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李自成破潼关
回到潼关的孙传庭竭尽全力收拾残部,稳定军心。有总兵白广恩的八千骑兵和高杰的一千骑兵逃回潼关,其余三万多散兵游勇陆续逃回。
这种情况,王永川早有预料。他早就在孙传庭出兵潼关的时候就以孙传庭的名义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孙世平,孙世宁带到了汉中,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他则继续留在西安了解战况。护卫庭院的亲兵看着王永川把人带走,而没有阻止,也许孙传庭走之前也觉得西安或将不保,对这些护卫有所交代,叫他们见机行事。
孙传庭意图利用这仅有的四万多人马守潼关,加紧不防。但远在京城的崇祯又一次展现了他的“聪明之处”,他丝毫不理会战场之外的其他情况,比如天气,粮草,士气等。把战败的责任全推倒孙传庭身上,为此他销去了孙传庭三边总督和兵部尚书的职务,而命他戴罪立功。
崇祯反而擢升白广恩做援剿总兵官,挂荡寇将军印,负责防守潼关事宜,希望他可以和孙传庭守住陕西。
崇祯让白广恩为主、孙传庭为辅守卫潼关的做法的这个做法让孙传庭觉得是奇耻大辱。孙传庭一直以士大夫标榜,一直践行文贵武贱。现在被一无关骑在头上,心中难免对崇祯腹诽,但一直以来的儒家教育又告诉他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让他很是纠结。
十月初,李自成率大军逼近潼关。副总兵高杰原是李自成的部下,因与李自成的老婆邢氏有染,叛逃官军。高杰深知李自成最痛恨的人中,他绝对会排进前三位。其他武将都可以投降,大不了换个人卖命,但李自成绝对不会接受他高杰。
孙传庭出征时,为免后患,很多军官的家眷就安置在潼关,就包括高杰的夫人邢氏。邢氏为人聪颖,高杰很多时候都靠她拿主意。
正当高杰一筹莫展的时候,邢氏说到:“现在李自成逼近潼关,想必老爷正为此事发愁。李自成挟大军而来,靠这些残兵败将是很难守住的。
自古守关就是守人,现在潼关内人心惶惶,很多妇人都在收拾细软,想必是得到他们男人的消息,这些人不是投降就是逃跑,绝没有半点拼死抵抗的心思。
潼关是守不住的,西安也是守不住的,现在在这乱世,有兵就有道理,你看孙督师打了败仗被降职,而白广恩打了败仗反而高升。”
邢氏的一番话打动了原本就犹豫不决的高杰,但高杰还有疑问:“那我们去哪里。”
邢氏说道:“陕西,河南是不能呆了,我们去山东。北上京师,南下江南都很方便,到时视情况而定。”
第二日,李自成大军来到关下,并没有进攻,他在等他的火炮运过来。高杰见势,立马率他的骑兵冲了出去,开始白广恩还以为是高杰趁李自成立足未稳先冲一阵,结果高杰的队伍调转方向扬长而去。
白广恩本就是矮子里拔高子,见识,胆略皆是中人之姿,见高杰所部逃跑,立刻乱了阵脚。李自成乃长期在战场上摸爬滚,见状,也不等火炮就为,立刻全军突击。白广恩部独力难支,也随即败逃。
孙传庭想组织剩下不士兵抵抗,奈何官兵的家眷多在潼关,这些官兵根本无心抵抗,戴着自己的家眷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场面混乱之极。这样一来,李自成大军迅速跟进,一举占领潼关。
孙传庭本意战死以报君王,但身边亲卫乃是陕西人,家眷皆在潼关,为求活命,只得俘获孙传庭献给了李自成,李自成见活捉了孙传庭,开心之极,当夜和他在福王府抢来的几个小妾大被同眠,梅开数度。
孙传庭本是有傲气的人,本想一死了之,但天不遂人愿。自从被俘后就一句话都没说。
李自成对于孙传庭也很纠结,对他是又痛恨又妒忌。自李自成起兵以来,遭到的最大的挫折就是洪承畴和孙传庭造成的,最少的时候身边只有十八骑。可以说这些人对他是恨之入骨。李自成很想把他除之而后快,跟随他的刘宗敏、袁宗第、郝摇旗等老兄弟早就就磨刀霍霍。
另一方面,李自成也特别欣赏孙传庭的才能,孙传庭的军师才能没有谁比他李自成更清楚,要不是有一个扯后腿的崇祯,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而此时,皇太极礼贤下士,不惜使用美人计招降洪承畴的消息已经传回了关内,顿时轰动了天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看到了背叛,有的人看到礼贤下士。有的人看的了美人计。
李自成认为,既然皇太极都能收服洪承畴,那自己也能收服和洪承畴齐名的孙传庭,但孙传庭一直沉默不语,一时间李自成也犹豫不决。但现在潼关已尽在手中,在通向西安城的路上已是一马平川,且李自成很早之前就想西安城中派遣了无数细作,潼关的混乱局面也离不开这些细作的身影。西安城像脱光了衣服的少女在向他招手,他决定先把孙传庭在营中看管起来,等拿下西安再说。
王永川得知孙传庭被李自成软禁在营中的消息为之一叹。对一个自傲的人来说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明朝连续几十年对辽东用兵,已经使明朝财政收支捉襟见肘,加之明军诸将贪昧成风,士卒欠发粮饷已是家常便饭,即使关宁前线也不例外,这使的官军普遍战力低下。士卒拿着脑袋玩命,却连肚子都吃不饱,积极性战斗力从何而来。
另一个原因就是并为将有,
大面积欠发粮饷,严重破坏明朝朝廷的威信,使朝廷对明军控制力大为削弱。加之很多人都看出大明朝气数已尽,暗自各打算盘,也就不怎么把崇祯号令当回事儿。这也是明末将骄兵惰不服管制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