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让明末不留遗憾

第141章 亳州

让明末不留遗憾 项天鹰 2313 2024-07-06 15:31

  李过的动作之快,远远超出多尔衮的想象,李过做出东进决定的两天后,明军的前锋便进驻了亳州,仅仅两天一夜,孙守法就突进了四百里,这是过去他做明军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速度。现在他有更多的骡马,更好的后勤补给,士卒受到了更严格的训练,也领到了更多的粮饷,更重要的是,孙守法不用担心自己孤军深入之后被敌人包围。

  孙守法抵达亳州的第二天,清军的小股骑兵便抵近了亳州,孙守法命城头偃旗息鼓,待清军靠近侦察时,他率领一百骑突然杀出,将清军的探骑消灭了一半,打死十余人,活捉四人。孙守法审讯俘虏得知,目前驻守在归德的是满达海指挥的清军前锋,多尔衮的主力已过黄河,驻扎在考城县。

  孙守法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及时赶到了。又过了一天,李过本人也赶到了亳州。李明忠保护的辎重队,也在几日内陆续赶到。

  这段路程对李过来说轻车熟路,四年前,他长途奔袭袁时中的驻地睢州,袁时中闻讯东走,李过一路追至亳州,在此击杀了袁时中,吞并其部,今天李过带来的军队中还有很多是袁时中的旧部,李过在大顺朝的封爵“亳侯”也由此而来。

  回忆起袁时中,李过很有些惋惜。他和袁时中没有任何私人恩怨,完全是政治立场的不同分歧。但也正因为如此,双方的矛盾完全无法调和。陈永福、左光先没有很明确的政治观点,故而就算和闯军将领们有很深的私怨,也可以化敌为友。可闯军与袁时中的矛盾在政治上,就算双方曾经是并肩作战的兄弟,也无法共存。

  袁时中似乎是一个从《水浒传》里走出来的人物,是晁盖和宋江的结合体。他和晁盖一样为人仁义,始终坚持劫富济贫,只劫财不害命,从不滥杀。壬午之变时,他在海州之战中抗击清军,解救、赈济百姓,狠狠地抽了众多尾随清军不敢交战的明朝官军一记耳光。就算是素来鄙视农民军的明朝官绅,也不得不承认袁时中简直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可是袁时中又始终坚信,只有接受朝廷招安才是正路,他从来不肯像李自成那样斩督抚、杀藩王,而是像宋江一样竭力试图向明王朝证明自己的忠诚,期盼着像宋江那样受了招安之后边关抗虏。李自成在明末的农民军中却是以“顽固”著称的,无论处于怎样的绝境都绝不招安,他坚定不移地认为,大明王朝根本承担不起天下之重,想要保卫国家,恢复天下太平,必须有一个汉高祖、明太祖一样的豪杰来重整乾坤,这个人就算不是他李自成,也绝不会是朱由检。

  一边是忠君报效,一边是造反有理,李自成和袁时中自然最后只能走到兵戎相见这一步。李过不禁叹惋,如果四年前袁时中没有杀掉李自成派去的使者刘宗文等人,直接逃走,以李自成的为人,也不会对他穷追不舍,待到义兴朝廷建立,他必然成为国家栋梁,而不是这样毫无意义地死在内战之中。但是,他呕心沥血建立的小袁营兵马留了下来,只要将来山河能够光复,后人便会记得袁时中做过什么。

  亳州是华夏文明的一大重镇。帝喾建都在此,商朝由此发源,这里还是曹操的故乡,曹魏陪都,但对于农民起义者出身,现在又投身于抗虏报国斗争中的李过等人来说,亳州最重要的意义是这里是韩林儿、刘福通建立龙凤政权,“重开日月大宋天”的地方。

  亳州城北的明王台曾经是龙凤政权的宫殿,如今只余土丘,李过立马台上,向北望去,涡水以北便是边关朔漠,胡尘嚣上之地。李过说:“刘福通抗虏十余年,收复汴梁,北伐幽燕,虽未能克成大业,然其浩然之气,足以垂范千载。我本米脂一牧童,天意使然,竟掌天下之权。纵不能成中山、开平之业,亦当为刘福通,不枉轰轰烈烈一生。”

  大战当前,李过说出这番话,旁边稍懂史事之人都觉得甚是不吉。秦翼明宽慰道:“郧阳伯大军正从洛阳赶来,只待秦军一到,自可大破东虏。”秦翼明这话说得他自己都不怎么信,高一功从洛阳赶来,要走八百多里的路,中间还有洛阳和许州两路清军的阻挡,中间有多少变数实在难言。和高一功会合之后,明军的总兵力会多于清军,但是也没有绝对优势,亳州不比襄阳,北有多尔衮,南有洪承畴,东有张存仁,西有李成栋,又没有水运之便,并非一个适合明军与敌决战的地方。洪承畴、张存仁、李成栋分别被其他明军拖住,倒是不会干预亳州战场,但是漫长的补给线会极大地制约明军的作战能力。

  淮北是苦地方,虽然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革命老区,是朱元璋的老家,但到了明末这个乱世,淮北老百姓却没有沾到朱皇帝半点便宜。崇祯四年时,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向崇祯报告:“臣入其境,见土地多荒,庐舍寥落,罔陵灌莽,一望萧然。尝咨其故,皆言凤土确瘠,在江北诸郡为下下,民居皆涂茨。一遇水旱,弃如敝屣,挈妻担子,乞活四方。而户口既以流亡,逋赋因之岁积。催征则绝其反顾,招集又疑为空言。有司束于正额,不得不以逋户之丁粮派征于见在之赋长。于是赔累愈多,而见在者又转而之他矣。此田土所以日荒,户口所以日耗,正额所以日亏,宿逋所以日积也。不意祖宗汤沐之乡,乃有竭泽露根之象,心窃伤之。今天下赋重政苛,民穷财殚,而臣谓发政施仁,宜先帝乡。即特为蠲减,不过太仓之稊米耳。”钱士升要求崇祯减免凤阳赋税,崇祯却始终置之不理,其结果就是后来张献忠攻打凤阳的时候,当地的穷人“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某家富厚,某处无兵。于是,贼遂拥众焚劫,震动祖陵。”大明朝的民心尽丧可见一斑。经过连年的天灾人祸,战乱不休,江淮一带如今已是“蓬蒿满径,鸡犬无声,曾未遇一耕者”。明军在这里根本无法就地购买粮食,必须依赖后方转运。当然,这些问题对于清军来说同样存在。山东义军的顽强抵抗使得清朝在山东的开支暴增,山东不仅不能为清朝提供财政收入,还要江南协饷。目前洪承畴正徐州设立转运基地,同时供给河南、山东两个战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