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前倨后恭
到了祥云寺,有些出乎匡嗣意料的是,这座名刹的香火和去年来时一样旺,或者更甚。路上的香客还是三三两两,然寺里香炉里的香插得更满了,大和尚、小沙弥的人数似乎也比那时多。还有好多挂单的游僧、借宿的俗客,低着头默默地在客房里进进出出。
一打听,悟常和悟澄真的在这里。一个小沙弥告诉他,两个人在那边山上砍柴。匡嗣在山上转了一阵找到了他们。他们都是十四、五岁的年纪,悟常高些,悟澄矮些,比上次匡嗣见到时瘦了不少,穿的僧衣短了一大截,却还够宽,上面打了好几处补丁,粗大的针脚看着像是自己补的。他们拿着砍刀,手冻得像红萝卜,使出全身的力气砍那些很粗的枯枝。匡嗣让他们坐一会儿,他们说不行,柴砍得不够回去就该挨罚了。匡嗣道:
“我这里有饼和果子,你们坐下来吃一点。”
两人一听有吃的,什么都顾不上了,坐到一块大石头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匡嗣道:
“我是从明会法师那里来的,他想要你们回去,你们愿意吗?”
悟澄跳了起来,在地上转了一个圈,先揪着匡嗣的袖子,又回头抓住师兄的肩头,嘴里塞满了东西,鼓着腮道:
“真的吗?师傅还活着?庙里有香客了吗?师兄,师兄,我说过的,你看,怎么样!当然回去,今天就走。”
悟常也瞪大了眼睛,问道:
“你是什么人?我们为什么信你?”
“小兄弟,你记得去年我去过寒潭寺吗?你们那里香客不多,应该记得我吧。我给佛祖供了五两银子的香油。记得吗?”
悟常想起来了,因为这样的香客的确不多,匡嗣长得又人才出众。记得当时自己还和师弟议论了几句,猜这个人的来历身份。他点了点头,眼睛里一下涌出泪水:
“记得,记起来了。太好了。你又来上香了?师傅他老人家还好吗?”
“还好,你们看,我这里有你们师傅的信,还有他的度牒。走,我们去见住持,要出你们的度牒,咱们马上就走。”
悟常抹抹嘴就去捆地上的柴,匡嗣拉住他的手道:
“不用管它了。”
回去的路上,两个小沙弥一人紧紧地拉着匡嗣的一只手好像生怕一松开他就会不见了似的。悟澄道:
“我俩早就想离开了,只是没有地方去。这里的法师很严厉,师兄欺负新来的。这下好了,跟着师傅就是挨饿也愿意。”
匡嗣道:
“以后不会挨饿了,但是你们要好好孝敬师傅,还有一个小弟弟,是我送来的,给你们师傅做重孙的,你们要好好待他。”
悟常抬头看着匡嗣,使劲点头,咧嘴憨笑道:
“你放心,我们会像亲弟弟一样对他。他是师傅的重孙,我们待他不好师傅也不饶的。”
到了寺里,小沙弥们都诧异地看着他们三人。匡嗣要见住持,却被领着去见了知客。他像香客一样奉上一块一两左右的碎银子,说明了来意,知客满脸狐疑地上下打量了一番,让他在接待香客的小房间里等,命两个小沙弥站在外面。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胖胖的中年和尚,身上穿着簇新的洁净僧袍,匡嗣以为是住持了,结果是个堂主。匡嗣将来意又说了一遍,并递上信和度牒。堂主用客气但冷漠的口气说:
“谢谢施主的香油。但是两个小沙弥不能走,因为信谁都可以写,度牒也可以偷。当然,贫僧不是说施主你,只是乱世之中有不少坏人专做贩卖孩子的勾当,以前敝寺就碰到过,不能不防。”
匡嗣干体力活不行,和人打交道却不怕,他不动声色地从怀里摸出一个五两的小金锭放在中间的案桌上,说道:
“谢谢法师为了他们着想。我要是想拐卖孩子,干嘛还捐香油,又何必回来,直接把他们从林子里骗走不就行了。两个孩子都认识我,我是那里的老香客。我曾经许愿,要让寒潭寺的油灯不灭,前些日子城里乱没顾上,梦见佛祖前来斥责,说背弃承诺将要降罚,这才赶过去,见到寺庙的情况深深自责,再一次发誓要履行誓愿。这是佛祖的意志,想必法师不会反对吧。”
不知是匡嗣的一番胡说打动了堂主,还是金子的作用,堂主脸上的肌肉松弛下来,袖了金子,拿了度牒和信,对前倨后恭感到尴尬似地笑了笑,说道:
“施主当然是好人,世道乱,请别见怪,你稍坐坐,等我去请示住持,再问问两个孩子,要是没有问题,贫僧非常愿意成全。”
他刚一出去,就有小沙弥进来奉上上好的香茶。茶还没有喝完,堂主就回来了,眉开眼笑地说:
“好了,贫僧说了不少好话,住持同意了。这是施主带来的度牒,这是两个孩子的,请收好。”
“现在就可以领他们走了吗?”
“是的,是的,当然可以,不过施主要是有时间,还请用过午饭再走。贫僧已经吩咐了,单做一桌全席。施主尝尝,这可是远近闻名的素斋。住持都说要抽空来坐陪呢。”
匡嗣哪里有心思吃饭,千恩万谢地告了辞。出了房门就见两个小沙弥眼巴巴地站在原地,忐忑不安地望着他,他牵起两人的手道:
“咱们走!你们在僧舍里有什么东西要拿吗?”
见二人犹豫,匡嗣道:
“你们去拿东西,放心,我不会走,就在这儿等你们。”
悟澄跳起来道:
“师哥,你和韩大哥在这儿,我去去就来。”
跑出两步又回头叮嘱:
“你们可一定要等我啊!”
他很快就回来了,手里多了两个打补丁的小青布包袱。在师兄师弟们羡慕嫉妒的眼光下三个人昂首阔步走出山门。
祥云寺附近的人烟说不上稠密,但远远近近也稀稀拉拉地有几个村子。连年战争很多人四散逃亡,然起码还有一半人家无处可去,宁愿死守乡土的。他们到经过的一个小村子里向老乡说好话用高价买了粮食、油、盐和咸肉、腊肉。肉当然是给三个俗人吃的。眼看要过年了,匡嗣求老乡卖给他们一些年货,包括核桃、大枣、果干、霜糖和风车、剪纸等等。还找遍全村,买了一公一母两只鸡,一只母羊。他们三人在老乡家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饱饭。主人杀了一只鸡,匡嗣吃了一条鸡腿,见两个小沙弥馋得直咽口水,让他们吃,他们不肯,他便把剩下的包好,给两个人要了两大张油汪汪的鸡蛋煎饼。上路时往两人手里各放了一把果干和霜糖。两个少年快活得连蹦带跳,悟常背着一大袋买来的东西,悟澄一手提着鸡笼一手牵着母羊,跑得让匡嗣追都追不上。
天刚刚擦黑他们就回到了寒潭寺,老和尚和香雪、道隐正要吃饭。桌上摆着热饼、没有油盐的萝卜汤。悟澄叫着“师傅”,扑进明会的怀里,嚷道:
“师傅,师傅,你还活着,以为见不到你了呢。”
悟常站在一旁嘿嘿憨笑,说道:
“呸呸呸,瞎胡说,师傅当然活着。师傅,我们天天都想回来,师傅总算没忘了我们。”
大家重新坐下,老和尚寝舍里的桌子太小了,六个人挤在一起。香雪把萝卜汤端下去,加油炝锅,重新煮过,再端上来时,上面汪汪地飘着一层油。两个小沙弥吃得脸上红扑扑的,小道隐吃掉了一整条鸡腿,匡嗣原本带回大半只鸡是准备当晚餐的,可是香雪自己不吃也不给他吃,把剩下的全包了起来,说天气冷,吊到柴房梁上挂的筐子里不会坏,要留给道隐明天吃。
暂时安顿好之后,匡嗣立刻开始考虑自己的行止去向。他可不想一辈子窝在洛阳郊外的什么地方度过余生,哪怕有香雪为伴也不行。自己是契丹皇太子身边的红人,应该享受高官厚禄、万人仰慕的生活。皇都还有一个阔气的府邸,里面的女主人虽然不是所爱,却是明媒正娶门第高贵的正印夫人。现在自己完全可以回去复命了。当初的使命是不让耶律倍为李从珂所用,他做到了,为了这个才在洛阳待了两年。如果后唐扶立耶律倍的计划实施,他会毫不犹豫下手除掉目标。现在是李从珂杀了耶律倍,这样更好,既杜绝了后患,又没有弄脏皇都执政者们的手。太子应该满意甚至重赏。
至于香雪和道隐,他想,第一步可以把香雪带回去,先在外面找个宅子住着,慢慢和夫人商量入门的事。他这种身份的人在契丹如果没有三妻四妾不但自己脸上无光,连夫人都名声不好,会被人说成是凶悍嫉妒的母老虎。夫人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一定会答应。到时候一顶小轿抬进门,香雪呼奴唤婢、穿金带银,自己娇妻美妾、左拥右抱,岂不乐哉。
道隐的安排就要看太弟和皇上、太后的态度了。过一段时间,把道隐的事慢慢透给太子,试看他是什么态度。机会合适时也可以探探皇上和太后的底。以他对几位利害相关的最高执政的了解,皇帝和太后也许愿意把道隐接回来,毕竟耶律倍的其他四个儿子都好好地活着,多一个没有继承权的庶子又有什么关系?对亲孙子太后总会有舔犊之情的吧。问题是太子,太子狭隘多疑,心狠手辣,只要道隐有一丁点可能威胁到他,而且又能被轻而易举地除掉,他多半是不会犹豫的。自己是太子的人,不能不惟他的马首是瞻,就是皇上和太后也要摆在后面。如果是这样,就只能让道隐在寒潭寺多住一段,再慢慢想办法。或许真的把他说成是自己和香雪的儿子,带进府中养大。这虽然不好,明明是天皇贵胄,怎么能做一个宫奴的后代呢,可也总比丢了性命要强啊。
第二天一早,韩匡嗣就又出门了。这一次他是要到城里打探消息,了解唐军和晋军的胜败,契丹军队和太子在哪里,再决定是去战场上找还是直接回皇都。
这一次他在外面耽搁了三天,直到第四天傍晚才回来。一进山门就发现院子里变了个样。高高的杂草仍然长着,要是有人进来,还会有荒芜败落的印象。可是细看就会发现,小径扫干净了,两边厢房屋顶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院子里有了一股烟火味和生气。走进后院,两只鸡在干净的土地上啄食。旁边有一个新搭的鸡窝,里面铺了薄薄的干净稻草。母羊周围用树枝扎了篱笆,烧灶的柴火整齐地垛在院墙边。柴房里也焕然一新,各种吃的用的和杂物放在架子上,水缸里存满了水。
香雪做好了晚饭,六个人又挤在一张桌子上。饭菜热气腾腾,有管饱的饼子、油汪汪的炖萝卜、一盘炒鸡蛋,还有专门给道隐吃的粉蒸腊肉。大家都笑意盈盈,道隐看起来也开心多了。饭后,老和尚坐到炕上,两个小沙弥紧挨着坐在他身后,炕几对面让给匡嗣和香雪。本来匡嗣想让香雪哄道隐去睡觉,可是道隐不肯走,香雪也不想错过匡嗣讲城里的故事,就搂着男孩坐在他的身边。
匡嗣先分发礼物,他把一个系着的大包袱一进门就放在炕上,这会儿打开,一样一样地拿出来。老和尚的是一块做袈裟的上好棉布,老和尚心疼得直摇头,唠叨道:
“老了老了穿什么不一样,太可惜了。不该乱花钱的。”
给两个小沙弥的是两块普通的麻布,也是做袈裟用的。悟澄惊喜地叫道:
“也给我做新衣服吗?”
老和尚慈祥地眯起眼:
“这次也给你做。你师兄的太破旧了,穿不了了。”
香雪一看,下面是一块蓝底碎花布,眼睛一亮拿了起来,抿着嘴笑道:
“你这个人啊,就只会买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