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御史刘绣衣

第六回 同窗共读学好样  胸怀大志学业成

大明御史刘绣衣 水精灵022 1976 2024-07-06 15:29

  由狮子山往北三里,有一座宝盖山,形如旌旗,绵延廾里,又名旗山。又名龙形山。山的东面地名银漕,住有汪姓人氏。山的西面地名金川,住的金姓人氏。东西有大小勿岭相通,二姓人氏往来密切。

  旗山南鹿有一步石拱桥架金川河上,达鸦雀山东麓,其间有一小集镇,开有草鞋店、丝烟店、酒店、豆腐店、肉店、杂货店等十来家,地名叫十家铺,又名铺上,久而久之远近习惯叫铺上(现龙印礼义桥)。铺上是银漕、金川人氏往返要道,也是当地文化经济的集中点。

  铺上一步石拱桥下是金川水(呈金黄色),银漕水(呈银白色)在这里汇合成天水河。南边有一座三步石桥横架天水之上通达夏家,又叫三步桥。天水顺南而下至狮子山北麓,再转东南,从狮子山前弯曲而流过。三步桥北面有一数丈的深潭,有上十亩多田面积。潭水清澈见底,群鱼游巡,鸳鸯戏水,两岸垂柳随风,稻浪千层,莺歌燕舞,鸟语花香,风景秀丽。到此者无不停步歇息,买卖东西,谈天说地,喝酒邀友,下棋、钓鱼……虽不算繁华大邑,却也甚是热闹之所。

  时明建文二年春(1400年)政通人和,人们安居乐业。金川人金子文(金姓第四世,字魁镡)相约银漕人汪儒明(汪姓第四世)买牛备耕,在铺上歇息时,听说狮子山刘原达有一条牛想卖,二人直奔狮子山刘原达家。

  刘原达想将牛卖掉供儿子刘仕昌读书,双方讲定二十两银子。银子付后,正待写契纸时,刘仕昌放学回到了家中,刘原达便吩咐儿子写,想考考儿子。当时的刘仕昌才六岁,问明原由后提笔就写:“狮子山下一条牛,田少地多不能留,我今卖与他家去,任他耕作几千秋。”落款:“提笔就写二月天,五行之中我为先,身边常带双锋剑,汉朝天子四百年。”字体洒脱奔放。金、汪二人看后大惊:“提笔就写二月天”,是开始写“卯”;“五行之中我为先”,是指金木水火土中第一个字“金”字;“身边常带双锋剑”,即在“金”字加上“利刀旁”;这不是一个“劉”字吗?“汉朝天子四百年”,不是说汉王朝刘家天子有四百年天下吗?金、汪也是读书之人,见这个孩子如此才情十足,豪气冲天,认为将来必成大器。金、汪二人商议牛不买了,银子支助刘仕昌读书,并让自己的儿子和刘仕昌一起就读。金子文开口道:“原达兄,令郎有如此奇才,可敬可佩。我二人商定,牛不买了,钱也不退了,送作令郎学费。家有犬子必亮,汪公有子茂述,都在读书,请你准许我二人的儿子前来与你儿子刘仕昌一起读书,跟好人学好样,不知意下如何?”刘原达婉言谢道:“不敢当,不敢当,实不敢当。”刘仕昌在一旁说道:“父亲,我们能在一起作伴读书,相互照应,一同上进,多好啊,请他们来吧。”态度坚决。三位长辈见此,遂就此事达成了共识,同意三个小孩一起伴读。

  但刘原达有点发愁了,一是教儿子的先生自感不能胜任孩子的教学提出辞馆回家了,二是金川、银漕、狮子山三地相距有一定距离,孩子都年纪不大,上学不方便。正在感到为难时,忽听门外有人大声道:“纸笔自安排,不请我自来,五里三进士,个个踩金阶。”来者自称是河南赤地墨池先生,愿来任教。

  刘原达喜出望外,热情把墨池先生迎入家中,叫儿子刘仕昌拜见师傅。当和金子文、汪儒明商议决计,在三地(狮子山,金川,银漕)集中点铺上修建学堂,由墨池先生任教。从此刘仕昌和金子文的儿子金必亮、汪儒明的儿子汪茂述,还有其他的一些孩子,在墨池先生的教授下,读圣贤,攻诗文,知天文,识地理,习礼仪,忠孝义,学业一天天进步。

  课余时间,刘仕昌、金必亮、汪茂述等同学经常在学校对面的河滩上温息功课,用柳枝当笔沙代纸,或写或画或对歌词或对对子,或加减乘除求答案,相互勉励,其乐无穷。一日课余,三人惯例来到河滩上,看了看水中游鱼,打了打水上戏漂,玩了一会,就坐下来练字。金必亮用柳枝在河沙中写出:“金川水银漕水水水汇成天河水”,并用柳枝指着刘仕昌。刘仕昌会意立即接过柳枝在河沙中写应:“宝盖山鸦雀山山山连结狮子山”。紧接着汪茂述也用柳枝在河沙中写出:“老虎洞石马洞东联石港洞”,并道:仕昌你快对。刘仕昌略思片刻用柳枝在河沙中写出:“狮子桥金牛桥南达铁山桥。金必亮写:“金星耀日月”,汪茂述写:“银光映天堂”,刘仕昌写:“紫徽镇乾坤”,小小年纪皆胸怀大志。

  刘仕昌、金必亮、汪茂述等几个孩子,在墨池先生的教诲下,学业大进。名师育奇才刘仕昌于永乐三年(1406年)十二岁中秀才、永乐七年(1410年)十六岁中贡士。永乐十一年(1414年)二十岁拨贡。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十六岁庚子科举人二十二名。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三十岁甲辰科进士三甲五十四名。

  正是:

  博迷从来多雅士,名师自古出高徒。

  柳枝当笔沙当纸,慧眼丹心识凤雏。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