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让明末不留遗憾

第26章 青州之变(2)

让明末不留遗憾 项天鹰 2646 2024-07-06 15:31

  首先,朱由棷是个什么东西呢?在青州的三个最高长官中,他是最烂的一个了,赵应元和杨玉林虽然能力有限,骨气也有限,但毕竟也有几分真本事,有最起码的底线。而朱由棷身为明朝的藩王,在七月间就已经向清朝递上了降表,骨头之软在山东的明朝权贵中也算是名列前茅的。赵应元和杨玉林一对他说要拥立他监国,朱由棷立刻吓得哭哭啼啼,眼睛肿得像两个桃,说什么也不肯上台。就这样一个怂包,能拿来当光复河山的号召吗?

  再看看赵应元,他的确是个经验丰富的军官,可是他的能力最多也就是指挥千八百人而已,现在指挥几千人已经很困难了,就凭他还想据山东夺天下?比姜瓖拥戴枣强王的做法更加不靠谱。姜瓖好歹也是明军总兵,麾下有大同的边军强兵,论起打仗的水平也比赵应元不知高到哪里去,姜瓖都做不到的事,部下真正的战兵只有五百人的赵应元就能做到?更何况这五百人都是贺一龙的旧部,对于赵应元这个出卖了贺一龙的叛徒也谈不上什么忠诚。

  至于杨玉林自己,更是毫无军事经验,只会纸上谈兵。成天拿自己当诸葛亮,实际上离马谡都差着一万多扔。但凡有点脑子的人也不会认为此时的山东是个可以争夺天下的根据地,夹在北京和南京两个朝廷之间,又因为连年的天灾人祸民力耗竭。清军从北京出发,到山东最北端的德州只有六百里,到青州也不过八九百里,以赵应元这点兵力,就能在八旗铁蹄面前保住山东?

  可是不论这三个人多么不着调,毕竟他们干掉了清朝的一个总督,是迷惘之中的山东百姓仅剩的指望之一,还是有很多人聚集到了他们的旗帜之下。赵慎宽、秦尚行、郭把牌、翟五和尚四部义军都来加盟,赵应元又拿出衡王府的银子,在青州招兵买马,待遇优厚,很快就有了上万部队。

  清军当然也不能吃这个哑巴亏,方大猷惊闻王鳌永被干掉了,立刻向北京报告,方大猷的抚标只有六百多人,守住济南都勉强,只要赵应元不来打他就谢天谢地了。山东绿营的两大主力,胶州总兵柯永盛正在打胶东半岛的义军,沂州总兵夏承德正在和宫文彩打,都分不了身,而赵应元的一万多兵马经过道听途说传到济南之后已经变成十万大军了。方大猷急忙向北京求救,说山东出现了“数万闯贼余孽,俱是秦豫老寇”,请求朝廷派真满洲大军来进剿。清廷闻讯,便派出了满洲镶红旗副都统和讬、汉军正蓝旗副都统李率泰二人率领一万满汉八旗兵前来青州。就在赵应元还做着称雄山东的美梦的时候,清军已经逼近了,柯永盛见青州情况紧急,也撇下手头的战事赶了过来,还有清朝的青州守备李士元、青州道韩昭宣,也组织了两千乡勇前来参战。这些天赵应元、杨玉林一直在和王鳌永组织的乡勇团练交战,打得十分顺手,偶尔和柯永盛的部下交锋,也都打赢了,故而十分看不起清军,可当他们真的见到了真正的八旗兵,他们才明白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么可笑。

  鲜明的衣甲,整齐的队列,还有散发着阵阵杀气的红夷大炮,赵应元觉得自己的腿有点打颤了,他和杨玉林对视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虽然现在他们和清军兵力相当,可是他们麾下的乌合之众绝不是这样的精兵的对手,那么……

  很快,青州守备李士元就成了赵应元的座上宾,他告诉赵应元:“只以总督虐民诛之,其余不戮一人,今复以全城归命天子,则通侯之赏可立至矣。”赵应元立刻就被说动了,照这样看,反清这条路是走不通了,不如改当绿营,也是个光明的前途嘛,带着一个青州城和上万兵马投降过去,起码地位不会低于柯永盛。杨玉林也知道多尔衮在进北京之后的许诺:大明、大顺的官员只要投降清朝,一律以原官留用。他只要投降了,也能做个大清的侍郎。至于朱由棷就更没有意见了,清朝做出过保证,对明朝的宗室一体优待,要不是因为赵应元和杨玉林横插了这么一杠子,他早就投降了。

  赵应元第一次出城与和讬见面的时候十分谨慎,让自己最能打的五百部下都身披铠甲跟着自己,但是和讬并没有显现出任何敌意,与赵应元歃血为盟,对天盟誓。赵应元决定晚上在青州的北门瞻辰门的城楼上设宴款待清军众将,既然白天在清军大营都没有危险,看来大清朝还是有信誉的,那么在自己的地盘上就更不会有危险了。

  大清朝有信誉这个东西吗?在皇太极活着的时候还是有的。皇太极对于渡海来投的汉军三王一公极为恩遇,在大凌河之战中招降祖大寿等明军将领,祖大寿使诈逃回锦州,继续和清军战斗,皇太极却优待他的家人,继续对祖大寿虚位以待,直到十一年后的松锦大战中,祖大寿再一次弹尽粮绝,不得不降,皇太极对他依旧厚待如初。也正因为如此,吴三桂、高第、姜瓖等人才觉得投靠清朝有利可图。但是多尔衮嘛,他的许诺和擦屁股的草纸也没有多少分别,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草纸至少还能用来擦屁股。

  青州城中的一间小破屋中,一个青年文人正和一个瘦高的和尚相对而坐。青年人一拱手:“学生张家玉,拜见大师。”翟五和尚手持念珠,眼皮也不抬一下:“不敢,大人贵为知府,小僧不过是个野和尚,怎敢让大人拜见。”张家玉说:“大师若真的相信学生是背弃祖宗之人,今日学生也见不到大师了。”

  张家玉,广东东莞人,虽然是个文人,但是自幼酷爱剑术,游历天下,多与江湖豪士结交,翟五和尚昔年与他有一面之缘。几个月前,张家玉金榜得中,进士及第,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之职,不久顺军攻克北京,张家玉投降了顺朝。山海关之战后,他没有跟着李自成一起离开,而是选择了降清。与王鳌永、方大猷之流不同的是,张家玉虽然不在乎皇帝姓朱还是姓李,却在乎自己的头上是长发网巾还是金钱鼠尾,他留在北京不是叛逃,而是在刘宗敏的授意之下主动向清朝投降,以保留在北京的耳目。

  顺朝官员有很多接到了同样的任务,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假投降都变成了真投降。张家玉虽然也犹豫迷茫过,不过他迷茫的是要效忠于大顺还是大明。很快,大明朝的议和使团帮他下了决心。南京的弘光皇帝下诏封吴三桂为蓟国公,还要和清朝议和,“借虏平寇”,请清军消灭大顺,明朝愿割北方数省之地酬谢。使团还馈赠了清朝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蟒缎两千六百匹。顺军和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的百姓在浴血拼杀,大明皇帝却做如此卖国行径,张家玉被彻底激怒了,他决定从此不再做明朝的臣子,改向大顺效忠,他传递了很多情报给李自成,其中包括阿济格和多铎出兵的消息。

  这一次,张家玉被多尔衮任命为青州知府,负责协助和讬剿灭赵应元。虽然赵应元这个人实在是不够个义军首领的资格,但张家玉还是得帮他一把,帮了他就是帮助李自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