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仁宗赵祯对欧阳修吩咐完毕,站在首列的晏殊,便持笏而出,表示反对道:“启奏陛下,老臣以为,陛下单独召见街道司的王司丞,期期以为不可。上述两份奏折内容,在东京城内实施与否,攸关我大宋江山社稷,陛下不可停薪此人一面之词。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若是陛下下了早朝之后,真要召见街道司的王司丞进宫觐见,向他问询有关上述两份奏章内容事宜,应当有持不同意见和看法的大臣在场。若是街道司的王司丞,可以说服持有反对意见的几位大臣,再在东京城内实施,才是万全之策,还请陛下明察。”
端坐于堂上的宋仁宗赵祯,觉得晏殊所言颇有道理,当即就改变了主意,重新定夺道:“晏公方才所言极是,是朕考虑得不够周全。朕采纳晏公说言之建议,不单独召见街道司司丞。
“为了能够广纳谏言,朕现决定,今日辰时两刻,在垂拱殿内召见街道司司丞的同时,同平章事晏公,御史中丞王拱辰,参知政事贾昌朝、开封府尹包拯、右正言欧阳修,诸卿借一同前往商议便是。”
在宋仁宗赵祯点名的这几位参加早朝的大臣里面,支持在东京城内实施交通规则的人,分别是包拯和欧阳修,反对的人则是贾昌朝和王拱辰,而宋仁宗赵祯之所以把晏殊带上,是因为晏殊位高权重,善于从中斡旋当和事佬,有晏殊在,正反两派都不会出现争执和纠纷。
原本对于宋仁宗赵祯做出单独召见街道司司丞的这个决定,王拱辰和贾昌朝等十多名大臣,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幸好在这个时候,德高望重的晏殊挺身而出,建议宋仁宗赵祯从单独召见,改为与持有正反意见的几位大臣一起商讨,这才堵住了他们的嘴。
对于宋仁宗改弦易辙的决定,包拯和欧阳修自然也没有任何意见,在他们两个人看来,若是街道司的这个王司丞,不能够说服王拱辰等人,恐怕也难以说服他们俩。
此事成与不成,等下到辰时两刻许,就得看街道司的王司丞,他在垂拱殿之内的表现如何了。
下了早朝,已到卯时四刻的光景,宋仁宗赵祯摆驾离开了紫宸殿,前往垂拱殿之内休息,而晏殊等五名大臣,则是跟在宋仁宗赵祯的后面,也来到了垂拱殿。
不同的是,宋仁宗赵祯则是在垂拱殿之内,半卧在御榻上歇息,而晏殊等五名大臣,则是在垂拱殿门外等候
宋仁宗体恤在他们当中,晏殊年事已高,已过知天命的岁数,便特意命张茂则为晏殊一人赐座,让他坐在垂拱殿门外候旨,至于其他四个人则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他们只能够站在殿门外,迎接着街道司司丞王浩的到来。
过了大概有大半个时辰的功夫,到了辰时一刻的光景,王浩这才在几名大内侍卫的带领之下,赶到了垂拱殿的门外。
由于在这一路之上,王浩虽乘坐马车进入到宫门,可是入得了宫门之后,便一路步行赶来,在此期间,他片刻的功夫偶读没有他停歇,足足走了差不多有两刻的功夫。
来到垂拱殿门外的王浩,已经累得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他向一路护送前来的那几名大内侍卫拱手作别后,当着晏殊等五名朝廷大臣的面,旁若无人一般地斜靠在垂拱殿门外的一根廊柱上歇息。
王浩望着东升的旭日,一边用衣袖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一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完全没有意识到,在距离他旁侧大抵有五丈开外的地方,等候着他前来的五位大臣。
“王司丞,你倚靠在廊柱上做甚,诸位大臣在此等候你多时,都准备跟你一起进殿面见官家。你还不赶紧过来,向诸位大臣问安。”站在晏殊旁侧的包拯,看到距离他大抵五丈开外的王浩,斜靠在一根廊柱歇息,并没有第一时间前来向他们五位大臣请安,过了片刻的功夫之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便站在原地,面朝着王浩,大声提醒道。
从宫门到垂拱殿的路上,那几名大内侍并没有带他走垂拱殿门前的大道,而是走的侧门前的小道,因为在这几个大内侍卫看来,此人不过就是个从八品的芝麻绿豆大的官儿,在宫中走大道实在是有些显摆和打眼,还是走小道为好,显得低调一些。
而王浩徒步走了大抵两刻的功夫,到了垂拱殿侧门前的廊下,已经累得是筋疲力尽,他并没有注意到在五丈开外,垂拱殿正门外的那五位大臣。
突然被包拯这么一提醒,歇息了片刻之后的王浩,当即就侧身循声看去,这才跟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让此时的王浩,大为震惊的是,就在他身前大抵五丈开外的地方,看到了站在垂拱殿正门前的包拯,同时,也看到了跟包拯同样站着的还有三个中年男子,还有一位年纪稍长一些的男子,则是坐在一把椅子上。
除此之外,王浩还惊讶地发现,包括包拯在内的这五名中年男子,身穿的官袍,要么是朱色,要么是紫色,不用说,官阶都在五品以上,甚至是三品以上,俱都是朝廷重臣。
见此情景,王浩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赶紧快步走上前去,冲着包拯等五名大臣,拱手作揖,恭敬有加道:“下官街道司司丞,向各位官人请安。”
只待王浩话音刚落,原本坐在椅子上的晏殊,当即就站起身来,先是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立在他身前的王浩,疑惑不解地问询道:“你,就是街道司刚上任不到十日的司丞?”
虽说,晏殊前几日便知晓,街道司司丞换了人,是赵官家亲自下诏,由开封府尹包拯代为任命,他并未见过王浩本人,还以为是个成熟的男子。
由此,晏殊自然却并不了解新任的司丞如此年轻,他原本以为至少应该三十出头呢,没有想到的是,却是一个毛头小伙子,看上去也就刚及弱冠之年,着实让他感到有些吃惊。
王浩看到坐在椅子上的这位,在五名大臣里面年纪稍长的男子,一脸疑惑不解的样子,他赶紧拱手施礼,回答并问询道:“启禀官人,下官姓王名浩,是刚上任的街道司司丞,在此拜过官人,不知官人高姓大名,担任何等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