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们,许多人认为明末能打造像二战初期那样的拉栓式中正或毛瑟步枪,那是纯属扯淡。
明末时期我们的火器还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从乾隆时期,我们的科技包括火器才开始落后于西方。明末的火铳作用还是有的,只不过一是朝廷不是重视制造火器的工匠、银钱不舍得花费导致匠户们粗制滥造和偷工减料,二是射程不是太远导致对阵鞑子的弓箭和重甲很是吃亏。
举个简单例子,也给大家普及一下详细的西方火器历史知识。:
(一)完全后装性的火炮是十七世纪中期欧洲发明的,末期才开始广泛运用,也就是1786年。之前全世界都是前装火炮或者佛朗机那样不完全性后装火炮,只不过西方的射程较远、威力更大一些,改良了火药配比,诸如鞑清所谓的“红衣大炮”。
(二)火枪。西方的火枪在明末清初与我们的火铳差不多,都是铁弹丸和圆滑的枪管内壁,没有膛线。到了康熙时期,西方战场出现了前装燧发枪,但是由于没有膛线和锥型子弹,威力比火铳也稍微强上那么一点。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也就是咸丰时期,西方才有了后膛枪和锥形子弹。
第一次鸦片战争(也就是道光年间),西方科技最为发达的大英帝国,甚至是前装第二代燧发枪和火绳枪混装使用。由于英军的火炮已经发展到了后膛时代,所以清军被打得很是凄惨,不相信的朋友们可以到百度搜索一下。
想要制造近代的后装燧发枪,首先膛线就是一个大的技术难题,即需要精密的机床和模具。而想要制造比例一致的锥形子弹,需要牛顿(力)很大的冲压机器。况且,子弹比例一旦有较大误差,威力和射程就不是那么可观了,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击发不了甚至炸膛。
明末时期,想要制造先进的燧发后膛枪和锥形定装子弹,没有极其丰富的物理化学知识,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再度说明关于本书火器的设定:
本书的科技设定,尽量以还原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科技背景为主要目的,使读者们感受下当年的一番景象。
在明末,只要运用好三段式射击以及监造质量较高的火铳,火器的威力便能大大地提高。众人读者老爷也不想此书违背了历史原则和初衷,变成AK吊打大刀长矛和铁甲火铳的歪歪爽文吧?
倘若如此,还不如去看修仙玄幻文来的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