吸食民脂民膏。

  如今的大明四处干旱,水灾、还有蝗灾和鼠疫爆发,天灾不断。

  这些朝中大臣会不知?

  他们会不知道,加饷会引发更多的民乱?

  他们知道,但是他们不在乎啊。

  江山是朱家的,财富是他们自己的。

  只要财富在手,坐在龙椅上的人是谁重要吗?

  上一个和他们抢夺财富的人是朱由校,他纵容阉党掠劫天下财富,抢夺士族的蛋糕和财富。

  所以,朱由校死了。

  如今的大明,表面还姓朱。

  控制天下的,早就不是朱家了。

  深吸了一口气,崇祯盯着底下的群臣。

  “去岁兵马不壮?他们,挡住建奴的铁骑了吗?”

  “如今,各地被洗劫一空,还有什么可损失的?”

  “建奴难道不知道?”

  “提防建奴在边关,不在腹地。”

  “朕的勇卫营,四月后开拔,据守辽西,防止建奴再次入关。”

  勇卫营,崇祯手里唯一的利刃。

  也是他能滥杀官员的底气,是他平安坐镇京城的依仗。

  勇卫营的前身是勇士营和四卫营,两营建立之初通过选拔天下军队中“年轻强壮的青年男子”来组新军,但是到了天启时期已经腐朽不堪。

  朱由检上位之后,两营改组为勇士营,并派遣自己的亲信太监曹化淳统领这支嫡系部队。

  在曹化淳的精心挑选下,能进入勇卫营的都是忠诚勇敢的人,如出身京营的孙应元,出身辽东军队的黄得功、周遇吉。

  同时,尽管国库空虚,可是朱由检依旧给这支军队极好地待遇。

  精减厂卫,精减锦衣卫,是把资金全都压在了勇卫营上。

  当然,勇卫营自成军以来,也没有让朱由检失望过。

  崇祯九年,清军入塞寇边,勇卫营投入实战,屡立战功。

  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等人因为表现尤为突出,被提拔为军队将领。

  崇祯十年,李自成造反,声势浩大地进入河南,一万两千勇卫军在孙应元、黄得功的统领下入河南平乱。勇卫营所过之处与百姓秋毫无犯,十二月初到河南便顺利歼敌一千七百余人,拿下郑州、密县。

  正月三战三捷,斩首敌军近三千人。后再征战颍州凤阳,大破敌军。

  崇祯十二年,建奴入关、张献忠再次造反,周遇吉率领四千勇卫再次出战。

  这一次,由于新的统帅在指挥上的严重错误,使得明军其他部队接连战败,更导致了秦良玉的白杆兵全军覆没,却唯独周遇吉统领的勇卫营夺得了唯一的胜利。

  所以,勇卫营在百官眼中,属于战功彪炳的军队,是大明如今的最强的军队。

  若是由勇卫营据守辽西,确实可能做到防止建奴入关。

  “勇卫营镇守辽西,固然可以挡住建奴兵锋。然,勇卫离京之后,若乱民暴起,京营独木难支,我京师必有沦陷的风险。”接任兵部尚书不久的傅宗龙站了出来。

  作为兵部尚书,傅宗龙对京营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

  早年京营虽然经过李邦华的整顿,已经恢复了一定的战斗力。

  但是因为李邦华大胆革新,不顾后患。那些失利的人对邦华怀恨入骨,对他的怨言、诽谤也逐渐多起来了。

  最终导致朱由检对李邦华失去了信任,同时也为平息那些官员,他不得不罢免了李邦华。

  自那之后,京营再度腐烂,而且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所以,后来朱由检后来只能弃京营,以勇士营和四卫营为基础,一手创建了勇卫营。

  说起来,还是朱由检多疑,怀疑李邦华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同时,朱由检不敢啃硬骨头,对于难处理的事情就畏手畏脚的,还特别容易被百官忽悠。

  容易处理的厂卫和锦衣卫,他处理起来就干脆利落。

  因为,他们独立于朝廷之外的系统,只对皇帝负责。

  他们才能做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今,崇祯没了这左膀右臂,再去了勇卫营,那么在京城里还有话语权吗?

  恐怕,在想要诛杀百官,也没有容易了吧?

  所以,大殿里的诸多官员,对于崇祯这个决定是举双手赞成啊!

  没有了锋利的武器,练饷和剿饷,该征的还是得征啊。

  不然,那些反贼抢了豪绅,抢了富商,损害的可是他们的利益。

  看着底下的群臣的反应,崇祯心里冷笑不已,忠臣还真是少的可怜啊!

  “朕对京营的良兵骁将有信心,一群流民焉能是骁勇的京营之敌手?”

  “朕欲再裁减锦衣卫,一年之裁撤南、北镇抚司,精简剩余三卫。节省出来的这些粮饷,一半归朕的内帑,一半归国库,用于剿匪。”

  崇祯知道,百官是在跟自己谈条件,所以他就直接开价了。

  如今的锦衣卫已经不堪大用,多与文官勾结,已经无法成为自己手中的兵刃了。

  既然如此,不如重铸一柄。

  “陛下圣明,锦衣卫虽经过裁减,但是依旧过于臃肿,吃空饷的也不在少数……”立马有官员高呼圣明起来。

  崇祯记住了对方,列入了抄家候选人的名单里。

  “加饷一事不必再议,直接昭告天下,停征剿饷,辽饷再征三年。朝廷,从即日起,不再加征任何饷银,与民生息。”

  “各地防卫事宜,内阁再议,拟个适合章程出来再递于朕审阅。”

  说完之后,崇祯直接站了起来。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众臣纷纷出声。

  一声尖细的‘退朝’声响起之后,今天的早朝廷议就结束了。

  这一次博弈,崇祯调离了勇士营,再次削减了锦衣卫,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是好事。

  勋贵和武将虽然不满,但是在朝堂之上他们本来就是摆设。

  不满,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明武人的地位,被文官压的死死的。

  退朝之后,主推加增练饷的杨嗣昌无奈的摇了摇头,就准备回文华殿内阁办事。

  兵部尚书傅宗龙第一时间凑了过来,边上还有其他几个内阁大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