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巢王妃
这让后世许多坐飞机,高铁,火车的人很难理解,不过不走走蜀道,真的相像不到浮云就在脚下,流岚经过山谷的感受是如何难言。
有时候真的是人行在天地间,有种行走在天路之上的感觉。
“明儿也好想走走,什么时候九哥能带明儿去呢!”
李治只是笑着拍了拍李明肩膀,蜀中去一趟就好,那路途艰险的,李治此时可没去第二次的欲望。
两人缓缓走进宫中,此时李治见了李明,明显感觉这位十四弟比第一次见时,话多了许多。
这大概是一回生,二回熟了吧!身为皇子,李明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了,这让第一次见自己皇兄的李明如何都是不适应。
不过这第二次见,之前母妃也说了,让他和晋王多亲近一些,此时自是和自己九哥话多了许多。
巢王妃就在殿内,其实已经听到了自己儿子和晋王走来时的声音,巢王妃让侍女退了,一只赤足伸进了地上放的一只五彩鞋中。
此时起身,自是一段风韵身姿,还特意看了看铜镜中自己容颜,才缓步向外走去。
“母妃,九哥来看母妃来了!”
那里李明已经松了李治,向自己母妃这边跑来。
李治遥遥一礼,这位巢王妃如何也是自己长辈。
“晋王快进来!”
李治走进去,这巢王妃住的地方和其余嫔妃距离远,这布置也是和别的嫔妃相差极大。
“晋王坐,来人,看茶!”
李治坐下,那里巢王妃已经拉着李明,坐了一旁。
李治看了看巢王妃,这父皇众多老牌嫔妃之中,也就巢王妃此时还是女人最好的年纪了。三十多岁的女人,其实在这个时代来说,真的已经不算年轻,可以说是老了,毕竟这个时代的平均寿命在那里摆着。
四十左右的平均寿命,三十多岁了,可不就是老了。
不过这个平均寿命在社会顶层,却是另一番景象,其实门阀和皇族可以说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平均年龄限制,毕竟出身好,吃的好穿的好,一直有医者在身边护着。
这个特殊阶层,其实活到五六十岁,极为正常。
像武媚娘,就活过了八十岁,而原本历史上的高宗算是因疾早亡,却也活过了五十。
而历史上那位始皇帝,虽然一生忙碌,不是批阅奏折,就是四处巡边,走的都是当时连流放犯都不敢去的最边荒之地,一天仅仅睡两个小时,也活过了五十岁。
所以,不要用平均寿命加在皇族身上,来评定他们是否老了。
就像你不要和后世的世界首富来平均收入,那样你也几百亿美刀的身价了。
此时的巢王妃,按他们这个阶层来说,确实不算老。因为长期保养极好,在巢王妃身上,李治感受到的是和母后一般的情况。
岁月只是让她们身上多了一种难言的气质和风韵,却未曾在她们身上留下过多时间的痕迹。
用一句后世的话形容,年龄似乎冷冻了。
此时看着巢王妃,李治也是心中忍着那份惊艳和些许的悸动。
这女人,确实生的让人见之,有一种红颜祸水的感觉。怕是心智不坚韧者,很容易被她深深迷惑,如同陷进沼泽,不经意就无力自拔。
李治都感觉脚下地面似乎有些软了,不过他到底还是很快驱散了心头一些不好想法。
这是巢王妃,身份特殊,不想为好。若是这宫中的嫔妃是禁忌,那巢王妃无疑是禁忌之中的禁忌。
武德九年,当年那三位兄弟,只留下了一人,而贞观十六年,当时那三位兄弟的夫人,却都依然还在,其中巢王妃最是年轻。
这女人的前半生,简直不能用大风大浪形容,那真的是惊涛骇浪了。
李治看了一阵,此时脑海掠过母后身影,又掠过伯母身影,这位眼前女子,确切来说,是自己叔母。
这三位的影子在李治脑海重叠了一下,让李治也是一时间感叹有些多了。
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让三人在贞观年间再次坐在一处,闲话当年事情。
武德九年,玄武门血雨腥风,武德九年,各位夫人间,也是不断较量。那一年有文臣的计谋精绝,有武将的勇猛无惧,更有那长袖善舞,一颦一笑间,足以改变华夏历史进程的举重若轻。
武德九年,隐藏在书本之后的历史真相,又是多么让人觉得惊叹。
怕是只有这三个女人坐了一处,再闲话当年事情,李治才能真正了解当时的玄武门了。
不过李治也就想想,此时收了心思,却不觉看巢王妃看的时间有些久了。
那里巢王妃也在看着李治,李治赶紧轻轻笑了笑,免去了那份尴尬。
此时手中最后一个小香包取出,缓缓放了桌上,小香包还没放下,李治又觉不对,亲手递给了巢王妃。
“这是一个可以驱除蚊虫的香包,还请巢王妃收下。”
巢王妃收了,也如那些嫔妃一般,当着晋王面挂了腰间。
只是这腰,李治也好想当一个香包,做这腰上一个挂件。
呸呸呸,最好的腰还是媚娘的,自己怎么能做巢王妃腰上挂件呢!
当李治好不容易离开这里时,李明跟着李治直接走出了这处宫殿。
“十四弟,怎么了,是不是想出去?”
“九哥,我想去竹园,可以么?”
这小家伙,估计是听了竹园养的熊猫了,所以也动了去看看的心思。
不过他也就和衡山一般大,对国宝再无兴致,倒是奇怪了。
“好,你跟着九哥,九哥去向母后道一声,我们就去竹园。”
“谢谢九哥!”
“和九哥还这般客气!”
李治抚着李明发髻,这么多皇子中,也就李明还小,有些事情不太懂。
李治带了李明,在立政殿外,李明自然远远从万春殿绕了过去。他可轻易不会到立政殿去,一来李明有些怕皇后娘娘,二来,母妃似乎不喜欢皇后娘娘。
李治自然向母后道别,却在离开立政殿时,见了兕子和衡山追了过来。
父皇忙碌时,兕子也在母后这里,这么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