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刚刚遭遇的时候,清军和闯军互相之间都十分陌生,都犯了许多错误。但现在即便这对对手已经非常熟悉了,他们仍为敌人的坚韧感到诧异。
李过和金砺都在竭力死撑。金砺部以汉军旗作为主要力量,他们在困境中爆发出的战斗力也并不输给满洲八旗,刘芳亮、窦名望统率的都是闯军和西军的老本劲兵,但是在对战金砺的过程中竟然占不到什么便宜,激战了半个时辰,双方的伤亡比几乎是一比一。金砺深知,如果战线从自己这里被打开缺口,导致整场战役失败,自己的前途就算彻底毁了,绝不能后退半步。博洛在出阵之前就派发了巨额的赏银,并许诺了战后重赏。金砺部尽管遭到明军围攻,处境艰难,但是他们相信博洛很快就会腾出手来攻击窦名望背后,到那时,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但是,博洛那边并不顺利。闯军依山设防,层层阻击,博洛尽管在山下的战斗中迅速击退了李过,可一旦开始攻山,立刻寸步难行。清军的炮火再凶猛,对于在山道上掘壕设防的明军杀伤力也很有限,主要还是得靠步兵强攻,而步兵强攻实际上就是以命兑命。李过部与李复荣部正好相反,是以闯军老本为基础,将一部分在湖南收编的明军和土司兵混编进去,反而把这些新收编的士兵的战斗力大幅提升。面对清军优势兵力的围攻,明军殊死抵抗,从背后攻击拜音图的白杆兵也勇悍异常,不顾性命地强攻,清军空有一倍的兵力,却只能和明军打个平手。博洛见不是头,再这么打下去,恐怕不等他攻下岘山,在平野上遭到三倍以上明军围攻的金砺就坚持不住了。见后队的绿营兵也出了问题,博洛只能分出伊拜、刘之源二将,指挥八千余人向鱼梁洲移动,攻击明军窦名望、黄道周、朱旻如三部的后方。
伊拜虽然是蒙古正蓝旗的都统,但出身于女真大姓赫舍里氏,他的能力不算差,却也不是很突出。倒是刘之源,在降清之后屡建功勋,尤其是擅用炮兵,在清军中算得上炮兵指挥官里的高手。重量超过两吨的攻城重炮是难以在战场上机动的,博洛甚至根本没把它们带出襄阳城,刘之源此时使用的也都是一些可以用人力扛抬和马匹牵引的轻型火炮。但这种“轻型”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清军对面连鸟铳都没有几支的明军黄道周部来说,就算是一磅炮也是重型武器。清军先以火器部队的轰击打开缺口,随即步兵、骑兵突击,一波冲锋就轻易击溃了黄道周部。三千明军死伤上千人,其余的均四散溃逃,黄道周负伤,自刎阵前。
黄道周部的溃败让桂军朱旻如部的阵型也出现了一些松动,朱旻如本是一个中级军官,坐到现在的位置,更多是田虎出于分化桂军,防范最难解决的陈邦傅部的考虑,朱旻如从无指挥数千军队参加大型会战的经验,因此反应不是很及时。幸好旁边有一个老手帮衬,窦名望迅速调转枪口,直奔清军的增援部队赶来,给了伊拜和刘之源迎头一击。桂军继续配合刘芳亮围攻金砺部,这边的战事顺利,桂军可以从容整队。而窦名望率领的西军则与清军的援军厮杀在一起,精锐对精锐,一时相持不下。
刘宗敏也关注着鱼梁洲战场的动向,不过他也暂时难以抽身。他的兵力是阿山与巴哈纳的一倍,占据优势,然而清军的竭力死战也让刘宗敏的兵马遭受了不小的伤亡。这一路清军有大量的真满洲兵将,刘宗敏以火炮轰击,骑兵冲锋,可就是杀之不退,只能反复拉锯。眼看快到午时了,战局还是丝毫不见转机,刘宗敏命令船上的水军除了看守船只、操作火炮的必要人员之外全部下船参战,这些人的陆战能力不强,但是毕竟也是可用之兵。刘宗敏估计自己很难迅速歼灭眼前的清军,扭转战局的关键还是在刘芳亮那里,刘宗敏分出八千人,向鱼梁洲战场增援。
这支援兵的指挥官是周凤梧,何腾蛟的旧将向登位作为副手。周凤梧虽然是水师将领,但不代表他不懂陆战,他曾经跟随李自成平定陕西,东征北京,直到山海关大战后才被派回湖广准备后路。周凤梧和向登位赶到战场时,窦名望已经有些坚持不住了,西军的兵力较清军略逊,火力大为不如,在军事训练上也有欠缺。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和清军战斗的经验,之前一直在和四川明军战斗,还不见得每次都赢,突然遭遇到清军这样强悍的敌人,西营兵马着实吃了不小的亏。尽管窦名望等人骁勇果敢,奋力拼杀,仍难以遏制清军。周凤梧赶到之后,攻击清军的右翼,明军的兵力接近清军的一倍,局面立刻好转,伊拜和刘之源被两路明军死死夹住,脱身不得。
然而刘宗敏的这一手,却让博洛警惕了起来。和明军交手多年,博洛对明军将领之间互相见死不救的尿性太熟悉了,能如此果断地在自己的问题还没解决的情况下去增援其他战场,这应该是一个流寇大将做出的决定,难道这支兵马真的是刘宗敏在指挥?
就算江边的指挥官不是刘宗敏,博洛也不能再和李过死磕了,一旦金砺被打败,刘芳亮和朱旻如腾出手来,向南攻击,清军的败局便注定了。博洛命令拜音图继续牵制李过和秦翼明,自己率领本队兵马突然转向东南,对刘宗敏发起了攻击。
明军将领都对博洛的突然变招吃了一惊,刘宗敏的本队一下子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刘宗敏倒是丝毫不慌,他背靠汉江,真打不过的话,上船逃走就是了。李过牵制了博洛的主力这么久,他也该替李过扛一扛这个压力。
李过见博洛转向,立刻试图反击,但是拜音图部横在山下,让李过一时无法下山,虽说拜音图部只有李过、秦翼明两部一半的兵力,可想打垮他也没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现在明军和清军都难以打出很有力的攻击,因为他们都饿了。
清军上次吃饭还是在子时,现在已经午时了。虽然有的人趁着战斗间隙啃了点随身携带的干粮,但是数量不多,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时间。清军折腾了半日,一直在行军、战斗,体力大量消耗,又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吃饭喝水,就算女真武士吃苦耐劳,也不能硬拿意志力抵抗饥饿,必然会影响战斗状态。尤其是那些身披重甲的人,体力消耗更是严重,很难长期续航。
明军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原本部署在襄阳城外的兵马也都是半夜吃的饭,刘宗敏带来的援军是凌晨吃的饭,可在船上一路颠簸,哪有什么胃口,也没吃下多少。不过明军有一个优势:人多。十几万明军,不可能同时投入战斗,明军人多,就有更多的休息机会,吃的干粮要比清军多一些,重甲兵和马匹也能得到更多的休息。
这两支中华大地上的最强军团,一般地坚韧顽强,经过了半个晚上的行军和一上午的苦战,谁也没能将对手打垮。这场战役,竟然渐渐变成了谁先累趴下的较量。