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抢先一步朱允炆
秦国使团入京的时候,大明各方面都得到了消息。
朱雄煐没有急着去见他们,准备把胡亥赵高两人先晾一会,谈判这种事情,本质就是相互摊底牌的过程,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一定要沉住气,要是一开始就把手里的牌扔出去,这可是大忌。
朱雄煐和礼部尚书还有宋濂大学士交代一声,虽然这两天要晾着人家,但是准备工作却不能停。
胡亥和赵高在驿站里,左等右等也不见秦国的人安排见面,心中烦躁。
胡亥有些恼怒:“真是一群无礼之徒,简直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赵高心中也犯嘀咕,他贪恋权力,一门心思钻研权谋之道,绝不是没有手段的人。
他早早就得到了情报,现在明国缺战马缺的厉害,比大秦的情况好不到哪儿去,双方的国君暗地里都达成了默契。
可是现在明国人这个态度就很值得揣摩了,难道在自己等人来的路程上出了什么差错?
或者说明国的人就是再给自己等人一个下马威吗?
各种可能都有,现在只能等着看看什么情况了。
房间里实在无聊,胡亥根本坐不住:“好无聊啊,赵公公,我们出去玩玩吧。”
赵高想着,反正左右无事,不如出去看看明国都城的风土人情,到时候回到咸阳嬴政问话的时候也能问有所答。
“好吧,那就……”
赵高话说到一半,房间外面便传来侍从的报告。
“殿下,赵公公,外面有个大明的皇太孙拜见。”
“知道了,你带他进来吧。”
赵高心中一紧,他知道明王朱元璋就是派了自己手下一位皇太孙主管外交的事宜,估摸着就是这位爷来了。
屋外,朱允炆有些紧张,小声的向身边的方孝孺问道:“你说,我们好不容易求着皇爷爷给我们这次机会,能和我大哥争一下,要是不能把这事儿办好的话……”
方孝孺宽慰道:“这件事情虽然不好办,但是我大明对军马急缺,就算割点肉,只要能把这事儿办成了,大王也不会责怪的。”
传信的人来了,让两人进去,朱允炆整整衣裳,和方孝孺走了进去。
胡亥坐在椅子上,赵高负责端茶送水,其余的侍从都被赶了出去,见到朱允炆来了,胡亥连忙站了起来问好。
“在下大秦皇子胡亥。”
“大明皇孙朱允炆。”
听了朱允炆的介绍,赵高有些奇怪,请报上说的是那个叫朱雄煐的皇长孙负责和自己等人接洽,这个朱允炆好像是那个朱雄煐的弟弟,这是什么情况?
为了防止事情出差错,赵高插嘴问了一句:“恕奴婢冒昧,我听说这次大明的首席接待官应该是大明的皇长孙吧。”
朱允炆的脸色当时就垮了,但是很快就调整过来:“皇爷爷让我和皇兄一同协办这件事,我们两个都会和你们接洽,不过最后拿主意的还是我们皇爷爷。”
“这样啊。”胡亥表示自己知道了。
“想必你也知道了,这次我们来就是为了商量战马换武器的事情,你要是有什么方案就赶紧报上来,能过的我就给你们过了。”
朱允炆和赵高都有些无语,外交是一门艺术,也是菜市场里面的小贩,讨价还价,相互试探底线才是应该做的,怎么面前这位爷就不按套路出牌呢?
赵高也急了,扯了扯胡亥的袖子,不想让他乱讲话。
一旁的方孝孺眼睛一亮,在他看来,胡亥的这个举动,很明显暴露了秦国内部空虚的现状,不管什么价钱,对方是一定要拿到武器的,这样自己就能占据主动权了。
咳嗽两声,方孝孺在朱允炆的背后画了两笔,意思就是按照事先约定好的第二套方案执行。
朱允炆感受到背部的压力,心中了然:“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和二位绕弯子了,这是我们提出的条件,你们看看。”
赵高接过朱允炆的递过来的方案,差点没喷出一口老血。
不得不说,能生活在帝王家的又有几个人是废物呢?
朱允炆为了这次的接洽事件,那也是下足了功夫的,不然怎么有胆子去找朱元璋磨着要来这次机会。
他和方孝孺、齐泰夙兴夜寐,一连干了好几天,把秦国现在需要的东西摸了个差不多,怎么给,给多少,该怎么谈判都算计了个七七八八,手里的方案最起码有三四份,可以说是准备充足。
现在方孝孺判断秦国急需大明的武器装备,就让朱允炆拿出最苛刻的那份文件,想借此试探一下秦国的动静。
这份文件上,一分一厘大明都要争,把秦国的战马压到了最低价,大明的物资抬到最高价。
赵高之所以吐血,就是因为这是嬴政交代给自己和胡亥的底线,不过对方这个价格稍微溢出了点,再谈判个一两次就可以把价格打下来。
这个胡亥,真的坑爹啊!
赵高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这个价格太离谱了,我大秦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这个价格表的。”
朱允炆看了一眼胡亥:“殿下,是你和我们谈还是这位和我们谈呢?”
他的本意是想分化赵高和胡亥,不管怎么说,自己主子还没有看价格表,一个下人抢过来看,还提出异议,这有点僭越了。
谁知胡亥根本无所谓:“啊,没事,赵公公地意思就是我的意思。你们谈就好了。”
方孝孺看清了两人的关系,原来这个赵高才是主事儿的人。
朱允炆一阵无语,这个秦国地皇子是怎么回事,居然让一个下人主管这么大的事情。
无奈之下,朱允炆、方孝孺开始和赵高扯皮,双方正式进入外交谈判模式。
赵高知道胡亥刚刚漏了怯,被对方占到了先手,心知不可能占据多少优势,只能尽量压低对方的价格。
“方先生,世子殿下,我大秦地处偏远,可不及你们富饶,这价格你们压得也太狠了些,一匹战马怎么也不能值这么点。”
“我是穷苦人家长大的孩子,花钱难免小气了些,要是自己的口袋能多谢米粮,也不至于和你们东拉西扯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