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崛起在西南

第121章 牛家有女

明末崛起在西南 桐桐兔 2657 2024-07-06 15:31

  明末崛起在西南

  第二卷四分天下独占西南

  第121章牛家有女

  汤百龄正和他的母亲在吃饭,这时院子里传来呼喊声“汤婶在家吗?”

  汤母放下碗筷,感觉这是她熟悉的声音,一时又拿不准这是谁。她推开虚掩着向院中看去,这是一位年约四十的中年妇女,头戴黑色抹额,穿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大红衣衫。

  “原来是王婆来了,快快进来,我儿快去给王婆拿副碗筷。”汤母忙热情的招呼。

  “吃的是猪头肉啊,”王婆也不客气,自己拿起筷子就开吃。

  原来这王婆就是这附近有名的媒婆,媒婆出入各家,保媒拉纤,全凭一张嘴,一张脸。

  这汤百龄也将近二十,到了适婚年龄,汤母着急,就找这王婆想替儿子找个媳妇。汤母是看重了街头牛铁匠的三女儿。牛铁匠的三女儿长相可人,性格温顺,可说是小家碧玉。牛铁匠一心想把女儿嫁给当地富户。

  汤家不过一孤儿寡母,且是外来户,牛铁匠自然看不上同为工匠的汤百龄。实话说汤百龄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确实可以说是其貌不扬。

  一方不愿,这媒自然做不成。王婆收下了汤母的银子后就再也没有登门。

  “王婆,你这次上门可是我儿的婚事可有眉目了。”

  “我这么给你说,我王婆为了你儿子的婚事可是跑断了腿,天天往那牛铁匠家里跑,把你儿子夸成了一朵花。那牛铁匠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这才勉强答应了这们婚事。这婚事成了以后你可得好好谢我。”王婆一边说,还不停的吃着猪头肉,这本事不是一般人能有。

  “那是一定,我儿婚事要成,定少不了你王婆的谢媒礼。”

  ……

  牛家

  “当家的,你真的要把三妹嫁给汤家那黑小子?”牛母问道。

  牛铁匠家有四个孩子,老大,老二都已出嫁,只有三女儿和小儿子还在家里。

  “你有意见吗?你表哥那边你没有答应吧。”牛铁匠看了牛母一眼。

  “当家的你决定了的事我哪敢有意见。没有当家的你点头,我怎么敢随便答应。”

  “那就好,你明天去给你大哥说清楚,我家三妹已经许了人家。”

  “嗯。”

  看来牛铁匠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

  原来牛母的大哥也一直想让儿子把三妹娶回家,牛铁匠早先跟他的大舅哥有些许不愉快,一直没有松口。他一个铁匠想找个大户人家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这一年在没有找到婆家,也只有和大舅哥亲上加亲了。

  “不过你开始不是也不喜欢那黑小子吗?”从话语中可以看出,牛母还是对汤百龄不满意。

  “你在家里没出门不大知道,只能说是这小子命好,都是干工匠的活,这小子居然混了个官身,现在是每月按时领俸禄了。

  真是便宜了这小子了,不过三妹跟了他以后也不会受苦。”

  牛母和牛铁匠在一旁谈论牛三妹的婚事,这三妹至始至终都没能插上一句话,也没有人问过她的意见。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只要读过大学的就能给官衔,衙门里都有人到学校里来说过了。”

  这牛铁匠的小儿子正在读小学,乃是公家所办,不用出学费,只需负担自己书籍笔墨纸张的费用。

  “来你给爹仔细说说。”

  “我现在正在读小学呢,要读六年才能毕业。小学读完就可以参加升学考试,考过了就能进入中学。中学也是六年,读完也可参加升学考试,考过了就就升入大学。不过中学是每两年一次考核,大学是每年一次考核,考不过就肄业。

  还有那精英学校,读完后好像是可以直接上大学。听说还有家庭补助。”

  “我儿也能去读那精英学校,将来也好直接读大学做官,花点钱爹也认了。”牛铁匠有些兴奋,仿佛看见了一条捷径。

  “那精英学校考试可严格了,听说都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只有考核通过的人才能去读。我们学校只有一个人通过了考核。”

  “是啊,官岂是这么好做的。”牛小弟的话又让刚兴奋起来的牛铁匠蔫了下去。

  “这么说,那汤小子头脑还挺灵光的,都能上大学。你以后也跟你姐夫好好学,争取也当个官。”经牛小弟这么一说,牛铁匠对汤百龄的印象不断发生变化。

  既然两家都有意,这们亲事很快就定了下来。

  王永川回到府里,王大柱很快亲自过来向王永川汇报。

  这王大柱听着名字像个庄稼汉,但总爱穿着一身儒装,加上他天生相貌白皙,到也像那么回事,但他干的事都是阴暗处的脏活,死在他手上的人也是不少。听着他的名字,看他的样子,和他做的事,不可能把这三个形象结合起来。

  这也颠覆了当初王永川初见的那个憨厚的乡村少年郎,要说也是自己把他领上了这条路。现在王永川略微有些后悔了。难怪“人生若只是初见”的诗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和王永业在一起的那帮人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汇报上来。”王永川直接问道。

  “这些人是去年的时候来成都的,自称是江南大族子弟。他们一来就找上了三公子,当时夫人还在世,对三公子看的紧,他们也只是找人用元帅府的名义低价买了些镜面,香皂、香水等物件,运到江南谋取差价。

  “今年开春后,三公子用各式名义向商部申请了一些钢材的配额,总数有两万斤。这都是我去给他跑的关系,我以为你知晓此事,是要三公子找点事做,赚点钱花,所以没有汇报。”

  “他们的身份你查清楚了吗?有没有可能是满清奸细?“

  “他们的身份都没可疑,不过他们是不是满清的奸细这就不敢确定,谁也不知道他们之前见过什么人。”

  “恩,我知道了,以后有什么人找你托关系一定要上报,不可隐瞒。”

  王永川发现王大柱兴许是情报工作干久了,给人的感觉越来越阴郁。王永川都不想和他久待

  而且根据商部的汇报,王大柱的调查局为在非控制区内的调查员申请的特价商品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非控制区的调查员都有掩人耳目的身份,往往都是行脚商人,店铺老板。为了他们更好的拉拢权贵,收集情报。他们都有一定数量的特价商品,远低于市场价。随着情报量人员的增加和侦查范围的扩大,特价商品数量的增加也是理所应当,但现在增加的数量远超过合理值。

  第二天,商部尚书蒋道理来到了元帅府。和王永川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